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家风《易经》篇】丰卦(第55卦):好家风是一束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第206篇·总第2734篇)

张建云
【云说家风·《易经》篇】第206天。
有读者问,对孩子发怒后很难受,已经知道错了,就是下次还压不住火,又急了?
我说这不叫知错,而是后悔。后悔是对自己错误的补偿。知道错的人是不会犯错的,譬如偷东西、抢劫、红灯时过马路、到超市买东西不给钱就离开。而与孩子怒吼的根本是觉得吼得有理,用“知道错”来给自己开脱,请求别人的原谅,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一些。
佛家有个词叫:无明。说白了就是内心没有光。内心没有光就无法照亮孩子前行的路。《易经·丰卦》说:明以动,故丰。
孩子得了好成绩就是丰收,夫妻有和悦的话语就是丰收,孝敬父母令父母高兴就是丰收,在单位受到表彰、涨了工资就是丰收,有众多粉丝拥护追随也是丰收。这就是丰卦的含义。而丰收是来自于心里有光照亮了脚下的路,也照亮了别人的路,从而达到了正确的目的地。这就叫:明以动,故丰。
看到孩子有问题就发怒的原因很简单:心里昏暗。如同秋天的田地,人家收获满满、金黄一片,你家瘦弱贫瘠、可怜巴巴。为什么有如此差距呢?因为在春天的时候没有种下和悦、欢喜、美善的种子,自然无法收获幸福。孩子就是一块田,如每次种下的都是怒气、批评、指责、怀疑,等该收获的时候,家长未免眼里荒芜、心里凄凉。
孔子说:丰,大也。
什么是大?
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充实,是心里的善美遍布全身,充盈手足,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心念上。这就是有光,心光。有光、明亮才是大。
如何让自己有光?
从说一句好听的话,具一个善美的念,施一个欣赏的眼神开始,而后再用一个鼓励的手势摸摸头、拍拍背、轻轻抱一抱。好了,种子已经种下,等待丰收吧。期间的重复就是浇水,反省就是除草,陪伴就是温度。
丰卦的卦辞为: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亨,是亨通、顺达。王,在我们的家风解读中指得是家长。假,是凭借的意思。忧,与正体的“憂”是两个字。简体的“忧”为心动;正体的“憂”下面是个“夊(su)”,这个字的意思是缓缓行走的样子;往上是“心”,被一个秃宝盖盖住,这个字读“冖(mì)”;最上面的“页”字表示人脸。所以,“憂”的意思是,一个人内心的光被遮盖,脸上看不到喜悦,在屋子里不停地走。
本爻的意思为:通过学习和修养,在家庭里已经进入一个收获的季节,家长的光辉在照耀孩子前行,不要四处奔波,也不要应酬不断,有空赶紧回家。此刻阳光正好、如日中天。孔子说:“王假之”,尚大也。是的,有光的父母才称之为大,而后用光照耀孩子前行的路,这就是尚好的家风!此乃:“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但教育规律是,父母要懂得示弱,孩子才能自强。让这束美好的希望之光也同样呈现在孩子的心中,继而整个人通透善美。因为父母能量是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光会越来越弱,如同太阳偏西、月亮走入残缺一样。这叫:日中则昃(zè),月盈则食。
昃(zè),是太阳偏西;盈,是满;食,同蚀,是损伤、缺少之意。这是自然规律,不要因为脸上皱纹、头上白发而感伤。此刻可以把目光投向孩子,他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青春正好!
没有父母的沧桑换不来孩子的生机,没有父母的年老换不来孩子的茁壮,没有父母的博大空虚换不来孩子的顶天立地。这叫: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龚自珍说: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父母不是落下之红花吗?何必与孩子斤斤计较,最终必定要化作春泥肥料护佑孩子这多生命之花。
郑板桥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是的,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这就是生命的存在,就是家庭的存在。世间万物彼消此长、彼减此增、彼灭此生、彼衰此盛。人如此,兽如此,日月如此,鬼神如此。故,孔子说: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与孩子之间争吵,与夫妻之间的怄气,都是一场美丽而激情的相遇。如同雷电一般。丰卦的卦象是由代表火的离卦和代表雷的震卦组合而成。雷电交融、风雨大作之后是清新与安宁,是丰收的迹象,是岁月的再生。这就叫:雷电皆至,丰。
想达到这种美好,想树立美好的家风,想走入家庭的幸福,想让每一个家人都成为一束光吗?
好吧,孔子给出方案:君子以折狱致刑。
折狱,是对自己狠一点,把放纵、私欲、愤怒、唠叨、指责、挑剔统统送进监狱。致刑,是对自己再狠一点,最好有些痛。如此,才能改善卑劣、清除垃圾、走向光明!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
1、《易经·丰卦》卦辞: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2、《易经·彖传·丰卦》: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3、《易经·象传·丰卦》: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作家张建云_新浪博客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