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荣说酒:茅台的窖池,是这么来的!

传统酱酒制酒,听着颇为神秘。
可说起来却也简单,通俗地讲,就是先让原料吃饱水、发酵,再用一年的时间,把粮食里的水分几次蒸馏出来。
酱酒就是这么酿出来的!
可问题是,原料究竟怎么发酵的呢?
传统酱酒的发酵容器,是石窖。就是用石块、粘土、砂石筑成一个长方形凹坑。
老式窖池为紫红泥底,规格为2.7m×2.0m×2.6m(长×宽×高),容积14m3。
用方块石和黏土砌成,外面再涂以黏土,窖底有排水沟,上面以红土筑成。
传统酱酒窖池的『讲究』有三:
『乱石泥巴窖』的谚语,表明茅台镇历史上酿酒的窖池,材质并不统一。既有泥巴窖,也有碎石窖,还有条石窖。
材料上有碎石、条石,形状上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大的窖池,可装几十甑,小的才装几甑,容积不一。
1964-1966年茅台酒『两期试点』期间,专家们对条石窖、碎石窖的出酒率和质量进行过分析研究。
实际上,泥巴窖含水量大,水分不易掌握,质量波动大;碎石窖易漏气,易受外界影响产质量;条石窖坚固耐用、规范,不易漏气,产质量稳定。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的对比,老酒师和科研人员的多次反复论证,取得共识后,茅台决定淘汰泥巴窖和碎石窖,逐步改造为条石窖。

图 | 传说中的茅台老窖池(来源/网络)

1984年11月,茅台启动800吨/年扩改建工程。在新建和改建生产场地时,将全厂所有的窖池都改造成了条石窖,并对每个窖的长、宽、深作了统一规定:
规格为4.0m×2.4m×3.3m(长×宽×高),容积25m3,用砂条石砌成,为紫红泥底,窖底有排水沟,以红土筑成,每窖可投高粱1.2×103kg。
自此,传统酱酒窖池定型。
根据场地不同,容积可略有变化。兴建的制酒车间的窖池,一般容量一致,排列整齐。
从此,整个中国酱酒均按照这个标准来制作窖池。
这样的窖池,更有利于生产作业的安排,有利于酒糟原窖返回和各类参数的跟踪分析,有利于行车起糟作业。
那么,传统酱酒石窖的条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历史上,仁怀传统酱酒的产量并不高,对窖池条石的需求量不大。茅台镇中华村一带的红砂石成为窖池条石的上佳之选。
随着仁怀酱酒产能的逐步提升,2012-2013年『酱酒疯』时,全市窖池数多达6.5万口,当地红砂石便不能满足需要了。
现在,当地窖池条石,多从赤水、泸州等地采购。
窖池的使用,也有门道。

图 | 茅台的老窖池(来源/网络)

堆积酒糟下窖前,都要用木柴烧窖。烧窖的目的是消灭窖内杂菌,提高窖内温度,并通过烧窖除去窖内在1年最后一轮发酵时产生的糟气味。
烧窖木柴的多少,根据窖池大小、新旧程度、闲置时间和干湿情况来决定,一般每个酒窖用木柴50~100kg,烧窖时间约1至2.5h。
堆积酒糟下窖前,还要用喷壶盛酒精含量为30%vol左右的酒尾15kg,喷洒于窖底和窖壁四周,再撒大曲粉15~20kg(称为底曲)。
下窖时将堆积糟从一头用扒锨拌和,使其上、中、下各部稍加混合,再用簸箕或手推车或行车倒入窖内。
每下2-3甑堆积酒糟后,用喷壶洒酒尾1次,边下边洒,窖底宜少,逐渐由下而上加大酒尾用量。
下窖操作时间宜短,防治杂菌感染,避免酒尾挥发,保持发酵温度正常。
酒糟入窖后,由于酒糟中有空气较为疏松,容易造成微生物有氧呼吸,妨碍酒精发酵,所以,在酒糟入窖时,可以用人工脚踩或用压脚板将酒糟踩压严实。
这个过程,叫做『踩窖』。
堆积酒糟下窖完毕,将表面扒平,用木板轻轻压紧,撒薄薄的一层稻壳;再加两瓶盖糟,用稀泥封窖,稀泥厚度在4cm以上。
封窖用泥,每轮开始常需用新泥,整个大周期中途可加换1次。若原来的窖泥不臭,仍可继续使用或掺入新泥使用,要拌得柔和。
泼盖糟和封泥的水,以清洁的冷水为佳。
封窖后,为防止窖泥干裂,造成杂菌侵入酒糟,在发酵前期需经常查看封窖泥是否有裂缝。
如果有裂缝,应及时用泥封死,这一操作叫做『跟窖』。

图 | 非标准酱酒窖池(摄影/佚名)

『耖沙』开窖,将封窖泥挖除,运至泥坑内,再挖盖糟,运往丟糟处。
扫净发酵糟上面的盖糟和泥块,每次在窖内起半甑酒糟,与润好的新料拌和,共翻3次,使其混合均匀,再上甑蒸酒、蒸粮。
1-7轮次开窖,开窖起糟与『耖沙』开窖过程相同,但起糟不宜过多。采取随起随蒸、1窖多甑的方法蒸酒。待起至窖底时留下1甑,并准备好上轮的堆积糟,出糟后立即将堆积糟下窖。
一个班组,一般有1人专职负责窖池管理,叫做『管窖工』。
窖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酱酒发酵设备,那就是晾堂。
所谓晾堂,顾名思义,就是摊晾的空地。
地面高温堆积发酵,是传统酱酒区别于其它香型白酒的重要工艺操作。但这块摊晾的空地,也有讲究。
传统酱酒的晾堂,一般以三合土筑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现在晾堂也有用水泥地的。
老酒工们认为,晾堂用石灰、黏土和细砂筑成『三合土』地面,更有利于高温堆积发酵。
另外,传统酱酒的制酒车间用地较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晾堂占地的制约。

图 | 永泰酒业的晾堂(摄影/周山荣)


周山荣,持续研究酱香型白酒及茅台近20年,贵州省白酒特邀评委、国家一级品酒师、独立酒评人。著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山荣说酒》《山荣说透酱酒》等100余万字。自称『仁怀酱酒的服务员』,人称『中国酱酒的愚公』、『酱酒产业的活地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