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绳子拴住孩子的想象
【第61期】让孩子学会学习系列(38)
莫用绳子拴住孩子的想象
故事新品:多余的绳子
据传,唐伯虎有一幅很有名的《川上图》,画的是一个人牵着毛驴过桥的情景。由于桥下面流水潺潺,叮咚有声,小毛驴害怕,不敢过河,不管牵驴人如何用力拽它,就是不肯上桥。整幅画用笔简洁明快,形象惟妙惟肖。
这幅画放在一个画铺里拍卖,被一名有识之士看中了,以100两银子定购,约定第二天取画。
画铺老板高兴极了。他原以为这样一幅简笔之画,是卖不了几个钱的,现在竟然有人愿意出这么高的价钱,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因为有了好生意,画铺老板晚上不免多喝了几杯。睡觉前,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把那幅价值100银子的宝贝放到一个保险的地方。
当他美滋滋地拿起这幅画再一次细看时,不仅大吃一惊。原来,他发现画中有一处明显的“缺点”:牵驴人用力拉着毛驴,可是人和驴之间竟然没有缰绳。这一发现,非同小可。画家怎么会这么粗心呢?他想,幸好白天那个买家没有细看。如果明天来取画时买家发现这个“缺点”,或许这笔买卖就会泡汤。
事不宜迟,乘着酒兴,画铺老板取来笔墨,小心翼翼地在人和驴之间画上了一条结实的缰绳……
第二天,当买家到来验画的时候,脸色立即变了,说:“这不是我昨天要的那幅画!”画铺老板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是昨天那幅。买家说:“那怎么多了一条缰绳?”画铺老板得意洋洋地说:“幸好你昨天没细看,画家原来漏画了,昨天晚上,我费了好大劲才给补上,你看,你看这缰绳,够结实了吧!”买家听了,真是哭笑不得,无奈地摇摇头,遗憾地说:“这幅画妙就妙在‘看似无缰却有缰’上,你现在自作主张,给添上缰绳,我还要它做什么?”说完甩手走了!
画铺老板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禁捶胸顿足,肠子都悔青了!
艺术的妙处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绘画是一种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张大千语)。意思是说描绘的对象与真实事物相比,不能不像,也不能太像。不像则成了乱画,太像则又失去了画的本义,与照像无疑,没有了艺术品位。
故事中《川上图》原画的价值就在于此,“此处无缰胜有缰”,画铺老板只认钱不懂艺术,才把好好的一幅画给糟蹋了。
其实,对于绘画艺术 我们每个平常人差不多都是那个画铺的老板。因为我们平日里对某些画评头论足的时候,都是以那条“人与驴之间的缰绳”——像不像为标准进行评判的。
对于孩子们的绘画尤其如此。君不见,人们夸赞孩子画得好不好的时候,总是说:“像,真像!和真得几乎一模一样!”“你看,这是画得什么东西啊,狗不像狗,猫不像猫!”岂不知,我们在用“真像”的标准对孩子之画作评判的时候,其实是在无情地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
莫把孩子的涂鸦当成画
前面我们说过,画画是所有小孩子都喜欢的一种活动。在他们不会说话时,他们就高兴于信手涂鸦了。
这个时期,表面看来,孩子是想画画,在画画,而实际上,在孩子的本意中,他们并不是想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现实中的事物,而只是想通过手中的画笔,向外界阐释自己内心的想法,试图描摹他们脑中想象的事物,把想象变成“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们的这个涂鸦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想象就是在创新,将想象中的事物涂鸦出来,就是创造!
因此,如果我们大人将孩子们的信手涂鸦认定成是一种绘画,那就等于将孩子从宽广的创新大道,引向了狭隘的绘画独木桥;如果再让孩子追求所谓的”画像“,那更是在试图将孩子训练成机械的照像机,就连所谓的绘画艺术也谈不上了!
结语:莫用绳子拴住了孩子的想象力
小孩子画画,不是用眼,而是用脑,不是画他们看到的东西,而是画他们想象的东西。
对于很小孩子来说,他们爱画画,不 一定表明他们就有绘画的天赋,只是表明他们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对于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家长,千万不要用”画“的思维给孩子压上一条”看得见的绳子“,用这条绳子拴住孩子的想象,锁住孩子的创新,让孩子从小就失去创造的能力!
对于小孩子的绘画,我们大人可以尽力去解读。当孩子会说话时,可以让孩子”阐述“他的作品的含义,并顺势引导,让孩子的想象飞起来!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