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季人?读懂了人际交往会很轻松
2017年曾仕强先生在《百家讲坛》里有一段关于三季人的理论,那么什么是三季人?我们先看看他的解释: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中曾仕强先生讲了一个故事:
一日清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问:“你是谁啊?”
子贡说:“我是孔子的弟子。”来人说:“我想请教你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一年有几季?”
子贡笑着说:“四季”,来人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子贡诧异,明明一年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啊,怎么是三季呢?于是同来人争辩起来,两人从清晨一直争辩到中午。
这时孔子从院内出来,两人忙上前让孔子评理,孔子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一年到底是几季呢?”孔子说:“四季”
子贡困惑,孔子解释道:“你没见刚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只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春、夏、秋三季,根本没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四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这个故事中孔子为什么要说一年只有三季?因为他知道在“三季人”眼中,自己是最正确的,你与他争辩不仅毫无意义,还浪费时间。放眼我们的生活当中,“三季人”太普遍了,或者说每个人都有傻 “三季人”的一面,比如面对南北差异,北方人就说“天啊,甜豆花怎么吃啊,恶心”! 南方人就说:“咸豆花吃完会变咸鱼吧”
南北差异这种帖子,本来看着就是图一乐,长长见识,也就没了,可是在“三季人”眼中,不能忍受别人与自己的不同,非要争个对错。但是很多事情又往往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解决办法,该如何解决呢?
曾仕强先生告诉我们,做人就应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里所谓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并不是让你当墙头草,两面倒;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油嘴滑舌之类的。而是当你发现谈话时跟他人的意见相左,要记住适时的住口,或者绕过去这个话题,毕竟生活不是一档谈话类节目,也不需要剑拔弩张吸引注意力。
在夫妻关系中,想要好好的相处,必定会有一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好是双方都稍微戴着点面具。
我们经常说,男人不要跟老婆争论,除非是这日子不想过了。小映要告诉各位,现在男女平等了,女人也不要去跟男人争论,不是一个妈养大的,生活方式肯定不同,只要大家三观还算一致,就没什么大毛病。
不要尝试用语言去改变对方,不停的数落,埋怨,语言暴力,只会让两个人越走越远。家庭不是战场,收起你的理论,你的对错,让对方在这个家感到轻松,舒适,感到被尊重,被需要,他/她也不会闲着没事去外面找刺激。
遇事多往对方的立场挪一挪,听听他/她的心声,附和着一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有一次打开微博,看见一条微博下面的评论,很有意思。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和一位养育孩子的母亲,就育儿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到底该不该三岁之前就学认字?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最后谁也没争出个高下。还引来一堆人的围观。
在小映看来,这样的争论真的没什么意义,如果对方也是一位母亲,那还可以跟她谈谈,观念一致就继续谈,不一致笑笑就过去了,确实没必要吵得脸红脖子粗,生半天闲气!
去年那首《我们不一样》非常火爆,“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人与人为什么不一样解释清楚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夏虫不可以语冰,不与傻瓜论短长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人说,“三季人”的理论会让人类大脑停滞,首先当你遇见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你一句“三季人”看轻了对方,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对方和你不在一个层次上。其次你的内心深处觉得根本没必要与他争辩,开始逃避问题,那么早晚我们的大脑会变得一无是处。
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首先“三季人”这个词确实是贬义的,表达着鄙视!其次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既有矛又有盾,想要完全避免争论也是不可能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只是在这两面性中,我们该如何恰到好处的迂回,毕竟没有人能真正做到完全站在别人的角度,别人的立场来思考。
“这世上并不存在感同身受”
人类从出生就是自私的,没有学习过,也不用教,生来就会。如果有一个人能相对于其他人更加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加偏帮你,那么这个人在你心里就会显得无比可亲可敬。
可是世上偏偏还是拿着胡萝卜钓鱼的人比较多。
“我喜欢香蕉 可是你给了我一车的苹果。然后你说你被你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的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我的人品确定是有问题的。可是我只是喜欢香蕉而已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