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通过他人的心照见自己的心
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很珍贵。
2018年秋,与朋友在祖源村古道
图/胡心鉴
「善财童子」为了遍求法要,
行脚于一百多个城市,
经历百城的烟水,
遇见五十三位善知识,
觉知人生真义。
最后获得一颗空无的心,
了无挂碍。
——《华严经》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2018年夏,在北京法海寺。
第一次看见善财童子的壁画。
师父
让我继续做访谈
他说不管什么时候
人都是最重要的
2018年秋,在查济半山一音禅院。
那个夜晚,
师父给了我一些建议。
缘起
2018年4月,访谈一音禅师
图/李雨蔓
我曾读过一本书,《得未曾有》。是作者在旅途中遇见四个人——爱作画的厨子、隐居乡村的摄影师、僧人、弹古琴的老人。她记录下与他们在一起生活、交谈的点滴,最终以文字呈现。从而流向更多人的内心。我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旅行,因为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关注旅途中所遇见的人。
2017年的夏天,我在给旅游公司做文案,整理到南屏七约农场的夏令营。那时我还没去过南屏,也不认识许学超和如意。10月份,我第一次抵达南屏,拜访了他们夫妻俩。和他们说了一些话。从南屏回来之后,内心触动。我想我应该写下些什么。
然后整理成了第一篇访谈。
这是一个缘起,
从此开始了访谈之路。
途中
从去年秋天开始,到今年秋天。时间跨度刚好一年。在南屏第一次尝试做访谈,慢慢的,我有了更多的遇见。从黄山到宣城,再到北京。从乡村到城市,再到山林。我不断的寻找、见面、交谈、整理、写下文字。与他们共处一段时间,感受他们的内心,记录他们的生命里的一些时刻,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是不可多得的经历与收获。
回顾过往的访谈,十几位受访者来自各行各业。学生、画家、摄影师、歌手、茶艺师、作家、僧人。还有农场、书院、民宿。
这些人来自各地,他们的身份、年龄、过往经历、以及生活各不相同。但也有隐约的相同之处,就是在这个时代,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从而实现内在的自我。他们有爱好、有勇气。对生活保持热爱,内心坚定有力。
2018年6月,在南屏
2017年夏天,我在普陀山的寺庙里小住几日。临走时,寺庙的沙弥送了我两本比尔·波特的书。《寻人不遇》和《江南之旅》。那时候我并没有深入的阅读这两本书,只是翻了一下,就放在书柜里了。一年之后,2018年的夏天,我突然开始读比尔·波特的书,从这两本开始,之后又读了《禅的行囊》和《空谷幽兰》。
究其原因,我想是这一年我听了这些人的故事和经历,去了他们所在的地方。而后我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也开始有了一些成长。如果看我之前的文字,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从做访谈之后,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外界和他人,甚至是世间万物。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管道、一座桥、一条道路。让更多的人通过我流向他处。
2017年夏,在普陀山白云洞
我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与之发生连接。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一些辗转或充沛的情感,借由我流向他处。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不让自己的情感附着其中,让他们以本真的面目呈现和表达。而作为“通道”的我,在种种经历中,学习、感受、积累、体悟。因此,我的内在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变得更为坚定、更为纯厚。
很多时候,我和受访者一起面对面交谈,一些话语从耳朵流进内心,以至于直至头顶,全身发麻。久久不能言。
想起比尔·波特在他的自序写到,他说:“我希望《空谷幽兰》能像鼓励西方读者那样,鼓励中国读者追寻并找到生活中独处的乐趣,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因为更深的觉悟与仁慈,与大家更为和谐的相处。”
不是离群索居,
而是因为更深的觉悟与仁慈,
与大家更为和谐的相处。
我想我应该找到了
我与这个世界,他人、乃至万物的相处之道。
后来
2018年3月,在李雨蔓家中。
黄昏时,光线静谧而温柔。
后来,我与这些受访的人,有了交集和重逢。他们成了我的老师和朋友,在访谈过程中给予包容和鼓励。我们一起吃饭、喝茶、爬山、交谈。说及故乡、童年、母亲、阅读、旅行、以及过往的生活。种种故事、种种经历。我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收获良多。内心有无限感谢。
2018年端午节,我去查济半山一音禅院做义工。做饭、扫地、泡茶、接待来访的人。2018年10月,又陪朋友去拜访一音禅师。喝完茶回住处的路上,看见山里明亮的月光。
2017年,第一次在阳产遇见TUYA大叔,2018年10月,我再次去拜访他。他让我有空去玩。
2017年冬,认识李雨蔓,之后经常去她家吃饭、喝茶。2018年夏天在西溪南工作,她给予我很多照顾。
2018年6月,认识唐老师,我们一起去看山里的学校。7月我在北京,给他做了一次访谈。10月,我们一起去了查济半山。看望一音禅师。
2018年11月,我再次去了南屏。如意带我看他们的农场。他们有了孩子,小小七。已经五个月了。小小七一直看着我笑。我在他们的农场抱了小小七很久。
这些受访者,他们之间也产生联系。一音禅师和唐老师是朋友。第一次拜访一音禅师是李雨蔓一同去的。唐老师后来也去了李雨蔓在西溪南的家里,我们一起喝茶聊天。直到很晚。
这些因缘一直延伸到现在。我们还会再次相逢。与他们共处的时光,让我铭记和感动。我很珍惜彼此的缘分。感谢所有给予帮助的人、感谢我的朋友王巧玲、李雨蔓的参与和陪伴。感谢一音禅师给予的建议和鼓励。这些访谈最终会结集成书。如果你有独特的经历和故事,或者有推荐访谈的人选。可以写邮件给我(1115974647@qq.com)。也可以通过留言和公众平台后台联系我。谢谢。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强求,也没有目的。在其中,没有任何利益。我只是听从我的内心,在做我喜欢的事情。我想表达的、想赞美的,是那些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内在自我的人。我只是寻找,记录。然后分享。
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很珍贵。
这是我做访谈的发心。
听不同人的故事,
抵达不同的地方。
其实都是为了照见自己的内心。
并最终借此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文字:拟见
图片:胡心鉴.、王巧玲、李雨蔓、拟见
我们每个人
每件事物
每一刹那
都在呈现
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有一种微妙的因果
使万物殊途
有其归宿
END
关注随喜
见说归去应有路丨拟作闲人过此生
阅读 旅行 写作
分享 观照 慈悲
黄山学院在校学生
自媒体人
修心者
欢喜悦乐|离诸忧恼
心意柔软|诸根清凉
合作联系
微博: 拟见
微信: Padmameet
邮箱: 11159746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