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长率部伏击日寇,却遭鬼子反冲锋,他仔细一看乐了
开国中将王必成,军营人称王老虎。
自加入革命队伍以来,王必成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
抗日战争时期,旅长王必成率部伏击日寇,却遭鬼子反冲锋,他仔细一看,竟然乐了。这究竟有何缘由?
身经百战,军中战神
人们对王必成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其率领的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老虎团”。
抗日战争时期,王必成率领的第二团捷报频传,陈毅颇为欣赏其强大的指挥能力,称赞王必成为“王老虎”,而王必成率领的部队,自然成为了“老虎团”。
自加入革命队伍以来,王必成的指战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王氏准则:一打、两战、两拼、三猛、两速。凭此战争策略,“老虎团”在各大战场上对敌人进行打击,几乎战无不胜。
日军专门对王必成的战争策略进行研究,甚至编撰了名为《对共军 2 团的作战研究》的作战手册,其中强调:
遇到王必成,一定要避免近战。
尽管日军绞尽脑汁,王必成依旧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不论他们如何研究王必成,都能够被轻易破解。
为了活捉王必成率领的“老虎团”,敌人甚至在各大县城张贴告示,重金悬赏1万大洋。
尽管如此,当王必成的“老虎团”与敌人正面相遇时,大多数人知难而退,从王必成旁边绕路走,更有人私下派遣人员寻找王必成求和,均被他言辞拒绝。
王必成率领的新四军二团,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作为2团的领导者,王必成治理有方,也正因如此,王必成深受百姓和战士们拥戴。
王必成吃饭向来喜欢一人独食,一桌一椅,一碗饭、两个小菜,他从不与家人共餐,对于部下的设宴款待,也一一拒绝。
宴请之事常有,某次王必成受邀前往一名乡亲的家中,乡亲们为了欢迎王必成特意摆了一桌宴席。王必成先命令手下将宴席撤去,自己才愿意上席。
老虎团中人人知晓:“宴席不撤,绝不上席”,是人们心照不宣的默契。王必成的部下常常上演罢宴席风波,向来心口如一。正如王必成教育部下的那样,每个战士都将“言必信,行必果”做到极致。
没有人想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王必成,竟然差点与革命队伍擦肩而过。
1929年,17岁的王必成看到红军队伍心生向往,便同母亲商量,想要加入红军。
母亲孤苦伶仃,不愿意儿子远走,家中妹妹尚未成年,王必成作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
王必成深知家庭的辛酸与不易,然而对于革命立场,他却始终坚决。
王必成对母亲说:“只有参加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不打败地主,我们穷人如何翻身?”
母亲拗不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必成离开家门,奔赴一线。王必成向乡苏维埃政府报告,阐明自己的参军想法,期望得到一封介绍信。
政府知晓此事后颇为无奈,王家只有一个儿子,王必成不符合当兵的条件。王必成听后愤怒不已,“我不符合当兵的条件,难道让地主的儿子去当红军,你这个乡苏维埃主席是怎么当的?”
主席哑口无言,只能为王必成写了介绍信。自此,王必成正式才踏上革命征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王必成率领的“老虎团”几乎战无不胜,在各大战场上也“收获颇丰”。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武器装备落后,旅长王必成十分懊恼,经常思索如何从日军处缴获杀伤力巨大的重型武器。
1944年3月,王必成接到消息,日军有一小队即将前往杭村一带进行扫荡。王必成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提前到日军的必经之地进行埋伏,将其一举消灭!”
不久后,王必成找来四十八团的团长刘别生,他下达命令:“带领部队勘察地形,准备伏击。”
手下接到命令紧急出发,前往日军必经之地做好准备工作。
日军想前往杭村,必须经过山谷,山谷易守难攻,是最佳的伏击场地。
刘别生命令三营营长徐超潜伏在此处,阻击日军。一营营长前往东南部,与徐超形成左右夹攻之势。二营原地待命,在必要时刻对一营、三营进行支援。
上午10时,400名日军整队完毕,向杭村方向行军。
日军距离山谷百米远的地方,已经落入了王必成等人的视线。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两名日军军官有说有笑,并未预料到即将发生的危机。
此时王必成正潜伏在高地,依靠树林和草丛隐蔽自身,监视着日军部队。
等到敌军进入我军包围圈,王必成命令战士吹响了战斗号角,日军听到声音,进入备战状态,军官命令道:“全体戒备!”
我军战士向着日军射击,敌人躲闪不及,被密集的火力压制,瞬间慌张不已。日军队形被打乱,一行人抱头鼠窜。
军官一面高声呵斥,一面向我军反击,被流弹击中的日本军官命令道:“所有人,向着高地发起冲锋!占领制高点,其余人负责火力压制!”
这支日本部队作战经验丰富,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稳定下来,按照军官的作战命令开始实行反击。
不久后,日军便在火力掩护下发动进攻。王必成下令部队加强火力,日军冲锋受到阻力,只能向南部撤退。
王必成见状冷笑道:“时机成熟,发起冲锋!”
三营战士们拿着武器,向日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与此同时,团长从后方围剿,日军被打得连连后撤,已经进入了我军的包围圈。
尽管如此,敌人依旧奋力抵抗,双方交火并未结束。
日军为何不撤离?王必成密切关注着战场形势,产生了疑惑。他拿着望远镜向远处看去,发现日军后方有一门大炮。王必成顿时兴奋不已,“这门大炮,我们要了!”
在此之前,王必成曾经率领部下缴获了敌人的普通大炮,然而炮弹紧缺,瞄准镜也在战场上不慎丢失,想利用现有的大炮打下敌人先进的大炮,恐怕难上加难。此时部队只剩下三发炮弹,形势瞬间严峻起来。
手下戴文辉对着敌人的大炮测量角度,随着一声“发射”,我军炮弹向日军的阵地急速飞行。
一声巨响后,正在九二式步兵炮旁边的日本士兵应声倒地。第二发、第三发炮弹落下后,敌军阵地的士兵自顾不暇,没有人使用步兵炮。
如此,被我军围剿的日军部队失去了火力支援,他们仓皇逃窜,被王必成的手下尽数消灭。
此战王必成部队大获全胜,收缴子弹无数,缴获先进的九二式步兵炮后,王必成乐得合不拢嘴。
日军大部队得知此事,计划将步兵炮夺回,便重新集结兵力,向我军发起反击。
日军派出4000人,在杭村附近疯狂扫荡。
步兵炮体积庞大,搬运过程复杂,目标尤为明显。王必成灵机一动,在地上开凿了一个深坑,将步兵炮掩埋于此,随后率领部下与敌人进行游击战,分散日军注意力。
为了找到步兵炮的踪迹,日军指挥官威胁当地群众,许多百姓的房屋因此被烧毁,却无一人将大炮的具体去向透露给日军。
日军离开后,王必成和手下将步兵炮重新挖出来,战士们开始学习如何使用。拥有了重型武器的老虎团,此刻更是如虎添翼。
在此后的作战中,王必成在步兵炮的协助下屡立奇功,严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创造了军队的不败神话。战争结束后,九二式步兵炮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
和平时代,神话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王必成先后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昆明军区司令员,并于1979年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同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已经67岁的王必成带兵深入边防,勘察地形,走过了几千公里的土地,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由于长期精神紧绷,缺少休息,王必成的脑血栓更加严重。中央考虑王必成的身体状况,并未允许他上前线。
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后,王必成看望作战部队,经过自己的老家麻城。彼时大别山依旧风景如画,王必成心中却颇为酸楚。
纵使新中国经济建设成效显著,麻城却依旧一贫如洗。随行人员问王必成:“司令员,先回家看看吧。”
王必成摆摆手,婉拒他们的建议,从村头的第一户人家开始寻访。
他密切关注着百姓的生活,听闻乡亲们的艰难,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留下了眼泪。多年在外征战,王必成的母亲已经离世,家中只剩妹妹一人。
王必成来到自己曾经居住的矮房子,却早已经物是人非。此后,王必成致力于家乡的建设,带领群众走出贫困。
1989年,开国将军王必成于南京病逝。纵使肉体已逝,王老虎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王必成与革命记忆相伴,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