《张氏医通》表里虚实论

不渴少食。唇白涕清。饮食不化。皆里虚而寒。此表里虚寒之证。急宜温脾胃补气血。当用参、 、归、术、木香、肉桂等药。以助灌脓收靥。夫表虚者。以补气为主。补血次之。里虚者。于补血之中须兼补气。使胃气条畅。脾气壮实。在后必无陷伏之忧。苟能补气。则血亦周流。送毒出尽。不致凝滞。在后必无痒塌之患。凡红紫干滞。黑陷焦枯者。皆表热而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身热鼻干。唇燥烦渴者。皆里热而实。此表里实热之证。急宜凉血解毒。当用紫草、红花、连翘、鼠粘、木通、蝉蜕、荆芥。甚则芩、连之类。如表热者。则宜清凉解表而分利次之。里热者。重于解毒而兼清凉。如在二三日之前。热毒盛者。以硝、黄微下之。盖凉血不至于干紫。解毒则免于黑陷。如表虚不补。则成外剥。里虚不补。则成内攻。表实过补。则不结痂。里实过补。则发痈毒。所以痘证变迁不常。若色一转。又当变通。不可拘于一定也。

(0)

相关推荐

  • 学霸攻略4.0║内容最多,别慌,青竹陪你一起学~

    昨日小测   ? 解析 答案:B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而紧" 答案:ABD 回阳救急汤主治方证为寒邪直中三阴,阴寒内盛,真阳衰微欲脱. 原方加减法 ...

  • 补气行血方

    15.补气行血方:元肉15克,黑枣20克,杞子10克,北芪20克,杜仲10克,巴戟10克,阿胶10克,淫羊霍16克,水煎服.

  • 《张氏医通》气血虚实论

    夫气有生血之功.血无益气之理.故气不可亏.亏则阳位不及.而痘之圆晕之形不成.血不可盈.盈则阴乘阳位.而痘之倒 之祸立至.是以治虚证.必当补气为先.盖气有神而无形.补之则易充.血有形而无神.补养难收速效 ...

  • 《张氏医通》虚证变实论

    气虚痘疹.调理得宜.使元气充实.腠理坚固.脾胃强健.二便调适.仍可转祸为祥.若补益太过.浆足之后.重用参. .多有腹胀喘急之患.用枳壳汤.误用五苓.木香散.多有大便秘结之患.用宽中散.便实而渴.用麦门 ...

  • 《张氏医通》虚证似实论

    气虚痘疹.或为饮食生冷.调理失宜.致伤脾胃.遂成泄泻.津液下陷.虚火上盛.必发而为渴.元气下陷.虚阳上壅.下气不续.必发而为喘.夫渴与喘.实证也.起于泄泻之后.斯为津液暴亡而渴.阴气暴逆而喘. 故治渴 ...

  • 《张氏医通》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 ...

  • 眩晕汇解:《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论曰: 经曰: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论眩,皆属于木,属上虚:仲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论眩,兼于补虚治痰降火:戴复庵云,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如有鸟雀啾啾 ...

  • 张氏医通。麻木。两脚麻木。十指麻木。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麻木 麻木 证名.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q ...

  • 张氏医通益仁堂第六届冬病夏治文化节

    张氏医通简介 张氏医通益仁堂三百多年来的祖训:"行大医者,行天下" 张氏医通益仁堂始于1715年,是清代大医学家张璐第三子张以柔创办的 文革时期遭到迫害 2016年张氏医通的第十六 ...

  •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 ...

  • 张氏医通益仁堂中医馆发展史

    <张氏医通>清·张璐,刊于1695年 简介 <张氏医通>十六卷,内容包括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此书所引的医学文献,上自<灵><素>下迄清初,达一百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