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评语,如何引来国文老师的批评?

金坛初中的校训
华罗庚是个很有个性的学生,很早就已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初中二年级的一天,金坛初中的国文老师将自己珍藏的胡适《尝试集》给华罗庚看。
引领新文化运动的胡适,当时的声誉正如日中天,国文老师十分仰慕,对其作品也是备加推崇。
没想到,华罗庚可不管胡适是何许人,只见他刚刚看了书中的“序诗”,就不愿意再看了。
原来,胡适的“序诗”是这样写的:
尝试成功自古无,
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
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一看,马上意识到诗中的概念混淆。认为,首句的“尝试”与末句的“尝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初次尝试,自然很难成功;后者是经过无数次尝试后的又一次尝试,当然容易成功了。
在初中生华罗庚看来,既然作者连如此重要的概念都分不清,这本书也就没有阅读的价值了。所以,在读书心得中只写了十二个字:“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国文老师很不高兴,在华罗庚的读书心得旁批了“懒人懒语”四个大字。
华罗庚
又有一次,国文老师出了一道命题作文:“周公诛管蔡论”。按照史书一惯的说法,在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年幼,由成王的叔叔周公旦摄政。成王的另外两个叔叔管叔和蔡叔很不服气,于是勾结武庚一起叛乱,结果被英明的周公东征后平定,管叔被诛杀,蔡叔被流放,天下乃得大治。
对于这个世人普遍认可的史实,华罗庚也不轻易认同。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传统说法未必对,说不定还是周公自己想造反,被管叔和蔡叔识破了他的阴谋,所以周公乃杀人灭口。之后,周公以维护周室的名义诛杀流放管叔、蔡叔后,他自己也就不便再谋反了。华罗庚这样的说法,自然又受到国文老师的批评。
不过,对于华罗庚这位个性学生,国文老师也还是有欣赏的一面,否则也不会将自己珍藏的图书借给他看了。
后来,华罗庚虽然成为大数学家,但一直保持着对诗文的兴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