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线 | 炳灵寺:黄河深处的佛国世界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了横贯亚欧的贸易和文化通道——丝绸之路。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地域跨度最广的文化、贸易、宗教、艺术、科技交流线路,汇聚了古老的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中亚文明以及其后的诸多文明,沟通了亚欧大陆上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人类文明的进程。
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沿着丝绸之路自印度传入中国,星罗棋布的石窟寺沿着丝绸之路逐渐开凿。西传的中原文化,东入的西域文化,在这条路网上交汇、碰撞。一处处精美的佛教遗迹像是一枚枚闪烁着艺术之光的印记,完美钤刻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交通要道沿途出现的一大批佛教石窟造像,如珠辉熠闪,以信仰的力量缀饰着这条绵延的古道。
自长安或洛阳西行,越陇山,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大致有五条路线,这便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东段路网。这其中有两条路线利用最为广泛,即南北二道。其中北道是进入河西最短的一条路线,从长安出发,经咸阳,沿着泾河河谷西上,过邠州(今彬县)、泾州(平凉、庆阳一带),翻过六盘山,取道固原,至靖远渡过黄河,最后进入河西走廊。南道则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宝鸡、天水、陇西、临洮、金城(今兰州),最后度过黄河,抵达河西走廊。
在丝绸之路东段路网的北道上,是以彬县大佛寺、南北石窟寺、须弥山石窟为代表的精华石窟群;而在南道,麦积山石窟、拉梢寺-水帘洞石窟群、炳灵寺石窟等则是其中的扛鼎之作。他们形如繁星,散发出千年不衰的文化魅力。
曾经的清风流云下,一串串清越的驼铃声在深山幽谷绵延回荡,远行的背影被赋予了时空的动感。而随着时光的缓缓流逝,这条绵亘万里的道路化作了沉默,荡魂摄魄的佛教石窟造像也在静谧中尽享安然。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52公里处,黄河深处的炳灵寺石窟,持续开凿于公元四至十世纪,创建在丝绸之路自中原地区进入河西走廊,连接青藏高原的重要交通节点上,唐蕃古道、羌中道等多条支道交织在这里,大夏河、洮河等水系从其附近汇入黄河,便捷的交通为宗教、艺术、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炳灵寺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路网上最重要的石窟寺之一。
隐居于密林深处,黄河谷地,丝路要冲的炳灵寺,千百年来,从不拒绝旅人来此探寻心中梦境的脚步
站在169窟前回望,这条穿梭于169和172窟之间“天桥”般的栈道其实并不远,不过几百米的距离。然而在我的心中,它却又很悠长:长长的它连接着千年前的西秦、北魏、北周,连接着后世的大明。这条梦境之中长长的栈道,始于最初西秦帝国时期西域式的造像风格,到北魏的“秀骨清像,静谧幽思”,再到北周时期的圆润端庄,最终结束于明代繁复华丽。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时代,在这条窄窄的栈道旁转瞬即逝,而灿烂的往昔却又那么突然地浮现在正行于栈道之上我的眼前:千余年前虔诚的修窟僧侣,修筑栈道的年轻人,风尘仆仆而来顶礼膜拜的信徒,从长安而来行色匆匆的路人……
这是一场无边无尽的梦境,而这场梦境的开始与结束,就悄然隐藏在穿越栈道时,身边掠过的一丝丝凝固了岁月的美。遥远佛国的微笑,从千余年前驼铃回荡的丝绸古道之中走来,从千里之外亦真亦幻的灵山之上走来,走近我的眼前,又走进了我的心里。
这是眼前的炳灵寺,也是梦中的炳灵寺。
全文刊载于新视线杂志,欢迎大家购买,或点击原文查看。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