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杰//文学,是他深入骨髓的爱——话说马腾驰及他的散文

文 学 , 是 他 深 入 骨 髓 的 爱

——话说马腾驰及他的散文

·  王永杰

一个人,对于发自内心热爱的事情,可能会因为种种客观的原因而掩藏起来,但无论掩藏多久,终究都不会忘却。而这掩藏起来的爱,一旦有机会,便会以成倍的力量爆发出来,挡也挡不住。

马腾驰的散文,就是这种热爱既深,掩藏很久,终于爆发的产物。

文人武相的马腾驰,初次接触,人们一般不会把他和文人联系起来。他孔武高大,声若洪钟,和你握手,你更会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气场和力量,是那种磊落坦荡,让人觉得放心,对人热情热心,也可以交心的朋友。但是一交谈,你才会发现,他情感细腻,心细如发,语言虽是那种非常接地气的俗常话,但又常常包含着历经世事,遍览经典之后的深邃和哲理。

和腾驰相识于二十多年前,那时他在一家国营大型企业公干,经常在地方报纸上可以见到他犀利的杂文,与同样喜欢杂文的我心有戚戚焉。那时,他就出版有自己的书,数年前,他又搞了一个名为“驰风轩”的书画工作室,那里时常聚集一些书画界的文人雅士,写字,画画,品茶,聊天,喝酒,当然也搞书画装潢和销售。

忽一日,一篇出自腾驰之手,名为《背馍》的散文,迅速在网上火爆了起来,火爆得让腾驰有些措手不及,也火爆得让很多文章大家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发表该文的一个平台运用大数据统计,在短短一周内,就被转发阅读70w+次,这篇文章在多个平台被转发,仅在一个平台上,笔者看到的情况是:阅读十万+,获赞:12507!另一个平台,该文的阅读总数达到434605人次。在很多人追求点击率,拼死博取眼球的时候,一篇似乎和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但又永远存留在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心中抹不去的这个时代印记,这篇选题不时尚,语言也不前卫,标题根本不抓眼球的文章,迅速被大家传阅。很多认识不认识的读者在留言中称他们阅读文章时“流下了眼泪!”只因为“ 一下子戳到了几代人的痛处”(贾平凹语)。

此后,他在一年时间内,井喷式地写出了《背粮》《我的老父亲》《母亲做的棉窝窝》《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背粮》等近百篇散文,这些散文,都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得到了读者的认可,阅读量,点击率非常之高。

本文作者王永杰先生和马腾驰先生在一起 。

腾驰曾经一篇文章《那些年,我抛却了我的爱》中深情地说:“从小对文字、对文学,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仰慕与看重,正是有了这精神上的向往与指引,使我没有沉沦为一个活着的死人”,但生活的所迫,让他不得不放弃文学,然而,内心的热爱,又哪里是想放弃就能够放弃的?生活的艰难,到底还是掩不住内心对美好,诗意的向往,从小受父辈的熏染与影响,让他对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表达情感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欢与热爱,一旦这种喜欢不得不暂时放弃,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搞营销,虽然也和文字打交道,虽然也写了大量的文案,文稿,虽然这些文案,文稿也带来了产品销量的增加,但他常常会对着自己的笔愣上半天。那些文字,不是他愿意要的,也不是他真正喜欢的。那一次送货,经过云南翠湖边,很多人都在看红嘴鸥,这美的一幕又一次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文学情愫,使他忍不住心头一酸:“这是为了啥?为了啥呀?多长时间都没动笔写过稿子,笔尖结了痂,那桌上的墨水瓶都要飞出苍蝇来了,今天啥也不管,啥也不管了,我得写篇东西!”于是,一篇《红嘴鸥 红嘴鸥》写出来了,发出来了,也感动了很多人。

很多年后,他的散文借着《背馍 》有了一次井喷式的总爆发,读者的好评与期待,又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觉得一定要对得起读者的这份期待。

我们不难看出,腾驰的散文,从选材到标题,都是朴素而接地气的,甚至是不时尚的,但是,却往往最容易勾起一代人的温暖记忆,并引起他们的共鸣。他是用文字记录一代人的生活,也是用文字再现一个时代。他在散文的写作上,已经有了一种自觉的追求,他曾经说:他要用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抛却繁冗、虚情、概念与口号,使自己的笔下流淌出单纯、朴素、干净与本真的文字,心中既使有呼啸怒吼的狂风,也要形神凝聚,要向最深最静最宽阔的大海学习了,具有情感的重量与体积的支撑,把真情、记叙与议论饱满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厚重而博大。散文写作,他拒绝小家气,追求浑厚、扎实而大气的风格,使作品的内涵丰富与宽厚起来,让读者读其文章时有味可寻,有所思所忆。行文中,他要求有画面感,有“音响”效果,使读文章的人,能看到一幅幅掠过的画面,能听到文中主人公“嗬嗬”的笑声或沉重的叹息声。在散文的语言上,他崇尚平实、干净而有磁性,吸引人能读,爱读,他把“冶炼”了关中方言土语巧妙地运用其中,因而增加了其作品的地域特色与可读性。

贾平凹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 我认为,腾驰的散文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只是缺少宣传,若宣传跟上了,会弄出大的名声与影响来。”

有读者评价:腾驰的文章,看似小事,但小事中有大文章,高明的人写文章,看起来写的很浅,但旨意很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每一个单篇,似乎写了一件事情,但每个单篇联系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眉目,他的散文,有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顽强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有人说,腾驰的散文,简朴,精致,本真,从中可以看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腾驰还有很多东西要写。在铜川生活了很多年,那里有很多的记忆难以磨灭;下海奔波的那些年,也有很多鲜活的人物,都是他可以选取的素材;故乡大张寨的风物山水,各色人等更是他取之不尽的写不尽的写作源泉。

一个人,爱了一样东西,就要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如此,既不负自己,也不负所爱的对象。腾驰内心深处对于写作的那份疯狂的热爱,尽管潜藏了很久,到底还是喷发出来了,相信他还会有更多的好作品。

(2018年10月9日《咸阳日报》)

王永杰,泾阳人,1984年毕业于咸阳师专中文系,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获得陕西新闻一等奖,是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咸阳日报教育周刊执行主编,出版有个人散文随笔集《冷眼热泪》《卧听夜籁》《不负今生》,主编咸阳日报优秀散文选《古渡听涛》。

作者简介: 马腾驰,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