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庄子天道和人道以及人与天为一思想观点
庄子在多篇文章中,提出天道、人道以及人“与天为一”的思想观点
一,何为天道、人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庄子在《在宥》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何为天道?人道?庄子说“何为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指自然之道,无为而且受到万物尊敬的是天道,理论源自《道德经》51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之所以被尊重,德之所以被珍贵,是因为道德生养万物,并非是有意所为,而是在自然而然变化过程中实现的。庄子认为有为而累者是人道,源于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
天道和人道是什么关系?庄子说:”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和人道是君与臣的关系,所以,人道应尊重天道,服从天道,顺应天道;人道不要逆天道而行;否则,有可能发生庄子说:“顺天者生,逆天者亡”的自然现象。逆天者亡这句话,符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的论断。
庄子关于天道人道的说法,是他形成人“与天为一”思想观点的理论基础。
二,庄子提出哪些人与天为一的思想观点
庄子依据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一”生万物的思想,依据自己提出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明确地提出人“与天为一”的重要哲学理论观点。
《庄子 达生》说:“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 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是说,形体健全,精神饱满,就可以与道合一。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两者相合就形成了物体,两者分离就回归原始。形体和精神不亏损,就能顺应自然变化;精益求精的做好修养工夫,就会实现人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庄子 山木》:“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万物如果没有开始,就不会有结束,所以人与自然为一。这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指出人与天为一的观点。
《庄子齐物论》:“天地(犹如)一(手)指,万物(好像)一(匹)马……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为什么庄子说:天地与人类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根源上说天地为万物的父母,天地和人都有着共同的原始祖根,即为原始的”寂兮寥兮”一气。
庄子人与天为一的哲学思想,是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说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原始理论。
三,庄子人“与天为一”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有关哲学思想
马克思说:“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空气)的人,他本来就是自然界,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起来的。”
可见,庄子说的人“与天为一”观点,与上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并无矛盾,大体一致,意思相近。
四,庄子指出既要知晓自然的行为,又要知晓人的行为,明确提出天与人互不相胜的观点
庄子认为人应当既要知晓天地的行为,又要知晓人的行为,这是真人的最高修养境界。《大宗师》:“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又说: “天与人不相胜也,是谓真人”。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天与人的本质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界不存在谁战胜谁的问题,只要人类积极主动与天为一,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就不会发生对抗性矛盾。
当今世界出现的大气污染、地球变暖、洪水泛滥、海平面上升等严重的自然问题,如果从天的角度看这些问题,这是自然界各种矛盾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产物,是天地正常反应。但是,如果站在人的立场去看,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如果从产生问题的根源去分析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发现,自然界出现上述反常现象,其中主要一条原因,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忽视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违背自然规律所导致的结果。类似上述这些矛盾问题,只要我们人类纠正自身错误,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实现庄子说人“与天为一”的境界。
诚言,人于自然存在矛盾的一面,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时候,应尊重自然逻辑,设法把自然界与人类的对立性,变为统一性,尽量减少对立性,为自然界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这一神圣工作之中,让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都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让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如此多娇,成为全世界风景这边最好的人间天堂,成为全人类最向往的地方,让生存在华夏大地的自然万物,都能享受到中华现代文明带来的盛果。
保护其它自然物迫在眉睫,人与自然万物应和谐共生
《道德经》35章说“往而不害,安平泰。” 79章:“安可以为善。”27章;“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庄子 齐物论》:“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万物都是自然的子孙,都有生存发展的自然逻辑,理应一律平等,和平相处,所以人应当怀着常善之心,以常善的实际行动,积极救助其他自然物,而不抛弃其它自然物,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伤害其他自然物,让自然万物平安生存发展下去为好。
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一些自然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比如有些人为了一己之私,残害、杀戮动物,食用野生动物。央视报道:目前自然界面临着每小时就会有一个物种灭绝,如果按照目前这个灭绝速度发展下去,野生动物灭绝时间近在咫尺,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据我国权威研究部门统计:我国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脊椎动物7000多种。但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中受威胁的比例从7、4%到100%不等,其中鱼类、蝴蝶和兰花等受威胁比例都在70%以上。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19年11月发表一篇报道说:世界上21%的已知哺乳动物、30%的两栖动物、12%的乌类和70%的植物都面临消失威胁。
据报道:2019年9月澳大利亚爆发山火,“致5亿只动物葬身火海,其中2500只考拉死亡,是受灾最严重的动物种类之一。
人与其他自然物本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其他物种灭绝之后,人类又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呢?保护其他自然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投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之中,从我做好,从现在做,保证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
人类应当与微生物和平共存
据报道:700多年以来,人类为抵制传染病付出了惨烈地代价。14世纪暴发鼠疫约有2500万的欧洲人失去生命。1918年西班牙发生流感,全球至少5000万人丧生。19世纪欧洲发生的天花流行病,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欧洲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20世纪,埃博拉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2003年SARS的暴发对人类造成一定危害。2009年,甲型HIN1病毒导致全球数10万人感染及上万人死亡。根据法新社的统计,截至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6:30,北京时间14:30,新冠病毒已夺走全球1001093人的生命,经过实验室确认的感染人数达到33112474例。
钟南山说:”我觉得和谐的理念不但是在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而更多的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广大生物界。我们不能破坏整个世界正常的生物、生态平衡。我们假如说,人跟自然界,跟动物,跟所有的生物有一个和谐共存的话,我相信不会有那么多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