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鄞江始祖 —— 张化孙
张氏鄞江始祖 —— 张化孙
张 化 孙 三 十 四 世 孙 子 张 超 整 理
张化 孙( 1175- - 1267 ) 讳衍,字 传万,宋 岁贡生,赐进士,以诰赠 中宪大夫 终老 。
原住宁化县石壁村,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 年)迁居上杭北乡深坑尾西洋村(今白砂镇茜洋村),建宅于官店前上吉街。元配陈氏(1174-1262 年),谥慈大娘;德配阙氏(1184-1271 年),谥惠二娘,俱赠恭人。生 18 子,有 108 孙(附一)。
本 名 : 张化孙 字 号 : 字 传万
出生时间 : 1175 年 去 逝 时间 : 1267 年
目录:
1人物坟墓
2.台湾情况
3.诗词记载
4.现象
5.附录
6.歌词记载
1. 人物坟墓
张化孙墓,在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墓地呈“金盘载珠”,又称“倒插金钗”
自然造型,申山寅向兼坤,丙申丙寅分金。碑石上书:“诰赠中宪大夫清河张氏大始祖讳衍字化
孙号传万之墓”,碑石右下方镌刻有“十八房重修”字样。据载,墓地曾先后进行过 5 次维修:明万
历 43 年(1615 年)、清康熙 11 年 1672 年)、清乾隆 17 年(1752 年)、清道光 18 年(1838
年)和最近一次 1995 年开始全面整修。陈、阙恭人墓距张化孙墓地一公里左右的官地村水尾神
仙坑,墓地呈“雄鸡展翼”(又称“飞凤展翅”)自然造型,清雍正三年(1725 年)更修,嘉庆十年
(1805 年)按原山向分金更葬,1995 年开始,与张化孙墓同时全面整修。1996 年,上杭县政
府将张化孙墓和陈、阙恭人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不完全统计,从 1995 年至今,已有 7
万多张化孙后裔前往祖地祭祖,主要有:广东省汕头、汕尾、五华、梅县、蕉岭、平远、大埔、
兴宁、丰顺、从化、新丰、紫金、海丰、陆丰、深圳、惠东、惠来、饶平、潮州、东莞、河源、
揭西、肇庆;江西省兴国、会昌、瑞金、南康、遂川、赣县、于都、萍乡、安远、修水、铜鼓、
上犹、寻乌、永丰、吉安、崇义、泰和;福建省漳州、诏安、平和、南靖、长汀、武平、永定、
连城、龙岩、漳平、上杭;浙江省云和、龙游;湖南省浏阳;广西省贵港;台湾省屏东、基隆、
台中、桃园、台南、台北、高雄、丰源、云林以及澳门、马来西亚等地宗亲,香港、新加坡等。
2.台湾情况
据查,台湾现有 700 万客家人(占台湾总人口 30%)。在台湾的十大姓氏(陈、林、黄、
张、李、王、吴、蔡、刘、杨)中,张列第四位,总数达 105 万人,其中绝大多数自称是上杭
张化孙的后裔。据上杭张化孙研究会统计,海内外张化孙裔已有上千万人,遍布闽、粤、赣、湘、
浙、桂、香港、澳门、台湾、泰国和马来西亚各地。可以说,凡有客家人的地方,都有张化孙的
后裔。他们敬称张化孙为鄞江始祖(汀江旧称鄞江)。因其上祖张祎(字彦仲,系得姓始祖张挥
的 103 世孙),西晋时曾为散骑常侍,随元帝南迁至江左(江苏南京一带)任职,其裔孙又从
江左继续南迁,张化孙系其嫡传,其后亦称张化孙为“鄞江始祖闽粤江左流传”。
二、张化孙不是入闽一始祖,为何成为播迁四海张氏裔孙的大世祖?
据谱载:从得姓始祖张挥算起,136 世张端(亦有谱称118 世,但本文按上杭县太拔乡清道
光八年《张氏族谱》和多数张氏谱牒资料世系排列)是入闽一世祖。按吊线谱下来,137 世仲祥,
138 世宾国,139 世杨德。张杨德生3 子:长化龙,宋解元,未迁;次化孙,宋贡生,赐进士,
宋孝宗时中宪大夫(正四品官);三是化凤,宋武举,迁福州。张化孙是张氏 140 世,即入闽
世祖张端的第五代。
张化孙生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 年)二月十二日子时,薨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 年)五月
二十九日申时,享寿 93。原住宁化石壁村。19 岁(1194 年)结婚,(1202 年)迁居上杭。
从张端 出生于北宗仁宗嘉祐三年(1058 年),于(1118-1119 年)入闽居宁化开始,到第
五代张化孙迁上杭是南宋嘉泰二年(1202 年),在宁化前后五代共 84 年;
上杭设县是宋淳化五年(994 年),县治定迁郭坊(即今址)是南宋乾道四年(1168 年)。
张化孙是在上杭迁新县城 7 年后在宁化出生的,他迁入上杭时,上杭迁今县城已34 年了;
张化孙 18 个儿子,21 岁生长子吉云(1196 年),其第四子祥云生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
年),他是张化孙迁上杭后第八年所生,当时,张化孙 34 岁。其十八子定云生于南宋绍定三年
(1230 年),当时张化孙已 55 岁。
张化孙享寿 93,其中,在宁化度过 27 年,在上杭 66年。
从上述时间表可见,张氏从张端入闽开始,在宁化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逐步安定下来。
到第四代张杨德,虽然是单传,但由于出身官宦之家,知书达理,重视对后代的培养教育,崇文
尚武,三个儿子,化龙是解元,化孙是进士,化凤是武举,一个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家庭逐步
显露出来。上杭地处汀江中游的黄金水段,宋淳化五年(994 年)上杭设县以后,由于天时、地
理等诸多方面原因,上杭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当时,县署、城垣建设已井井有条,寺庙、祠堂、
住宅建筑已很精细,建筑技术达到相当水平,所需建筑材料基本上都能自己生产;矿冶业相当发
达,紫金山生产的黄金,宋皇祐年间(1049 年)已向朝廷交纳贡金 167 两(合 5219 克)。南
宋以后,汀江航运迅速发展,航线上可通回龙,下可达峰市,改肩挑漳盐为船运潮盐,汀江逐步
成为闽粤赣边境物资流通的黄金水道;就在张化孙迁居上杭这年(1202 年),县人用木刻刊印
了第一部《上杭县志》。上杭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使这个地方成为张化孙定迁
的首选之地,上杭亦为其裔孙进一步向外发展奠定了基础。
3.歌词记载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为张化孙题写“像赞”:“公之风采,气宇轩昂。公之品行,正直端庄。诗书
博览,忠孝名扬。作牧汀州,合郡群黎。德泽开基杭邑,一门父子沐恩光。纂修宗谱,报本不忘;
钟灵毓秀,桂馥兰芳;绵绵世泽,长发其祥。”可见,文天祥对张化孙是十分推崇的。
张化孙不但自己诗书博览,忠孝名扬,更是治家有方。他十分重视做好对家族成员的教育工
作。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后人以上祖为榜样,自强自立,开拓创业。一方面提倡读书,崇文尚武,
走读书做官的道路,另方面又士农工商并重,不断开拓生存空间,逐步形成一个强大的家族网。
在上杭张化孙祠里,有一副奇特的嵌字长联(此联在各地的张化孙裔分祠中,普遍都有张挂):
“赐姓自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两篇、辅汉三杰、功高四相、将封五虎、博物六史、貂蝉七叶,
悉是清河族派;扬名昭世德,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戎十策、书忍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
道隆亿尊,依然文献宗支。”此联把张姓上祖中赫赫有名的人物,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万亿等数词,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从黄帝赐姓张挥开始,有张仲、张载、张良、张说、张飞、张
华、张安世、张果老、张九成、张方平、张公艺、张守礼、张九龄、张鷟、张道隆等各类人物,
既有公侯、将相,亦有名士、神仙等,一字讲一个故事,一位或几位张氏上祖名人的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业绩,既培养宗族的自豪感,又以此典范激励后人,使上祖成为后人崇拜效法的
偶像。
张化孙对祖道祖德“百忍”“孝友”鸿规,极为尊重,身体力行,所以,他德重乡邻,福寿全归。
他把张氏源流、迁徙、家风、家训和要求效法的上祖典型,概括在一首遗训诗(俗称“外八句”,
亦称“族诗”)中:“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百忍家声思祖德,千秋金鉴慕宗坊。承先
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二九苗裔能禀训,支分富盛姓名香。”诗中所选的典型,既有个
人(张公艺、张九龄、张仲),亦有群体(汉、唐两朝张姓人物)。从宗族伦理角度上看,这三
个人是很有代表性的,现在很多张姓人家,还以“百忍”、“金鉴”、“孝友”作为堂号,作为联语。汉、
唐两朝,既是我国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也是张姓人物文治武功最为显赫的朝代,可见张化孙教
育后代的良苦用心和严格要求。和“外八句”相配套的还有一首五言八句字辈诗(俗称“内八句”):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文运开世兆,
科元定显龙”。这是张化孙从自己开始,往下 40 代亲定的字辈安排。张化孙去世 700 多年来,
湖南浏阳、江西于都、上杭太拔的裔孙,恪守这个字辈安排。太拔裔孙如今已发展到 36 代,“开”
字辈已有 20 多人。据说,张化孙要求子孙把“内八句”和“外八句”作为族诗熟背,代代相传至今。
按字辈诗规定的顺序取名,长幼有序,使同宗同祖的人产生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和亲和力,不断增
强家族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孩开始就通过听长辈讲故事、说家训,生动形象的接受上祖
业绩教育,培养宗族的自豪感,激发开拓创新、光宗耀祖、敢为人先的不断上进精神。背诵“内
八句”和“外八句”。张化孙还制订了 10 条家规:“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
农工商,各执其业;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严内外,
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亲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
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
吞。”张化孙家族,还把《百忍歌》(附二)作为家训流传,在每家厅堂正中悬挂油漆鎏金的《百
忍流芳》牌匾,作为和亲睦族之道。《百忍歌》通俗易懂,谈古说今,虽非尽善尽美,但在处理
睦邻、人际关系、家庭问题上,起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以上可以看到,张化孙不同于一般的士大夫阶级。他把自己的人生信仰,对子孙的要求,希
望子孙效法的上祖典范人物,通过宗谱、家规、遗训和编排字辈等体现出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
整的宗族文化内容。他一方面恪守孔孟之道,保持中原古风,另方面,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打
破“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思想束缚。
张化孙后裔通用对联,横披:积厚流芳(这是张化孙墓地早期使用的对联横披)。墓地现用
的对联,系按清道光十八年(1838 年)重修墓后使用的对联:派盛清河绵世泽,支蕃闽粤振家
声。横披:克昌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