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黑格尔,怎么可能说出“存在即合理”,这种为一切不公洗白的话?

251年前的1770年8月27日,黑格尔诞生。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眼界几乎概括到当时所有的学科领域,在这之后人类再也没有了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黑格尔站在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创造了一个史上最完备、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世界。但黑格尔也是被我们误解最深的哲学家之一。

比如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即合理”,就成为了为现实开脱的一句“万金油”式的理由,成了一句伪哲学的谎言。

怀疑是人的天性,新知识、新思想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

然而,当我们刚开始思考一个不合理的事物时,“存在即合理”这句不容怀疑的格言就会跳出来,彻底打消掉我们怀疑的念头,并将仅有的一点独立思考,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存在即合理”,用一只无形的手,引导我们用“事出有因”的角度,去评判存在的事物。甚至因为事实的存在本身,赋予事实某种天然正确的“合法性”。

不过,作为“汉译名言”存在于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存在即合理”,其原文是:“Was vernünftig ist,das ist wirklich,und was wirklich ist,das ist vernünftig.”

直译成中文则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句话之所以被谬传,是因为我们以为的“存在”、“合理”,与黑格尔这句话大相径庭。这里“合理”的“理”,并不是指道德上具有正当性,而是指黑格尔哲学话语里的“绝对精神”。

像“存在就一定有道理”这样的“伪哲学”,看起来一句顶一万句,其实是用事实判断取代价值判断,会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

◎事实判断可以代替价值判断?
黑格尔的名言之所以被曲解为“存在即合理”,是因为人们用事实判断取代了价值判断。
所谓事实判断就是说这个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法国大革命中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是一种事实判断。但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因为具有主观性,便成了一种价值判断。
很多人认为事实判断可以代替价值判断,比如“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成功才是硬道理”。
有人感慨,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而用事实的“成败”去评断一件事情的善恶,恰恰可以避免烧脑的思考。
比如一个人只要功成名就了,他就是“正确”的;而没有人去关心其背后的“一将成名万骨枯”。
但这世间并不是一切事情都可以理解,现存的事物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果道德情理上都可以被接受,那么人类又何谈进步呢?
比如每当要为乱象辩护,要为糟粕正名时,有人就会搬出历史,说一句“存在即合理”。要洗白一个乱象,仅仅是因为它“存在”就够了。
世界历史上,许多倒行逆施的组织曾长期存在,那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都存在过,甚至还将继续存在下去。难道仅仅因为它们存在,就合理了吗?
正如鲁迅先生曾质疑过的那样:“一向如此,便对么?”
◎不是存在即合理,是合理的才应该存在
一个事物之所以合理,不是因为它存在的事实,而是因为它合乎逻辑、人道与天道。
把“存在”视为“合理”,只会扼杀怀疑精神,阻碍独立思考,消解价值判断,最终导向“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和野蛮状态。
“存在即合理”把事实当成了真理,比如用秤去称重时,一定是以秤为标准,而不是以被称的东西为标准。
一个人的行动是否正确,要拿真理去检验。如果用事实去检验真理,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真理的化身。
只有用超验的真理去度量事实,才能知道是否合乎真理。
在永恒的道德秩序里,秩序的支柱是正义与自由,如果说一个事物的存在具有正当性,那是因为它符合这一永恒的道德秩序。
哲学世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如果18世纪只选一个哲学家作为代表,就是康德;19世纪选黑格尔;20世纪,那就是海德格尔。 
但他们三人的哲学原著是出了名的难懂,据说黑格尔临终前曾不无懊恼地说:“只有一个人真正理解我”,过了一会儿说,“不,一个也没有。”
对于哲学来说,黑格尔可以说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上端接续康德的古典哲学,下端开启海德格尔现象学之门。他们三人可以说都是人类最近300年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哲学家。不理解他们,就不理解人类凭借什么观念走到今天。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大家小书”:牛津通识读本德国大哲学家系列《黑格尔》《康德》《海德格尔》。
这套书是英国最著名,也是最通俗地阐释大哲学家思想的“小书”。作者分别是研究以上三位哲学家的顶级专家学者,具有深厚的学识。三本书具有通俗化、浓缩化的特点,非常适合初读者精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