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奎丨小院子
不惑之年,终于有了一座自己的小院子,虽然很小、虽然很偏、虽然为此而债台高筑,但终于可以把母亲和久病的父亲从农村老家接过来一起生活,累并幸福着。
我不是什么孝子,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们兄妹读书,上班后偶尔给父母留家一点小钱,父母总是加倍的送还,总是说:“你们在城里不容易,工资低、消费高、应酬多,开门就要花钱,别仔细让人瞧不起。”父母的逻辑很简单,他们在家有粮有菜不用花钱,即使把他们榨干,只要子女能站在人前,让村人投来歆羡的眼光,再苦再累他们也觉得风光。
在这种逻辑的支配下,我们兄妹回老家只敢给父母买点衣服、带点吃的。即使这样,在我们婚娶、子女生育、买房这些家庭重大事项上,父母依然毫无遗漏的默默支援着我们,即使大多以四位数居多,但我知道这是两位老人口里挪、肚里攒,土里刨食积攒多年的收入,甚至还有向亲戚们借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父母的爱和艰辛。特别是父母来送钱时反复重复着的说:“别嫌少、拿着吧……”让我拒之不能泪先流。爹娘啊,儿那里是嫌少,儿岂不知你们的艰辛与不易,这几千块钱里凝结着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儿子只是希望你们别再操劳了,辛苦了一辈子,该好好享享清福了。
为了把父母接到城里,我没少下劲。前几年父母总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偶尔有事来一次,从不隔夜,总说门户要紧,其实家里只有那几间老瓦房,我知道,他们是惦记着家里的鸡鸭,是舍不得家里的那几亩地和菜园子,他们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多为儿女创造一些财富。每次回老家后备箱都被鸡蛋、花生、红薯、萝卜、南瓜等时令菜蔬塞得满满的,母亲总是絮叨着说:“自己家的,没喂饲料没打药……”母亲已习惯了将一生奉献给子女。我成家至今吃的油面几乎全是从老家带的。
由于积劳成疾,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加上治疗不当,关节变形,现在已经离不开轮椅了,家里的担子一下全部落到母亲身上。怕母亲累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父母把家里的地转给邻居种,费尽周折说服妻把位置优越的单元房卖了,在远郊购置了一个小院子。我不善表达,衷心的感谢妻一直以来的包容、理解和支持,让我的心愿得以实现,如果爱有来生,我一定赚足了钱再娶你,好让你不受一点委屈。
回老家接父母那天,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带上,不大的凯越所有的空间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包括他们的怀里。把父亲从轮椅往车上搀扶时,拖着父亲的臂膀,我的心头猛地一震,病魔已把我心中这个高大倔强的北方汉子折磨的摇摇欲坠了。随着年龄的增大,现在我才体验到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两年外地工作的同学回来过年的渐渐多起来,用好友凯的一句话说就是“回来一趟少一趟了”,因为这里有我们年迈的父母,父母在,家才在!
所幸我有了一个小院子,开一片能种菜的小园子,下班陪着老爷子,抱抱自己的小孩子,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即使偶尔静静地坐在一起没有一句话,眼前仿佛又看到麦场上父母在劳作,自己在和小伙伴嬉戏打闹……
吃饭了!听到母亲喊吃饭的声音还以为是在梦中,可油膜的香味却把我唤醒。终于又可以经常吃到母亲烙的黄灿灿、一层又一层、又软又香的油膜了。
这个冬日的明媚午后,好温暖。
2016.12.25
作 者 简 介
李延奎,男,汉族,教师,河南省宝丰县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