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难说再见
前几年《世界知识》杂志社曾经向作者和读者征文,写写自己与《世界知识》的点点滴滴,当时我想自己与《世界知识》的缘分还长着呢,不着急写,等以后再说。不过今年11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确实动了封笔的念头。虽然最近决定再写下去,但还是想借此机会对自己跟《世界知识》的合作进行一下盘点,为明年继续撰写专栏文章提供动力。
这几天我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了检索,发现自己在《世界知识》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2005年12月1日,题目是《缅甸“迁都”揭秘》,已经记不清是投稿还是约稿(是约稿——编者注)。从那时起到现在的整整15年间,我总共在《世界知识》发表了104篇文章(其中有两篇是我用笔名发表的),绝大多数是我个人独著,只有极少部分是与同事或学生合作完成的。从数量来看,这些文章占到了我公开发表文章的将近一半。从内容来看,讨论最多的是缅甸,其次是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和东盟,再次是中国如何经略与周边的关系,最后是关于国别与区域研究理论、方法的思考。现在回过来翻看这些文章,绝大多数还是有价值的,并未过时。正因为如此,我准备把涉及缅甸的文章编入我即将出版的一本书,书名暂定为《转型中的缅甸:一个中国学者的观察》;其他方面的文章将收入另外一本书,书名叫《探究真实的东南亚》。
我在《世界知识》发表文章的15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是从2005年到2013年,大约八年;第二阶段是从2014年初到现在,正好七年。第一阶段的文章大部分是约稿,只有个别文章是有感而发,因而数量不多,只有22篇。从2014年初开始,我开始撰写专栏文章。做这个专栏的最初设想是为我自己以及云南大学的其他同事打造一个发表国际时事评论文章的平台,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绝大部分文章还是由我自己完成。因为专栏文章字数有限,而且要求观点鲜明,尽管很多同事愿意配合,但拿出来的文章往往不符合专栏的要求。最近两年其他工作日渐增多,看书的时间减少,明显感到撰写专栏文章的压力增大,最主要的是觉得脑子里可写的内容不多了,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除了专栏文章,其间还应《世界知识》邀请,做过两期封面话题,此外,我也参与过其他封面话题文章的撰写。
回顾这15年的写稿生涯,酸甜苦辣都有,但对我和我的同事而言,收获很大。首先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云南大学的缅甸研究和东南亚研究正在逐步发展。很多人都是通过阅读我们在《世界知识》发表的文章,才知道云南大学有东南亚研究所和缅甸研究院这样的研究机构。其次,让正确的信息和观点得以在知识界传播。东南亚尤其是其中的缅甸虽然离我们很近,但是国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我们的邻国,甚至存在很多偏见和谬误。《世界知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播正见的机会,尤其是《世界知识》的文章短小,可读性强,可能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也许不能指望几篇文章就可以改变大众的看法,但日积月累,正面的影响一定会逐渐扩大。第三,提高了我自己的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在过去的七年里,我对缅甸、东南亚其他国家以及东盟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提出了自己有一定独创性的见解。另外,对于多数学者而言,写长文章不难,但要写好短文章却不易,所以常年坚持撰写《世界知识》专栏文章对我的锻炼是很大的。为了让编辑易于修改,我一般提供2000字左右的初稿,个别文章会更长一点,那是为自己留存的,便于日后编入文集出版。
虽然我自己常年为《世界知识》写稿,但是我不太提倡博士研究生参与进来。一是学生们的文风还不稳固,担心学生们以后的行文缺乏学术性;二是学术评价的制约问题。虽然目前中央要求“破五唯”,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但是真正完全得到贯彻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结了过去,未来还要继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将围绕缅甸问题、东盟研究以及中国与周边关系撰写评论文章。但愿自己拖稿的现象少一点,提交的文章质量有保障,读者能有更多的收获。
(作者为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缅甸研究院研究员)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0年
第24期
责编: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