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我们怎么感谢老师

配图:杨柳

教师节,于我而言,是一个重要节日。我这农家子弟能在省城立足与老师的教导息息相关,而我有幸当过老师。

说起老师,有的朋友可能吐槽,小时候被老师狠狠教训过,自尊心受到打击,有的朋友对老师的体罚刻骨铭心。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小学四年级时,我和同学打架,两人被班主任邓老师处罚,跪在讲桌上;初一时,我帮同学签“家长查”,被教语文的刘老师发现,她罚我写检讨,还说我像这样下去,长大后是诈骗犯。

可是,对于多数人而言,这些只是小插曲。邓老师、刘老师的教育方法或许极端,但她们教育我做人要友善、诚实。

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之幸。我是幸运的,从小到大,遇到了很多好老师。

我读高中的那三年,据说是校史上风气最差的三年,这与校领导、时代背景、社会环境都有关系。尽管如此,我也遇到了几位好老师,他们让我知道独立思考的重要。

教语文的高老师,大学博导水平,上课都不用看课本的,课文倒背如流。有一次,他给我们讲解“欲”字,大致意思是,人生境界是在对欲望的一次次控制中提升的。他对我的作文赞赏有加,不过,他批改我作文时几次留言“请老老实实写应试作文”。

还有一位教历史的陈老师,上课第一天,他就说,书本上的历史,是考试时要用的,你们记住就行,我们还得一起学习书本上以外的历史,那很可能是真正的历史。这句话当时震撼我心,就像高老师讲“欲”一样。

感谢老师,我们要铭记老师的教导,同时把这种力量传递给身边的人。生活充满着艰辛,每到困惑迷茫泄气时,我总想到老师们对我的教诲。比如,初中谢老师在我的学期档案中写道“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大学吴老师告诉我“读书是贯穿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感谢老师,我们给老师发个问候信息或打个电话。如果有条件,可以请老师们聚聚,吃顿饭。非常遗憾,小学中学的老师,我有联系方式的,只三位。不过,上大学时的老师,孩子曾经的和现在的老师,当老师的朋友,我都会在教师节前夕,花整整一个晚上,给好一两百位老师发一则祝福信息。问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感谢老师,我们要尊重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很多家长会困惑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打交道。答案其实很简单,尊重。

有一个假期,孩子学校乐团排练节目,要参加区级比赛以及国庆文艺汇演。到了中午,我去接孩子,说好了十一点半排练节目,哪知延迟了。部分家长在校门口吐槽,有的说孩子们太辛苦,有的说老师不守信用,有的说中饭都没做。可是,这些家长为何不想想,孩子们排练时,老师也没歇着啊,你们没有时间做饭,那老师又有时间做饭吗?

有个朋友跟我说,老师布置的事情太多,家长根本忙不赢,什么手工作业啊,什么参加护校执勤啊,什么健康打卡啊,什么家长云课堂啊。我给予一一驳斥:手工作业不正是家长们希望的素质教育吗?护校执勤一个学期不也才一次吗?健康打卡应该是教育部门要求的吧,和老师有什么关系呢?云课堂,不正好给家长提供了学习机会吗?

我也遇到过十分“厉害”的家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这家长“找关系”直接把老师换掉了。我曾在班级家长群看到,有的家长为了一丁点小事吵架,对老师的劝解视而不见,并把孩子之间的打闹归结于老师没有教育好。

现在,“双减”政策出台,家长皆大欢喜,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们越晚回来越好。可是,家长们想过没有,多数老师本身也是家长,他们也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即使还没当家长,他们难得就不应休息吗?

说到负担,老师们除了教学任务、考核压力外,还承担很多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的非教学事务。比如:大型活动,抽调年轻老师去当志愿者;比如,接待各种考察团、考核团等等,骨干老师往往要汇报或陪同,所有老师都要填繁多的表格;比如,与教学无关的强制性打卡、点赞、评论等等。

即使是教学事务本身,也存在形式主义。比如,老师要制作PPT,也要手写教案,为何一定要手写呢,因为上级检查觉得手写“老师才不偷懒”。“手写教案是否有必要”这个话题在网络上讨论不休。普遍观点是:“写好教案”是核心,是不是手写并不重要。

至于老师要接待家长们的各种咨询、沟通,那就更多了。

古人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家庭,才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孩子们能否成才,家庭教育是基础。

给老师减负,让老师们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留给课堂,有愉悦的心情教书育人,这是对老师最重要的感谢!

写到这,我想到侄子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件事。一天中午,他刚回到家,就去翻装药的抽屉,接着又去翻药箱,找到了一盒治疗咽喉炎的含片。他说:“张老师非常辛苦,嗓子都哑了。”想想,我们和孩子们的差距有多大啊?

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教育随笔系列:

数据研究:“双减”与孩子成才有何关系

向《小猪佩奇》学什么

【推荐】不急不吼陪孩子做作业

你以为这是陪伴吗?只是看管而已……

你是在“关心”孩子吗?分明是偷懒!

别再阻止孩子们“疯闹”,当心后悔莫及

“神兽”放假了,这20句话有助和平共处

每一次管教,可能都是对孩子求知欲的扼杀

儿童迷恋电子设备,根源原来在这里……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多靠谱,请看三大权威研究对比

送给孩子一张兴趣的帆

家长与老师应该是什么关系

暴风雨来了,这个爸爸竟这样带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