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80年苏轼的《木石图》重现香港佳士得,估价超过4.5亿港元

消失80年苏轼的《木石图》

重现香港佳士得,估价超过4.5亿港元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木石图》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落日本

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

现在得以全貌呈现在大众面前

实在难得

苏轼传世的画作十分罕见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仅两幅

一件是《潇湘竹石图卷》

《潇湘竹石图》 藏于中国美术馆

另一件就是《木石图》

北洋时期《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

皆为“风雨楼”所藏

曾做过吴佩孚秘书长的白坚夫

当时买下了这两幅画作

上世纪60年代

白坚夫将《潇湘竹石图》画卖给

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

该画后被捐赠中国美术馆

收藏至今

而《木石图》抗战时被认为流入日本

拍卖行确认此画征集自日本

此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

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不仅有苏轼的笔墨

还有其好友“宋四家”之一米芾的题跋

有两位大咖的加持

这幅画的名贵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围绕这件作品的真伪问题

争论一直没停过

《木石图》描绘一株枯木

庄严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

后人形容其犹有鱼龙起伏之势

苏轼是世人敬仰的文人、诗人

、画家、书法家兼政治家

才高八斗为世人敬仰

其一生政治遭遇一波三折

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苏轼

在文学上领导一代文坛

苏轼艺术造诣极高,成就卓著

但其真迹凤毛麟角,极为难得

这幅画作裱成手卷

其后有题跋四首

包括同代著名画家兼书法大师米芾

苏轼 《木石图》全卷

宋 苏轼 木石图水墨纸本 手卷

画长 26.3 x 50 公分 (10 3/8 x 19 3/4 吋)

画连题跋长 : 26.3 x 185.5 公分 (10 3/8 x 73 吋)

全卷连裱共长 27.2 x 543 公分 (10 3/4 x 213 3/4 吋)

《木石图》题跋及钤印

钤印

苏轼:思无邪斋之印

米芾:文武师冑芾章

王厚之:王厚之印、复斋珍玩、复斋、复斋□□

杨遵:杨遵之印、左亭子孙、宗道画印、杨宗道、海岳闇主

俞希鲁:适量斋

沐璘: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继轩、沐璘廷章

李廷相:双桧斋鉴定真迹

其他:清白传家、一印漫漶

刘良佐题跋

润州栖云冯尊师,弃官入道,三十年矣 ! 今七十余,须发添黑,且语貌雅适,使人意消。见示东坡木石图,因题一诗赠之,仍约海岳翁同赋,上饶刘良佐。旧梦云生石,浮荣木脱衣。支离天寿永,磊落世缘微。展卷似人喜,闭门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独忘归。

钤印

刘良佐:良佐

王厚之:临川王厚之顺伯父印、临川王厚之顺伯复斋石刻永宝

米芾题跋

芾次韵

四十谁云是 , 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 , 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 , 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 , 岁晏未言归。

钤印

王厚之:复斋之印、复斋、王氏复斋家藏□不□尚友千古、顺伯、王厚之印

杨遵:杨遵之印、杨宗道、杨遵私印、浦城杨文公字宗道斋图书印

俞希鲁:适量斋

沐璘:继轩、沐璘廷章、继轩、沐璘廷章、继轩、沐璘廷章

李廷相: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

俞希鲁题跋

余读庚子山枯树赋,爱其造语警绝,思得好手想象而图之,卒不可遇。今观坡翁此画,连蜷偃蹇,真有若鱼龙起伏之势,盖此老胸中磊砢,落笔便自不凡。子山之赋,苑在吾目中矣 ! 上饶刘公,襄阳米公,二诗亦清儁,而米书尤遵媚可法,皆书画中奇品也 ! 宗道鉴赏之余,书以相示,因以识余之喜云。京口俞希鲁。

郭淐题跋

苏长公枯木竹石米元章书,二贤名迹,珠联璧映,洵可宝也 ! 玄览楼。万历甲寅端阳又二日识。

钤印

郭淐:郭淐之印、原中氏

局部放大

苏轼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

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

反对形似和程序的束缚

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

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苏轼的画在当时的北宋就很有名气

宋代《梁溪漫志》谈书画时说

“书与画皆一技耳,前辈多能之,

特游戏其间……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