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德庆历史建制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汉灭南越,置端溪县,县治在今德庆学宫东,现在为民居,为德庆设县之始,以县治地当端溪(今大埇河)水口而得名。时端溪县范围为今德庆、罗定、郁南、云浮、信宜等县地,隶交州苍梧郡。
东汉建安八年(西元203年)属交州苍梧郡。
三国吴黄武三年(西元224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五年(西元226年),苍梧郡改隶广州,端溪县仍隶苍梧郡。
西晋太康元年(西元280年),分端溪县为端溪、元溪两县。端溪县治依旧,元溪县治在今县境悦城镇红院村(旧名旧县村)。后再析端溪县西江南岸部分地置都罗、武城、龙乡、晋化等县。
东晋永和七年(西元351年),分苍梧郡地置晋康郡。端溪、元溪均改隶晋康郡。郡治在元溪县。
南朝宋元嘉中叶(约西元440年),龙乡县归并端溪县。
南朝宋大明中叶(约460年),分端溪、元溪县地增设乐城、宾江、说(yue)城,文招诸县。皆隶广州晋康郡。郡治设在端溪县(乐城县治在今悦城水口,宾江县治在今九市,悦城县治在今播植镇沙村,文招县治在今凤村镇)。至梁代,撤销元溪县、宾江县。
隋开皇九年(西元589年),撤销晋康郡,置端州。端溪、乐城、悦城、文招皆隶于端州(州治高要县即今端州区)。
隋开皇十二年(西元592年),撤销悦城、文招两县,并入乐城县。隋大业三年(西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端溪,乐城属信安郡。
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析端州置南康州,兼置总管府(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府,管辖康、封、端、新、泷等六州军事),属岭南道,辖端溪、乐城二县。州治设在端溪县。
唐天宝元年(西元742年),改康州为晋康郡,改乐城县为悦城县。端溪、悦城皆隶于晋康郡(后复名康州),郡(州)治设在端溪县,属岭南道。
北宋开宝五年(西元972年),并悦城、晋康(今云安区地)、都城(今郁南县地)三县并入端溪县。
北宋开宝六年(西元973年),撤销泷州,原泷州的泷水县(今罗定)划入康州。
南宋绍兴元年(西元1131年),因康州为潜邸,诏升为府。以其德而致庆为名,易名德庆府,属广南东路。德庆之名自此始。德庆府下辖端溪、泷水两县。德庆府治为端溪县。
南宋绍兴七年(西元1137年),废封州,原封州的封川县,开建县划入德庆府。绍兴十年(西元1140年),复置封州,封川,开建划归封州管辖。
南宋绍兴十四年(西元1144年),在德庆府置永庆军节度使。
元至元十七年(西元1280年),改德庆府为德庆路,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端溪县为德庆路治。
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改路为府,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端溪县为府治。
明洪武九年(西元1376年),改德庆府为德庆州(州治在德庆学宫西,即原德庆人民医院),撤销端溪县,其地由州直接管辖,端溪县名自此废。德庆州直辖三厢四乡(四乡即金林乡,悦城乡,晋康乡,都城乡),领泷水、封川、开建三县。属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
明万历五年(西元1577年),划晋康乡西江南岸地和高要县的杨柳、都骑、思劳、思辨四都及新兴县的芙蓉二图连泷水县部份属地设立东安县(今云城区、云安区);划州西南的都城乡和泷水县部份属地设西宁县(今郁南县);升泷水县为罗定州。至此,西江以南地全部分出。德庆州直辖金林、悦城、晋康三乡,领封川、开建二县。
清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封川、开建二县划出改隶肇庆府。德庆州为散州,领域与今相同,下辖三厢(内厢、东厢、西厢)三乡(金林乡、悦城乡、晋康乡)共十都,属广东布政使司岭西道肇庆府,后改广肇罗道肇庆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0月,改德庆州为德庆县。民国3年属广东省粤海道。民国9年废道直属广东省。民国12年一度属西江善后督办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西北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10月,属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5月,属广东省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1日德庆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广东省西江专署。
1952年,属粤中行署。
1956年,属高要专署。
1958年10月25日,德庆县与封川县合并,称德封县。属江门专署。
1961年4月,德、封分县,恢复德庆县建制。属肇庆专署领导。
1968年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属广东省肇庆地区行政公署。
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德庆属肇庆市。
本文来自新浪博客@何阳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9月4日
于南江西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