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案例分享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随着乐伐替尼肝癌应用的批准以及PD1的国内上市,肝癌的治疗手段日渐多样化。不幸罹患肝癌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肿瘤分期、体质及肝功能分级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I-III期无肝外转移的患者,手术、肝移植、介入、消融等局部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而当患者属于晚期转移或进展至晚期时,全身用药成为主要治疗方式。在昨天的文章中,也展示了肝癌目前一线二线的治疗药物以及疗效比较。而在实际治疗中,药物应用手法更为丰富,以下面一张简图为大家简单呈现。
最近O药和K药上市国内,今天小编就展示一下PD1类药物在肝癌的成功案例。
案例介绍
▼
患者75岁男性,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突发高血压、胃食管返流及贫血。生化检查显示转氨酶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66,丙氨酸转氨酶(ALT) 38。腹盆CT显示肝左叶高密度肿块。遂行CT引导下肝脏肿块穿刺,组织病理回报肝细胞癌。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择日行开腹探查术+左肝全叶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AFP及CT都未见明显异常。这样维持三年,三年后患者突然出现剑突下肿块,AFP 2751 mcg / L(正常10-20 mcg / L),行CT检查显示剑突下腹壁软组织高密度肿块,大小约8×6cm,伴多发的卫星转移病灶,提示疾病复发。图1为患者复发时腹部肿块。
患者复发后,医生进行了索拉菲尼(200mg,每天2次治疗1周,后增至400mg,每天2次)治疗,但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的手足综合症(手脚脱皮泛红),索拉菲尼减量至200mg。但进行索拉菲尼治疗5周期后,患者AFP突增,从2751 mcg / L增至8877 mcg / L,再次CT检查显示剑突下肿块增大。意味着索拉菲尼治疗失败。
医生开始头痛,因为肝癌术后药物治疗非常有限,索拉菲尼也是当时唯一批准的靶向药物。现在连这种药物都耐药了,剩下只有两条路,一个就是姑息维持治疗,一种就是采用目前前沿的免疫治疗PD1单抗。
经过几位医生的会诊及对患者情况的综合评估后决定坚持积极的治疗,选择使用PD1单抗keytruda,2mg/kg,每3周1次。庆幸的是,在使用6个周期之后,患者复查腹部CT,剑突下肿块出现明显的缩小,从8×6cm缩小至4×1.6cm,而且AFP从8877 mcg / L降至1.7 mcg / L。(图2)不良反应方面较少患者很耐受。
Keytruda用药6周期后
PD1肝癌疗效汇总比较
▼
PD1目前在一线失败的二线治疗,数据优于其他备选药物卡博替尼(cabozantinib)以及瑞戈非尼(regofetinib)。有效率19%,疾病控制率55%。
PD1目前在一线也有成熟数据展现,与一线其他备选靶药乐伐替尼以及索拉菲尼相比,有效率无优势,但长期生存时间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