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巧果飘香七夕节

□ 张军霞

奶奶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记忆里,她一直热衷于过节,乡下旧历的那些,一个也不放过。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就是七夕节了,因为牛郞织女的故事,曾一次次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节日时那些有趣的习俗,在我眼里,也是那么好玩。

提前好几天,奶奶就忙个不停,她拿些绿豆、小麦之类的种子,泡在碗里,精心培育,等它们长出嫩芽,就找来些丝线扎成一束,说这是“种生”,到了七夕那天晚上,要让结婚好几年却一直没小孩的表哥表嫂,在月亮下跪拜,说来也巧,第二年,他们真的生了大胖小子,把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呢。

而我热心期盼的,却是奶奶的另一手“绝活儿”——做巧果。

那时候,家里有个小木箱,平时一直锁着,只有到了过节,奶奶才允许打开。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一些木头的模具,有鱼、寿桃、元宝、花篮、喜字等,特别小巧可爱,奶奶就用它们,变出些活灵活现的面食,又叫“巧果”。

奶奶拿出面粉,往里面放点儿糖和鸡蛋,加水和面,然后揪出一个个的小面团,把它们放到模具里,用力压一压,再把模具反过来磕一下,掉出来的面团,就变成了各种形状,最后放到锅里,慢慢烙熟了,就变成了好看的巧果,用红线串了,小孩子们挂在脖子上,一边吃一边玩,特别开心。

我总是舍不得吃完,挑几个好看的出来,挂到墙上,慢慢欣赏,有时候,一直挂大半年的光景,巧果还是完好如初。

最热闹的,还是七夕的晚上,奶奶召集了家族里所有的女孩,早早沐浴焚香,然后在院子里摆一个长条桌,上面放着苹果、梨之类的水果,还有花生、瓜子,当然也有“巧果”。

年龄稍大点的女孩,全都要认真拜“织女”,然后在心里悄悄祈求,将来能找到如意郎君。像我这样的小孩子,自然是无拘无束的,疯跑够了,敞开了吃喝就是了。

如今,奶奶用来做巧果的模具已经不知所终了,那些古老的风俗,也早被人遗忘了。每年到了七月,手机上收到的一条条信息,商家推出的“中国情人节”促销标语,提醒着我这个特殊的节日。置身于繁华的街头,我的内心深处,却分外怀念和奶奶一起度过的七夕节。

(0)

相关推荐

  • 【乾訸书苑】揭秘七夕节

    墨风老师聊国学,喜欢这些内容的朋友,欢迎关注.留言.点赞.转发,谢谢!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辛亥功臣镇江都督林述庆

    □ 沈伯素 少年将军光复镇江 林述庆是镇江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辛亥革命中染红了镇江史上重要的一页. 林述庆早就积极参加过革命家赵声组织的反清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以驻镇江新军中一位低层指挥员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郑成功与镇江大捷

    □ 顾 谦 镇江自古以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无论是爱国将领宗泽.韩世忠.文天祥,还是爱国文人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英雄事迹.文学作品,均给这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城市赋予了沧桑而又顽强不屈的气质.明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向日葵是秋天的勋章

    □ 曹春雷 小城外,有片葵花地,入秋后,朵朵葵花浓郁地黄着.周围是漫野的玉米地,叶子尚青.在玉米地的绿包围中,葵花的黄更显灿烂.有时,在黄昏,我骑着车,穿越城市汹涌的人流,到城外去,只为看葵花.夕阳金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人间走遍却归耕

    □ 王春鸣 傍晚,坐在鱼塘的台阶上,身边是深红浅紫的凤仙花丛,我捧着半个西瓜,噗噗地吐出黑籽,吃完,发现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隔着围墙,看见那个不讨喜的邻居,正在他的瓜田里除草,他那条毛发蓬乱的长毛黄狗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菜市上的人间烟火

    □ 二月 我有个习惯,每当心有郁结不得疏通,就主动请缨去买菜,妻子也乐于把权力下放给我.于是,清晨,骑上电动车,带个竹篮,向城郊的菜市进发,尽管不远处就有超市,但我还是喜欢去露天的集市. 这里卖菜的,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昆虫脸谱

    □ 王太生 唱戏的有脸谱,生旦净末丑.昆虫也有吗?或者说,有笑虫和哭虫吗?毋庸化妆的喜怒哀乐. 草木稠茂时,昆虫弹跳恣肆.虫栖草,草匿虫,虫栖青枝,或鼓翼而鸣,或默不作声. 儿时家旁的小河边,坡上遍长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龚自珍《九州》青词考

    □ 董晨鹏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家.这位自号定庵的思想家,明确地将他所生活的时代定位为"衰世":整个中国死气沉沉,庸庸碌碌,皇帝是庸主,朝廷上没有贤明的将相,社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瓦盆和瓦罐

    □ 箫 笛 相比于陶瓷和搪瓷的精细选材.复杂的工艺,瓦盆和瓦罐在所有的烧制容器中是身份最卑微和最接地气的了,它们就是用普通的黏土烧制而成的,没有美妙的外表和精美的图案,样子灰头土脸,因为便宜,在铁质容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 滴石水 邓艾,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功勋卓著的名将.他建议并竭力推行在淮河上游屯田积粮,"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在司马懿的大力支持下,几年以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