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辰中的“辰”到底代表了什么?

日月星辰的流转代表了光阴的流逝,身在宇宙之中,日月星辰是我们天天都需要面对的东西。

在《山海经》中关于星辰之说是这样的,“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他吐出的气成了天上的风和云,发出的声音成了震耳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根撑天的柱子和五座高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山脉和道路,肌肉皮肤变成了田土。

头发髭须化为天上的星星,身上的皮毛变成了草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矿物和石头,精液和骨髓变成了珍珠和宝玉,他流下来的汗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就连他身上长的小虫子,由于受到风的催化,也纷纷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当然这段关于日月星辰的记载只是一段神话故事而已,只是讲述天地鸿蒙初开之时,人们对自然的理解。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人们对这些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也只能发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了。

辰字的起源

这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形状也特别奇怪,不是现在看到的样子,细细的笔画,甚至看不出来如今的影子。

在西周金文中辰的字形也很多,第一种字形跟甲骨文比较接近,第二种变化很大。由于耕地需要下地用手来操作工具,所以金文中第三个字形在辰字的下面加上一只手的字形,第四个字形在辰下加一个止的字形。

在《说文解字》中,对辰字是这样形容的,辰,震也。

这是什么意思呢?当然不是地震了,后面有这样的解释,“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辰,房星,天时也。”

这段话就道出了辰字最早的意义,所以在甲骨文中,辰更像是在劳动的人们。

当时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它的发展,后来在《礼仪》中也出现了关于辰的记载,这一次就与时间有关系了,“月令辰,乃申尔服”。

从这之后,“时辰”就渐渐的流行起来了,特别是先秦时期,将一天分为了十个时辰,在宋朝后又被分为二十四个时辰,这与我们现代的分法就已经一致了。

当然不单单是时辰用到了“辰”,在周易八卦中,辰也代表了一个“地支”。

十二生肖中,辰还对应“龙”这个生物。能与神秘的龙并称,证明这个辰也是一个神秘的事物。龙游在天,而辰与日月并举,所以辰也是一个吉祥的汉字。

汉字在组合词语时也是匠心独具,比如“良辰美景”、“日月星辰”等等。

古代的人民由于没有足够认识大自然的能力,对于天地也抱有足够的敬畏,无论什么重大活动,总会拜祭天地,这是对天地的尊敬,也是因为无法了解自然的好奇之心。

我们常说北斗七星,而北斗七星还有另外一个叫法,叫做“北辰”。所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辰与日月一般,是天地造化之物,都是需要敬畏的。

夸父追日,自然与人类的最初相处

传说有一位叫夸父的人,看到地上寸草不生,没有季节变幻,人间没有一点美好的颜色存在,就想着改变这一切。

于是有人告诉他太阳可以改变这一切,于是他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去追逐太阳。

可是追逐过程中他口渴了,想要喝水,于是就喝了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水。夸父还没有到,就在半路渴死了,而他死后遗弃在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 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段故事虽然是神话,但是传递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曾经那样渴望与自然共存,也希望被自然所善待。

日月星辰,河流山川,这些自然界的神奇存在,总是让人无比向往,当然与它们共存,敬畏、尊重才是最和谐的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