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虢国墓地博物馆——再现2000余年前的西周风采
虢国墓地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东起会兴沟,西至上沟,南到春秋路南70米处,北到黄河岸边的断崖处,总面积29.2万平方米,其重点保护区面积101万平方米。
虢国是西周初年的重要姬姓诸侯国,为周文王弟弟的封国。原封宝鸡,西周晚期受平王东迁的影响迁至今三门峡市,国都上阳位于今李家窑村。史载,虢国历史在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延续了三百年的时间,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虢国墓地曾经两次大规模的发掘。1956~1957年,为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城市建设,原黄河水库考古作队在墓地南部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共清理各类墓234座车马坑4座,出文物9197件,成为新中国考古重要成就之一。1990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文物工作队联合在墓地北区进行了第二次发掘。现已发掘墓葬9座、车马坑4座,出土各类文物17000余件(套、组),发现了虢国国君兆域区,确定其始葬年代应在西周晚期,其下限在公元前655年,即晋灭虢之时。其中M2001和M2009分别被评为1990年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6年,虢国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
在已发掘的9座墓当中,M2001(虢 季)、M2009(虢 仲)为国君墓,M2011为太子墓,其余6座为等级各不相同的贵族墓葬。出土文物以其质地可分为铜、铁、金、玉、石、陶麻等10余类。其中400余件且多带有铭文的大型青铜礼器、黄金带饰、缀玉面單、多璜组玉佩、墨书玉遣册、整件麻织衣物为周代考古所仅有。
“虢季氏铁剑”的出土,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始现年代提前了两个世纪,其中1990年出土的“玉柄铁剑”被称为中华第一剑,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馆,是该馆的10大镇馆之宝之一。
特别是在虢国墓出土的3000余件玉制品,其种类、质地、工艺、数量为我国同期考古所罕见。除被近代墓和沟所损毁的车辆与马匹外,整个坑内共清理出车13辆,马64匹,狗6只。车辆位于坑北半部,而且每辆车下叠压两匹马,大多数马位于坑南半部。所有车辆排列有序,即辕头朝北,车舆朝南,依次错列摆放。车辆全为木质结构,表面髹黑漆,属于作战用的战车,殉葬的狗可能是用于军事的最早实物例证。
二号车马坑
二号车马坑,是M2012號季夫人墓的陪葬车马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3米,东西残宽5.02-5.36米,坑深1.6米。坑内共埋有19辆车子,均为木质结构,由西向东分为三排,西排8辆中排7辆车,东排仅有4辆车,每辆车下都压有马。因博物馆展出和对坑内车辆进行保护的需要,车下部分未作清理。若按一辆车配二马来推算,此坑内19辆车应埋有38匹马。
其他
玉柄铁剑
盾牌
麻织短裤
陶器
金饰和镀金饰品
文字资料根据“虢国博物馆”的说明整理编写,图片拍摄于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