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物谈|谢安之一:家族社会环境孕育的主体独立人格
魏晋人物谈(22)
谢安:士人独立主体人格精神的成功实践者
宁稼雨
按照我对中国文化“三段论”的划分,中国士人文化的时间跨度是汉魏六朝至唐宋。但如果从士人主体独立人格精神的角度看,魏晋与唐宋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魏晋士人人格精神的主潮是以个体为中心的主体独立人格;进入唐代之后,这个主潮被科举制度所瓦解,士人们又重新回到面向社会的群体人格当中去了。所以,追踪中国士人的个体独立人格,还是对魏晋士人的个体独立人格给予充分关注。
中国士人文化经过群体经济实力的膨胀崛起和门阀政治格局的实现,大致奠定了这个文化阶层的社会基础,并且为其个体文化人格的形成和独立开启门户同道。得益于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追求实现以个体主体独立人格为社会理念核心,以个体文化修养为人格内涵主调,以超越功利目的的审美人生态度为人生价值目标,成为魏晋时期很多士人共同向往的士人文化人格精神。在这方面最为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的士人主体独立人格精神代表——谢安。
一、家族社会环境孕育的主体独立人格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到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王谢”两个门阀世家曾经如何并驾齐驱地成为社会至尊,又如何一起走下神坛,归于平凡。但是,世人有所不知的是,“王谢”两个家族并非从开始就高点同步起家,相伴为尊的。如果没有谢安,陈郡谢氏家族或许还不能与王氏家族相提并论,携手至尊的。下面这个故事,可见直到谢安成年,谢氏家族在王氏家族眼中是何等地位:
谢公尝与谢万共出西,过吴郡,阿万欲相与共萃王恬许,太傅云:“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尔。”万犹苦要,太傅坚不回,万乃独往。坐少时,王便入门内,谢殊有欣色,以为厚待己。良久,乃沐头散发而出,亦不坐,仍据胡床,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谢于是乃还,未至船,逆呼太傅。安曰:“阿螭不作尔。”(《世说新语·简傲》)
谢安本人清楚谢氏在王氏心目中的地位,不想自讨没趣,所以坚持拒绝弟弟谢万同去拜访王恬的建议。而不听建议的谢万在遭到冷遇后才明白谢安哥哥坚决拒绝的理由。这时候王氏与谢氏的地位差异,可见一斑。好在谢安生逢其时,他几乎是与门阀士族的群体崛起同步生长。在自己得社会环境背景之便形成主体独立人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家族赢得了巨大声誉和地位。
陈郡谢氏家族有史可考的先人为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这个官职尽管不高,但因握有实权,任职的地点又是曹魏的中心之一,所以还是为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从他开始,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裒等也都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谢氏家族赢得了声誉,并使其家族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出生的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谢安从一出生,就开始受到这种精英教育和优越感的培育:
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晋书·谢安传》)
王东海就是太原王氏家族王承(安期),有“人伦之表”之誉,号称“东晋第一名士”。这里以王东海做比,还是能看出太原王氏的强势地位和王承本人的优秀所在。但“后当不减王东海”及后面的描述则充分显示出谢安的强势后劲。受此环境浸润,谢安很快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箸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世说新语·德行》)
谢奕是谢安的兄长,也是著名女诗人谢道韫的父亲。年仅七、八岁的谢安,竟然在大哥的公堂上发声干预,迫使谢奕接受他的仁慈意见。谢安的个性特征和独立意识,已经初见端倪。当然,谢安并非依赖家族环境条件,而是通过发奋读书,刻苦钻研,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形成独立人格积累条件: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世说新语·文学》)
“重相咨尽”一句充分表现出一位少年学子不耻下问,刨根问底的好学精神;而阮裕的感叹则说明,能像谢安这样对知识和真理穷追不舍,务尽其理的好学青年,也实在是凤毛麟角。凭借这样的刻苦努力,谢安逐渐成长为知识丰富,才华过人,形象和人格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舋舋,为来逼人。” (《世说新语·赏誉》
“舋舋”意谓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尚未弱冠的谢安,其山洪暴发般的清谈气势已经让清谈大咖王濛都感到咄咄逼人。可见此时谢安虽然初出茅庐,却已经一鸣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