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后-导出成果、效果确认的要领+方法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百问百答]

Q_134:

小宋老师,

在小组等改善活动时,改善之后需要导出有关的成果。请介绍一下成果导出要领和方法。

:

为了导出成果,首先要在掌握问题有关的现象时,应将目前发生的问题状态进行量化(数值化)。

如果单纯的将问题以定性方式,表现为“发生00”或“改善00”,很难比较改善后,这个问题被改善了多少。

因此,“发生00”,如果是不合格品,应体现为“不合格率”;如果是“Claim”,就体现为“Claim率”;如果是“改善00”,则应体现纳期遵守率、安全事故发生率等等指标。

虽然有时也会出现很难定量的问题,但经过深思熟虑,所有现象其实都是可以量化的。

大部分学者认为,不能将某种状态量化(数值化),是因为对工作(问题)不够精通。 同时,如果无法将任何状态(问题)量化数值化,就无法对其进行管理,无法管理那就无法对其进行改善。

总之,要想取得成果,首先要将问题量化(数值化),改善后得出成果的方法是,将改善前的状态和改善后的状态进行比较,计算出有形效果是最理想的。

有关的案例,请参考下<表1>。

最近很多企业都引入了6sigma活动,因此,在表现成果时,将改善前的Sigma水平和改善后的Sigma水平进行比较,体现改善的程度。

6Sigma开展活动并取得成果的案例,请参考下<表2>。

Q_135:

小宋老师,

在掌握改善活动效果方面有些困难。 请介绍一下最基本类型的效果计算方法。

:

有形效果是指,因改善活动的结果,预计今后1年里的经济性金额上会减少(或提升)的程度。 在表达这内容时,应具备以下基本思考方式(逻辑)。

(改善前 00 - 改善后 00) x 单个制造成本 x 1年生产量

以上述表现方法为基础,可根据改善的形态进行多种多样的应用。

举个例子,对于‘不合格品率’进行了有关改善,其中不合格品需要废弃的情况:

 {改善前不合格品率(%) - 改善后不合格品率(%)} / 100 x 单个制造成本 x 月平均生产量 x 按照12个月计算即可。

如果,发生不合格品后,不废弃,而是进行返工的话:

{改善前不合格品率(%) - 改善后不合格品率(%)} / 100 x 单个返工时间 x 小时费率 x 月平均生产量 x 按照12个月计算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