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触及灵魂的对话,摆脱焦虑;一次温暖的身心同调之旅,感恩境遇

原创清爽大叔 正安聚友会 今天

本  期  导  读

结缘正安,日涉杏林医事,诊疗之余,偶记临证百态医案。

庚子年十月下旬,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病患,因身心俱疲,前来就诊……

——正安中医徐泊涛

两鬓染霜不惑年,

步履蹒跚路何方?

庚子年十月二十二日,患者因素来情绪急躁,遇事易冲动,逢人到中年,身心俱疲,生活诸多不顺;听闻我临床治疗注重身心同调,前来就诊。

与他相遇的那天,我记忆记忆深刻:他面色黯淡,发白,眼睑浮肿,腰痛腕肿,自述头晕头痛,忧心苦闷,抱怨沮丧。

问诊的时候,他一直向我诉说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包括家庭的困扰,疾病的困扰,情绪的困扰……在此期间,我一直在静静地倾听,最后,我告诉他:不要试图向任何人证明自己。

——徐泊涛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位患者的心路历程:

一次温暖而奇妙的身心之旅

——患者「清爽大叔」初诊就医笔记

人到中年的我,生活诸多愁绪,带着满肚子的纠结和困惑,来到徐泊涛老师诊室,请他做身心同调。

徐大夫温和地听我诉说了一番,不时点头回应。然后是把脉,先右腕、后左腕,每侧至少一分钟。然后是边思考、边开方、边斟酌,诊室里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

方子开好后,徐大夫开口了。首先告诉我问题不大,除一除湿,补一补肝肾就行。

然后徐大夫如同多年知己一样和我讨论面对世界的态度。其中,「不要试图证明自己」这句话击中了我内心深处,引起了我对自己所有动机的反思。

随后,我跟随徐大夫来到了针灸室。徐大夫在我的鸠尾、大横、左右太溪取穴,几乎没有痛感地施上了针,让我这从来没有做过针灸的人几乎来不及慌张。在左右脚的太溪穴进针时,脚底立马像过电一样麻了起来,那种感觉让我连呼过瘾。

施了针,徐大夫简单嘱咐后就离开了,诊室里只有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脚底也不麻了,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了下来。

两三分钟后,就当我胡思乱想时,突然,感到沿着肋骨下缘,鸠尾穴和左肾之间涌起了一股流动的力道,好像一股水在冲击。

那股水冲击着我的胸口,一牵一牵的,让人有一种遇到了委屈时想抽泣的冲动。我没有抑制那种冲动,无拘无束地抽泣了起来,热热的泪水无声地夺眶而出……

宣泄过后,感觉轻松了不少,而胸口那股涌动也不见了,改成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左上腹犹如春雷滚过。我读过一些针灸方面的书,知道留针时如果轻轻动弹被扎的肢体,可以增加疗效。于是就试着活动脚踝、肩膀,结果右脚底麻电的感觉又出现了,坚持活动一会儿后才消退平静下去。

我打开手机,搜索到徐大夫推荐的音乐,一边闭目听一边转小周天。整个过程左上腹一直有呼噜呼噜的内脏鸣叫声音不时响起,很舒服。

时间到了,徐大夫为我起了针,观察了我的面色,说改善了不少。我自己也觉得胸口不再沉闷,轻松了不少。

随后,徐大夫教给了我静坐的方法,就连大脚趾交错的程度都认真地纠正了一番,还鼓励我以后练习站桩。

这是一次让我见识到了针灸神奇之处的经历,更是一次让我感到人性温暖的身心之旅。我有信心,在徐大夫的点帮助下,走出身心的阴霾,蜕变出一个新的自己!

感恩往昔诸境遇,心本无物何缘牵

初诊后,患者一改迷惘,谨遵医嘱,每日坚持我教导的站桩、静坐、导引等方法,并结合中药内服。工作之余,开始学习《黄帝内经》。

十二月八日,二诊,患者刚进诊室,我为之一震,自上次见他面部黯淡油腻,突然在一个月的时间,变得面目清爽光泽,眼神笃定。我甚感欣慰,赞叹他:为你日日坚持导引锻炼点赞,将心安住在什么地方就收获什么。

——徐泊涛

又过了一段时间,患者「清爽大叔」前来复诊,他将会有着怎样不一样的心路历程?

我惑·我遇·我发现

——患者「清爽大叔」复诊就医笔记

第二次见到徐大夫时,他说我变化不小,叮嘱我好好总结一下。

我答应了下来。可总觉得如果只是就事论事似乎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心绪,于是就索性放开些,聊聊自己一路走来,迷惑、遇见、发现的心路历程吧。

✦  我 惑  ✦

不知道你有没有我这样的感慨:某天发生的某件事,让你突然发现自己人已中年。

我的中年,五味陈杂。

多多少少拥有了一些,但也无可奈何错过很多。

惶惶乎乎还有些希望,但也隐隐约约力不从心。

中年,

向前面望,似乎还有些可能性,但那些可能似乎又遥不可及;

向后面望,似乎经历了什么,但那些经历似乎又不太可贵;

向当下看,似乎得到了什么,但那些得到的似乎又不那么精彩。

中年,

似乎应该放弃些什么,但那些放弃又那么让人难以割舍;

似乎应该安于什么,但那些安于却有些许不甘;

似乎已经碰到了自己的世界的边界,但是那些边界似乎又是一种假象。

中年,

在玻璃围墙的世界里生活。

久而久之,

便生出了些许莫名的惆怅、不安甚至是愠怒。

中年,

也是一种更年期。

外面看,叫中年危机,内心看,叫中年焦虑。

不知道,该如何排遣这多焦虑,

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余下的生活。

✦  我 遇  ✦

站在十字路口,

面对那么多选择,

有没有什么心法,

可以让我用来判断,

哪些应执着精进?

哪些又该轻轻放下?

这个问题

我请教过上师。

只是,

不知是不是没听懂,

上师的回答平淡如水,

我依然迷茫如初。

所幸,

我没有心灰意冷,

而是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课题,

想经由此道,

探索人性与人生。

互联网上,

走走停停,

手机屏中,

寻寻觅觅......

直到,我遇见了徐大夫

听课加微信

觉得可能得到另一种答案。

于是,

金秋十月,

我来到北京,

见到了徐泊涛大夫。

第一次

我见到如此沉稳的年轻医者;

第一次

我被人如此用心地触摸脉弦;

没有太多问诊,

只是一句话语,

就让我似乎找到了思想症结;

没有太多取穴,

只是几根银针,

就令胸中块垒顿作奔涌热泪;

没有太多理念,

只是身心同调,

就让人如沐春风又见青云天。

第一次

我被医者耐心地指导修炼;

第一次

我被医者热情地鼓舞勉励。

第一次

我知道了明医为何与光明同名!

后来的遇见,

愈发精彩。

因为,

徐大夫让我遇见了《黄帝内经》。

娓娓道来之中,

徐大夫

让祖先的智慧,

穿越时间,

跨越空间,

流淌到我身边。

在黄老慈母般的目光中,

身体不再神秘,

心灵不再莫测,

人性密码纷纷解锁,

人生困局烟消云开。

这样的遇见

如灌顶醍醐;

这样的遇见

似玉液琼浆。

静坐

站桩

导引

冥想

我在中医的世界里徜徉,

慢慢地发现,

这个世界竟可以变得那么不一样......

✦  我 发 现  ✦

正常?失常?

何曾几时

在我眼中

岁月蹉跎令两鬓染霜

韶华流逝催朱颜失色

春去冬来使步履蹒跚

世间百态惹百转愁肠

这些都无比正常

在黄帝内经悠长深沉的智慧里

这些恰为失常——

失之于腑脏

失之于经络

失之于气血

失之于寒热

失之于作息

失之于阴阳

失常

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

错把失常当作正常

一旦失常成为正常

原本可能的盛开

便只能衰败

一旦失常成为正常

原本可能的温润

便只能枯槁

一旦失常成为正常

原本可能的欢欣

便只能悲叹

一旦失常成为正常

原本可能的团聚

便只能缺憾

打开《黄帝内经》

就是睁开一双慧眼

可以望见

更灿烂的阳光

无常?有常?

总是

在身不由己中

感叹

世事无常

总是

在生命轮回中

感叹

人生无常

凡人畏果,

果无常;

圣人畏因,

因有常。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世间万物皆有常

聚真气

通经络

行气血

涵养五脏

道是无常却有常

但言无常

皆因缘浅未曾邂逅有常

平常?非常?

一柄银针

轻轻点刺

便可拉起一道闸门

大河从此开始奔流不息

一根艾柱

微微熏腾

便可化作一股暖流

春天从此开始常留人间

一句话语

娓娓道来

便可化为一眼清泉

心中从此水波潋滟

一段导引

每每习练

便可养成一股真气

体内从此乾坤朗朗

平常之处是非常!

先人

筚路蓝缕

把非常化作平常

才得以恩泽万世

后人

承前启后

于平常生出非常

就能够生生不息

有形?无形?

看得见的

是有形的容貌

看不见的

是无形的神韵

看得见的

是有形的四肢

看不见的

是无形的经脉

看得见的

是有形的脏腑

看不见的

是无形的运化

看得见的

是有形的悲喜

看不见的

是无形的气机

多少人

曾经

迷惑纠缠纷争于有形的世界

却道是

无中生有

才是冥冥中的法门

天地?我?

天,风热湿燥寒

地,木火土金水

人,筋脉肉皮骨

喜怒哀乐

就是风霜雪雨

举手投足

便是斗转星移

是幡动?

是风动?

还是心动?

心中有幡

心中有风

一人本来就是一个世界

需要向外看那么久吗?

境由心生,

我和世界同样玄妙。

需要向外求那么多吗?

天人合一,

你若安好,你的世界才会微笑。

后记

一般来说,

人总是生而健康,

所以总觉得健康是理所应当的。

一般来说,

人总是生而渐老,

所以总觉得衰老是理所应当的。

《黄帝内经》告诉世人,

哪有什么理所应当,

只有天道浩荡。

浩荡天道,

既无影无形,又如影随形;

既无色无味,又无处不在;

既无锋无刃,又无往不胜。

如果一定要把我的心得提炼成一个词,

我想应当是「谦卑」二字。

只有谦卑地倾听身体的声音,

才能体悟天道。

面对世界,

恺撒说「我来·我见·我征服」,

征服更大的世界。

面对自己,

我愿说「我惑·我遇·我发现」,

发现更好的自己。

疾病,在外因或为风寒暑湿,或为饮食起居,而在内因有七情之伤,又有观念偏颇。《普贤菩萨行愿品》开示:若病人因身有病痛求治,当精心尽心为其疗疾;若病人因心有诸苦,当笃定神志示其正道。

患者第二次就诊后,我送他一段话:习岐黄导引之术,养浩然正气精神;观生命呼吸之间,觉自性返璞归真。

——徐泊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