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趣味国学 百家姓之二十四:张,祖上发明弓箭起,发明开了挂
好,各位看官,我们上回说了百家姓的施,今天我们来说说张,张姓源出有:
第一支源出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
第二支源出改姓。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
③源于古奚族。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
张,在金文中是一副箭在弦上的 形状。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 意义。
张姓始祖张挥,为黄帝长子青阳的第五个儿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
说他 夜观弧矢 星 ( 共9颗 ,在 天 狼星 东南 ,其 中 8星 如 满弓 ,一 星像 矢, 在大 犬、 船 尾两 星 座 内, 很像 上了弦 的弓 箭) ,受 到 启发 , 创 制弓 箭。
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清河,封地清河(古清河流域,流经现清河)。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被苏秦称为“天下贤士”。
张仪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
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张仪折竹:张仪年轻时替人家抄书,遇到没有见过的好句子就写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写,久而久之,就集成册子。后人遂以“折竹”或“张仪折竹”形容勤奋刻苦学习。
怪不得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我们写摘抄本,增加我们的作业量,原来是张仪而来啊。
张良,字子房,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早年曾因刺杀秦始皇不成而隐居躲避,后追随刘邦,助刘邦建立汉朝,助刘盈保住太子之位。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张骞,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仅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张道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
张衡,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开创中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
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著有《灵宪》《算罔论》《归田赋》等作品。
《历代名画记》记载了张衡“足趾画怪兽”的传说:张衡听说建州浦城水中有豕身人首的怪兽,于是前往画它。但这个怪兽怕人画它,所以不出来。张衡于是扔掉纸笔,怪兽就出来了,他悄悄地用足趾画下怪兽的形状,可见当时张衡的画名不低。
张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因崇敬扁鹊而对医学心生向往,曾师从张伯祖。他为行医游历各地,仔细研究伤寒病症,并博览群书,经过几十年的收集整理和钻研,他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成为后世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为了纪念他,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张飞,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黄巾起义爆发后,张飞与关羽加入刘备的义勇军辗转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操惧其勇猛而不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见到马超,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到刘备对待自己这么优厚,就疏忽了对主上的礼节,和刘备讲话,常直呼刘备的字讳。
关羽很生气,请求杀掉马超,刘备不肯。张飞说:“像这种情形必须用礼节来开导他。”第二天,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同时拿着武器站立刘备身边,马超一到,只顾入座,但见不到关羽和张飞的座位,后来看见他们两人侍立一旁,大吃一惊,从此以后,马超才知道要尊敬刘备。
张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为开元盛世做出重大贡献。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 相传,张九龄返故里不久所患瘴疠就是日喝两碗金银花、淡竹叶、罗汉果、甘草等药用植物熬制的凉茶得以见好。从此,人们为了表达张九龄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命此凉茶的为‘张九龄’凉茶。后者称之此凉茶为: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凉茶。
张居正,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张居正曾祖父曾做过一个梦:月亮落在水瓮里,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来,于是其曾祖父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万历新政。与高拱促成隆庆和议、
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一条鞭法最早于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由南赣都御史陶谐在江西实行,取得了成绩。做到了“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张之洞,人称为“张香帅”,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发展军工重工业;创办了华科大、武大、南大等多所学校。
张之洞与载沣不和。一说,张之洞病重时,摄政王载沣亲临探视。张之洞毕竟是四朝老臣,临死之时还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抚民众。
摄政王载沣扬扬得意道:“不怕,有兵在。”张之洞从此再无一语有关国计民生的大计献于摄政王大人之前。
载沣走后,有人向张之洞询问摄政王说了什么,张之洞说是“亡国之音”。
当晚,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
好,各位看官,今天说了一个张,百家姓里排二十四,欲知后事如何也,明日再说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