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杂谈 019:什么是“ 桑莲法界”?

迈入泉州大开元寺的山门,最先引人注目的是宝殿上的巨匾大字,它不同于其他寺庙的主殿常书的“大雄宝殿”,而是书写着“桑莲灋界”四个大字。我经常考朋友这四个字是什么字?能回答得出来的寥寥无几。这四个字背后有关于开元寺由来的故事,所以,我就从“桑莲灋界”开始,来跟大家介绍。

“桑莲灋界”中最难辨“桑”和“灋”,其中“桑”字上三个“又”字,写作三个“十”,“法”字繁写“灋”字,独出心裁。就书法而论,最令人刮目以视的是第三个字“灋”。现代汉语词典里难以找到详细的注解,难怪许多人不知它的庐山真面目是“法”字。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靠水生存的哺乳动物名“獬豸”,四肢细长,尾巴短小,听觉和嗅觉都异常灵敏。雄“獬豸”头长独角,生性勇猛。喜欢用头上的“犄角”扶危助弱,“打抱不平”。后来,这种独角兽的象形字“廌”被世人演变成明辨是非之意,“廌”读音“zhai”四声。去掉上边的“廌”字和下边的“去”字,“灋”字就只剩下了三点水,意即“水明如镜,法如清水”。这就是古“灋”和今“法”的演变过程。

“桑莲法界”和开元寺的由来又有何关系呢?开元寺最初的名字叫做“莲花道场”,这当中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呢。

唐黄滔《重建开元寺记》云:“垂拱二年(686年),郡儒黄守恭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

据载,寺址原是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经营的一片大桑园,传说黄守恭白日梦见一和尚向他乞地建置道场,他虽乐善好施,却舍不得将此桑园奉献,于是有意作难地说:“须园中桑树三天内开出白莲花方愿施舍。”谁知第三天满园苍绿桑树竟然盛开白皑皑的莲花,他被这神奇现象感化,毅然献地结缘。传说中的这位和尚就是主持建筑道场的匡护大师,故赐寺名“莲花”。

桑莲古地那棵开出洁白莲花的桑树如今仍斜卧于莲香古园中,成为千年古寺的镇寺之宝,见证了泉州古城的千年风云。百年前的一次雷电,古桑树被一劈为三,折断的枝干并没有枯死,而是落地生根又枝繁叶茂,再次印证古树的神奇!这棵千年古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

千年古桑

唐朝长寿元年(692年),莲花道场升为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再改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又改称开元寺。迨至两宋,泉州开元寺不断发展,香火更盛,周围设有不相统属的支院120所。到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向福建行省平章伯颜申请,经朝廷批准,合并为一寺,赐名“大开元万寿禅寺”。其后40年中,是泉州开元寺最鼎盛的时期,寺内有一千多名僧人,是国内少有的大寺庙。
莲花道场的首座殿堂大雄宝殿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是开元寺中最早的建筑,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之瑞,故称“紫云大殿”。山门上的“紫云”大匾,对面的紫云屏,以及黄守恭后代的“紫云衍派”,皆出自这个典故。
唐代大殿是面阔五间的单檐歇山,还有钟、经二楼在其东、西两侧。据开元寺志记载,宋代大殿有过两次修建。因为泉州宋代人口的增加,大殿通面阔由五间扩为七间。在元末十年的亦思法杭兵乱之后,开元寺大殿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毁于一旦。
从明洪武二十二(1389年),僧惠远主持了大殿的重建。随后,在明代又进行了三次增建和改造,最后一次是崇祯丁丑(1637年)总兵郑芝龙重建,殿柱悉易以石,将殿中仍为木质的部分柱子改为石质。其中,用来修建开元寺的石构件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留在下一篇文章分享。
明代大殿保存至今,虽经后代多次修葺,主体没有改变。大殿面阔九间,屋顶重檐歇山,柱网面积1200平方米,是福建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大雄宝殿

大殿供佛像三十四尊,佛坛的正面大厅,供奉着五尊金身五方佛,也称五智如来。正中一尊为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最高神祗。其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初,即诏令闽南置武荣州。地辖今泉州、莆田及漳州东部,治所在南安丰州镇。“武荣”, 武氏荣光也。开元寺始建于垂拱二年(686年),因此受武则天信奉的带着浓厚印度色彩的佛教密宗影响,寺内第一座支院即尊胜院,“佛顶尊胜”是密宗胎藏界的大佛之一。开元寺于唐宋时期拥有众多支院,宗派林立,元代被合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之后就以禅宗一枝独秀,然而寺内的遗迹却以密宗居多。
佛像高大庄严,宗教气氛得到有力提升。佛教密宗轻文字,重造像。为了容纳又多又大的泥塑木雕,大殿必须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大雄宝殿原计划立柱百根,后因为增宽间面起见,减少为86根,号称“百柱殿”。百柱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棱柱、蟠龙柱等。

五方佛

(0)

相关推荐

  • (13)【福建·泉州】“泉南佛国”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就位于西街上.始建于唐初诸公二年据说泉州大亨黄守恭梦想桑树种莲花,于是放弃了桑园建寺,原名"莲花寺".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诏书诸州各建一座寺庙,因此改名为"开元 ...

  • 贾国勇/桑开白莲(散文)

    如果在北方,这十一月的天已经寒冷交加了,但是,南国的泉州还是烟雨朦胧的世界,既没有了暑天的躁热,又不见冷风刺骨,细细的雨中行走在泉州的街道上,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恬淡.偶尔的有两个年轻人,也同样是打着 ...

  • 泉州开元寺这个“心”字的写法很特别。这块...

    泉州开元寺这个"心"字的写法很特别.这块石头叫"放心石",唐朝就有了.把心中的那一点改在下面,寓意是"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 用世俗来理 ...

  • 郭沫若《咏泉州》七律诗赏析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和革命家,当然,他还是我们的四川老乡. 郭沫若像 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内, ...

  • 0406泉州会开莲花的桑树

    中国城市一瞥406 会开莲花的桑树 泉州最值得看的古迹                                 泉州开元寺内,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 ...

  • 泉州开元寺 ‖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开元寺 通衢环古寺,闹市隐禅林. 塔向千年矗,榕垂满院阴. 飞檐栖白鸽,雕阁饰黄金. 法界存真义,桑莲可净心. 午后驱车前往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 ...

  • 桑莲居|何锦龙书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 行书立轴  185×50cm 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 泉州以宋元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就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刺桐港所作乃"东方第一大港"之判 ...

  • 泉州杂谈 042:泉州石笋是印度教遗物吗?

    泉州石笋位于泉州西侧临漳门(今新门)外山川坛接官亭附近龟山西南麓.石笋乃用五段圆柱体花岗岩雕琢垒叠而成,高4米,下段较粗,上段较细,末端略作尖锥状,其状如巨笋耸立,故俗称石笋.其南为晋江下游,滔滔江水 ...

  • 泉州杂谈 041:曾经成为世界首富的泉州人——伍秉鉴

    提起世界首富,你想到谁了呢?微软的比尔盖茨?金融之神沃伦·巴菲特?再往把时间往前推进前一点,福特汽车的亨利·福特?标准石油的洛克菲勒?银行巨擘罗斯柴尔德家族?再往前一点呢?在19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尚在 ...

  • 泉州杂谈 040:刺桐港与亚历山大港的渊源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两个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心,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中国的秦汉时期开始,中非之间就交通往来和文化交流活动,唐至宋元时期,进入高涨阶段,明代既经历了鼎盛又转为衰微 ...

  • 泉州杂谈 039:浅谈泉厦漳台闽南话口音的形成

    如今的中国人听闽南话,觉得它是跟普通话完全不搭边的谜一般的语言.但是,你可知道闽南话就是唐朝的普通话?闽南人口的主要构成是晋唐时期的中原移民,由于闽南偏安一隅,远离中原地区,历朝历代都没经历过战火的洗 ...

  • 泉州杂谈 043:泉州市舶司的建立对海洋商贸的促进作用

    在泉州今年申遗的22个古迹遗址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遗产点,那就是市舶司遗址和南外宗正司遗址.这两个遗址让众多讲解员伤透了脑筋,因为现场遗留的东西太少,相当于是"对着空气讲故事".可 ...

  • 泉州杂谈 038:泉州宋代古沉船运用了什么黑科技?

    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一艘沉没了700多年的南宋末年海船,轰动世界.这是一艘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及其他商品从东南亚归来的三桅远洋商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 沉船船体残 ...

  • 泉州杂谈 044:什么是南外宗正司?

    我在上一篇文章<泉州市舶司的建立对海洋商贸的促进作用>一文中提到了市舶司的建立使泉州成为宋朝经济特区,而南外宗正司的建立则奠定了泉州成为政治特区的地位. 也许很多人会说,作为东方第一大港, ...

  • 泉州杂谈 037:摩尼光佛有何特别之处?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在中世纪一千多年中,摩尼教曾流行于伊朗.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