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坯匠老尖

在农村,人们把爱投机钻营的人称为尖底脑,直呼老尖。老江这人,名江世民,五十多岁,瘦高,托坯匠,一个硬币掉地上四面下钢钎的一个人,干什么事儿从来不吃亏。人们见他都称呼他“老尖”。

人刚生下来,本没有名,叫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名字。绰号和姓名一样,叫的人多了,本主自然就认了。江世民就是这样,慢慢的习惯人们叫他“老尖”。以至于有一次,供销社门前排队买煤油,售货员大喊:江世民,江世民,谁叫江世民?该江世民打油了!老江呢,手里提着油瓶,歪着脑袋瞅着院子里槐树上的老鸹窝正出神,大家齐喊,“老尖,老尖,该你了!”老江这才意识到自己就是江世民。

在俺们村,谁家能盖上三间土坯大瓦房,儿子说亲不用愁。于是,人们早出晚归的奋斗目标就是盖上三间土坯房,给孩子结婚做新房。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咱这土坯房冬暖夏凉,比城里的安空调的房子好上一千倍。

然而,村里会托坯的也就三五个,托坯匠的生意是忙碌的。先找一块平整的地,放水把土洇好,洇到随手抓一把土能团成团,扔到地上会自然散开,不能太湿可也不能太干。坯匠的工具很简单:坯模,坯锤,一把铁锨。托坯需要两个人搭伙,一人往模子里装土,一人攥着青石凿成的状如和尚头的坯锤,打土坯。坯锤上方有个“T”型的木把,大约四十多斤重,在木模上锤出像九宫格那样的圆坑。我曾用双手试着掂过坯锤子,天呐别说干一天活,一个我都做不了。我只能替爹装土。

老尖父子两人一组,儿子装土,老尖托坯。“三锨一模子,二十八锤子”,这是托坯匠的规矩。每个土坯三锨土,用坯锤砸出九个圆坑,共三遍,三九二十七,最后中心再加一锤,共二十八锤,每一锤都要用力砸,爹爹脱坯时,我负责装土,土坯风干后,双手举过头顶用力摔在地上,土坯完好无损。干一天活,躺在床上人像散了架一样。农村四大累:和大泥,托大坯,砌大墙,抗大犁。我和爹爹两人最多一天只能托一堵坯(250个)。

老尖和儿子一起托坯,一天能托一堵半,比我们多出半堵,按一堵坯五十元,老尖比我们多挣二十五元钱。我就有事没事去看老尖托坯。终于,我发现一个秘密:老尖托坯,只锤十八下,托好的土坯搬的时候老尖都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碎成四五块。

我告诉爹爹,干脆咱也锤十八下,反正没有人能看出来。爹急了,脸红脖子粗的冲我嚷嚷,干活就是个良心,别总打歪主意!

没办法,我的亲爹,他就是那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爹,死脑筋。我一边装土,一边自己叹气,一天就是少赚二十五元呐。

老尖托坯快,三天的活两天干完,主家少管一顿饭不说,还少管一盒“花城”烟呢。大家都会算细账,这样一来自然找老尖去托坯的人很多,毕竟托坯是要主家管饭的,能少一天就少管一天饭,毕竟哪家都不宽裕。邻村也经常有人来请老尖托坯,老尖的活做的越发快了。

眼看老尖家的孩子也该说亲了,老尖也张罗着准备盖房,盖房的木料早已备好,就剩再托上五六堵土坯。

托坯自家都会,所以老尖就自己干了。平时,老尖托坯每堵只垒四层。可是看着青堂堂的麦苗,毁了确实可惜,老尖就在每堵坯上又加了一层。五堵坯,老尖起早贪黑干,第三天黄昏天快擦黑,再托二十个,老尖看看天,虽然肚子饿的咕咕叫了,但老尖忍着。

最后一个坯了,老尖搬了起来放到坯垛上,忽热感觉肚子翻江倒海似的疼痛,可能中午凉水喝多了,老尖蹲在坯垛边想休息一会儿。

“轰隆”一声,坯垛倒了,老尖一下被埋在坯堆里了,一旁的儿子慌了,赶紧用手扒,当村民们赶来,老尖已被扒出来了。随后人们七手八脚的抬着老尖去了诊所,医生检查之后,说左腿骨折。

人们再见到老尖时,已经能拄拐杖四处走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半年都过去了,老尖的拐棍早已扔了,走路和别人没什么区别。看来腿伤已经痊愈了。

再后来,经常看到老尖在村里闲逛,再没人请他托坯了。

(0)

相关推荐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贾伏婷作品丨老宅院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题记:四十多年来搬过几次家,但不知什么原因, ...

  • 吕礼民‖土炕趣事

    炕,字本意是一个烧火排烟的管道.土炕,一个用土坯垒成的暖床,历史上也算是一种非物质文化的遗产. 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的土炕,就是人们生活之余最温暖,困了最想往的地方.土炕,一般都会建在房子前面靠 ...

  • 请,听我讲述父爱的沉重和美好

    胡子宏生命日记(339) 请,听我讲述父爱的沉重和美好 明天就是父亲节. 父亲节的来临,全然不如母亲节那样热闹.人们可以用绚丽多彩的语言赞美母爱,但对父亲,总找不出更多的语言来感怀,但在一个家庭里,父 ...

  • 王新凯‖家乡的老屋

    家乡的老屋 王新凯 说起家乡的老屋,算起来已有五十多年.正屋坐北朝南,是一普普通通的草坯房,沿正屋东西山墙,圈出方方正正一个不大的小院.正屋四间厢房,一小间北屋独门出入,东厢房一侧与猪圈相连,西面搭一 ...

  • 街坊邻居是不散的宴席

    在农村生活少不了街坊.人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圈子里,街坊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它不同于一般的亲戚关系,有时会凌驾于亲戚之上,农村有句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 乡土散文:回忆农村脱坯

    文:乔玉璞 脱坯(鲁西阳谷一带说pēi,普通话说pī),就是制作土坯."脱坯"的事儿,恐怕40岁以下的人没有记忆了. 以前,很多地方,盖屋垒墙用不起砖而以土坯代之,而我的老家阳谷县 ...

  • 抹土坯房顶记忆

    〓第 1559 期 〓 作者|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上个世纪的每年小暑.大暑节期间,雨水比较充沛,几乎天天下雨.土墙倒塌,土房漏雨的事情经常发生.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墙危常遇风搅雨.村里有相当一 ...

  • 土坯夯实了我的时光传说

    [Ta改变了我]土坯夯实了我的时光传说陕西学习平台2021-03-23订阅作者:孟宪春岁月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左岸是难以忘却的回忆,右岸是美好的青春年华,当时间的马车慢慢驶过青春的岁月,当璀璨的年华划 ...

  • 人文情怀|印土坯 文/韩前忠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佳作推荐︱孙丹:制笔匠老牧

    制笔匠老牧 孙丹 相传两千多年前,秦国大将蒙恬被秦始皇遣往江南購置珍玩,他却私自将银两用于赈灾而不敢回朝,在湖州善琏镇永欣寺小住.一次打猎归途中,蒙恬发现山羊毛可供制笔,便将羊毛纳入竹管,制成了毛笔, ...

  • 党栋 | 剃头匠老刘

    剃头匠老刘 文|党栋 (一) 在我们乡下,理发叫做剃头. 那个时候我还很小,长到七岁还没有离开过我所居住的这个叫石头沟的小山村,听这村子的名字,你就可以想象出我们村子的样子了吧. 记得离家最远的一次, ...

  • 冯德林作品《剃头匠老何》(备选作品)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老北方的小炉匠

    在我小时候,经常能看见走乡窜户焊洋铁壶,口中不断吆喝着"箍漏锅咧.修理盆咧.锯大缸咧.焊洋铁壶咧"的民间手艺人,他们被老百姓称之为"小炉匠". 小炉匠,老北方民 ...

  • 退休老领导感悟:做人如豆腐,用人如良匠,察人如良医

    怎么样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当领导怎么才能用好人才.管好人才? 一位退休的老领导感悟,说"做人如豆腐,用人如良匠,察人如神医",细品一下,还真得有道理. 做人如豆腐 豆腐,不论怎么做 ...

  • 【老行当】剃头匠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头发这东西,隔一段时间你要伺候它,修一修,剪一剪,不然,蛮影响形象,老人对小伢说,头发长得像犯人.如今,有人在一些大超市内租借门面,兴起10元理发,不洗头不染发,三下两下,不到3分钟,头就理好了.走下 ...

  • 【老行当】弹匠 只为弹出人间暖 谁怜心酸累弯腰

    身背弯弓难射雕,手拨琴弦不成调. 只为弹出人间暖,谁怜心酸累弯腰. 这说是弹匠,即弹棉花的人,元代王桢<农书·农器·纩絮门>载:"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 ...

  • 老行当 |沐足修脚 活跃在大街小巷的修脚匠

    修脚匠又称剔脚匠或画皮匠,从事该行业的手艺人,专门为人修剪趾甲.治疗足疾,是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服务行业.现在武汉三镇大街小巷老旧社区沐足.洗脚店仍是星罗棋布. 修脚是中国的一门传统医术,是中医外治的一 ...

  • 今日滋补汤"笋尖老鸭汤、山药鸡汤、蘑菇汤"

    食材 老鸭半只 春笋2个 料酒2勺 盐少许 八角2个 桂皮1块 香叶2片 大蒜4瓣 姜3片 小葱2根 枸杞少许 做法 1.将老鸭切块. 2.将老鸭焯水:冷水入锅,大火烧开,煮3分钟,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