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锋丨我的邮票情结(散文)
母亲的腰椎、颈椎病又加重了,利用五一假期我和儿子开车带母亲去外地打了封闭。母亲躺在床上休息,我和儿子坐在床边陪母亲说话,多少年了从没有和母亲、儿子一起静静地坐到一起说过话。母亲特高兴,眼角眉梢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意,话也就特别多,我和儿子就静静地坐在床边耐心地听,任由母亲漫无目的地叙说。说着说着就不知不觉扯到儿子新房装修的话题上。母亲问我们新房的家具都选好了没有?房内还准备布置什么不了?我扭头对儿子说朋友专门给我写了几幅字,改天装裱了给你挂到新房。儿子笑着拒绝了。我又提出那把我的书给摆到新房去。儿子再次摇头拒绝了,的确现在一部手机什么都能看到,谁还有时间去看书。这时母亲说话了,把你的邮票拿到新房去吧,也免得我整日提心吊胆地替你操心。儿子终于同意了。
我和儿子从衣柜顶上搬下两个大纸箱,扫去灰尘,解开绳索,打开纸箱,一本一本地拿出纸箱内的邮册摆到床头。她们有邮折、专题册、方联册、生肖版票册、小型张册……最多的自然是年册,足足有40多本。邮册过于杂乱,单单拿年册来说,虽然都是在邮政局集邮大厅统一订购的,但也有北方册、华艺册、总公司册、南方册、中原册之分,它们的颜色、形状、高低、大小自然是不同的。怎么摆放我不停地问自己,若按年份依次摆放,那肯定不伦不类,影响美观、视觉;若按邮册厂家(颜色、形状、高低、大小)分类摆放,那则显得杂乱无章,没有头绪。我真弄不懂这些邮票公司的老总们是怎么考虑的,每年订购年册时为什么不从一而终始终保持一家厂家一个系列,难道真是因为那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在众多厂家中择利益而订购?看着这些颜色不同、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邮册我难言地摇了摇头,多年集邮史中的种种辛酸不由得一一浮现在眼前。
记得最早接触邮票是我在乡下读初三时,那天,我去教英语的杨老师办公室(兼宿舍)交作业,他正在翻看集邮册,看到我欣喜的目光杨老师搬来一把椅子,让我坐在他身边给我讲起了邮票和有关集邮的知识。正是从那天起我知道了邮票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知道了“纪”子头邮票、“特”字头邮票、J字头邮票、T字头邮票、文革邮票和编号邮票,也正是从那天开始我知道了集邮不但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交友、升值、积攒财富。最后杨老师送了我十几枚J字头和T字头邮票,正是从那天起我喜爱上了邮票,开始了我的集邮生涯。班上有一位丁姓同学,也爱好集邮,他父亲是学校所在地邮电所的负责人,一旦有新邮票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那时我们都喜欢盖销票,也就常常自己拿过邮戳盖销。读高中时同桌的她也喜欢集邮,我们很说得来,和同学一起到她家看过几次电视,从她家我看到了更多的邮票,知道了更多的邮票知识,她也给了我许多她重复的邮票。高二那年,乡下读初三时的一陈姓同学来找我,他已到小河铁厂参加工作,说是厂里要办集邮展览特意来找我借邮票,我想也没想就将我所有的邮票连同邮册都交给了他,没有让他写借条,也没有登记邮票的数量。那天以后,陈姓同学从人间消失再也没有了音信,后来我调到严坪林场工作,常常在巡山检查工作时路过他家门口,也曾动过找他的念头,但最终我都放弃了。那些邮票原本也值不了几个钱,整套的邮票没有几套,以散票为主,面值大多为8分,少有几张20分的,还有一部分盖销票,以现在的市值估算也就一二百余元,但陈姓同学却给我很好地上了一课,让我懂得了“钱、车、字画、邮票等是不能借人的”真正含义。我的集邮生涯也是从那时出现了断层。
我重新开始集邮是在我参加工作后到天水市读林校时的事了,那是1987年,有了固定的工资,自己拥有直接的支配权,买起邮票也就大方多了,每次去学校或者回家我都要去天水市邮政大楼看看邮票,也会蹲在楼前的小摊边和邮票商贩们讨价还价,淘几张中意的邮票。那时在林校住的十人一间的大宿舍,因距家和单位都很近我们都没有带箱子,邮票册也就压在枕头下,快毕业时我邮册中最值钱的几张邮票——一轮生肖鸡、狗、猪、鼠、虎票不翼而飞。之后我回到了林场工作,身处大山林海,接触邮票的机会大大减少,我的集邮生涯再次出现断层。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总公司发行《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邮票一套2枚,同时还发行了小型张和金箔小型张。一夜间邮市暴涨,集邮大军暴增数千万,我也趁势再次加入集邮大军。祖国大地邮市遍地开,就连我们林场所处的乡下邮电所也破天荒地增加了销售15份年票的任务,邮电所所长找到我,我乐意地拿走了全部小型张、小全张和部分版票。邮市疯了、集邮人疯了,我也疯了。我们都失去了集邮的初衷——陶冶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而变成了单纯的升值、积攒财富了。只要有余钱我就通过邮购等方式购买邮票,以年票、小型张、小全张、生肖版票为主。那段时间我疯狂地购进了二轮生肖版票全套,1985年至2000年年册,其中1997年至2000年还购置了方联册,同时还购进了许多小型张、小全张和部分热门版票,什么红佛、盼盼、宝鼎无齿、桂花无齿等,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大版就购进了30版。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邮市因《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邮票金箔小型张而疯涨,同样也因《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邮票金箔小型张而崩溃,也仿佛是一夜间邮票跌得一塌糊涂,而且出现了每天都持续下跌的趋势,尤其是1992年开始大量发行的编年邮票更是跌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邮迷们纷纷戏称其为“垃圾邮票”,人们纷纷逃离邮市。那段时间我是焦虑的,更是矛盾的,一方面我希望邮票持续下跌,我好趁机购票建仓,购进我心仪已久却一直无力购进的邮票;另一方面我惧怕邮票持续下跌希望邮市尽快回暖,好让我手中的邮票升值不要变为“垃圾”。无法脱身邮市的我,只能购票平仓,比如我最初购进的红佛、盼盼为160元每枚,第二次购入的是100元,第三次购到是70元,这样它们的最初陈本就降为110元,但市场价已跌至50元。无论怎么购票也抵消不了每天都下跌的空间,购进越多亏空越大,我终于对邮市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另外由于我们国有林场也同时陷入了困境,领不上工资,我不得不再次放弃了集邮。
2007年,邮市在盼望中出现回暖的迹象,我再次开始了集邮生涯。但此时我已平静,知道了靠集邮发财那是空想、妄想,加上领不全工资的现实,我不再也无力疯狂购票,只是每年到集邮公司预订一本年册。
2015年5月,邮市再现疯狂,尤以生肖票、小版张、小型张涨势最猛,面值3元、5元、8元的小型张全都涨到了30元以上,就连那些1992年后发行的被邮迷戏称为“垃圾邮票”的小型张也不例外。我久已平静的心理又泛起了涟漪,又有了购买邮票的念头,至少想购进一套第三轮生肖邮票大版、小版、黄版大全套。恰值我在北京学习,周末走进一家又一家邮政局集邮大厅,看着一天高过一天的市价,囊中羞涩的我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又一个周末,我转了三次地铁寻找了数条街道终于走进了黄寺大街23号马甸邮币卡市场,这是集邮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步入一家家门店,我惊诧于自己的眼睛,那玻璃柜台内摆放着整版整版的T46《庚申年》(即1980发行的生肖猴票),有的门店内竟摆放了十多版二十余版。集邮以来,我关注最多的邮票就是《庚申年》猴票,她是生肖邮票的龙头,也是邮市行情动态的风向标,更是邮票界的神话、里程碑。《庚申年》猴票引领了中国集邮市场的复苏、发展、壮大,吸引、培养、带动了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和投资者涉身邮市。金猴情结是每一位集邮人的情结,拥有一枚《庚申年》猴票是每一位集邮人的终极梦想,我也曾一次次动过购买她的念头,但一次次我都只能忍痛舍弃。她就是一座巍峨的大山,令靠工资吃饭的我只可仰视,不能攀登,无法逾越,不得征服和拥有,更叫人羞愧的是自诩爱好集邮的我在此前竟连她的庐山真面目也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也在心中默默地计算,一枚猴票市价一万多,整版市价一百二十余万,那么十多版二十余版就是一千多万两千余万,这可仅仅是我肉眼看到的,还有看不到呢?加上其它邮品,那么这些小小的门店存货岂不在数千万上亿元,我怀疑自己在梦中。进入A区大厦,刘姥姥步入大观园般我竟挪不动脚步了,一间间包房犹如棋盘上的方格子样整整齐齐地排在眼前,每间包房内都密密麻麻地摆设着花海般的邮品,每位店员都在忙碌地清点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三轮生肖版票或其它热门版票,连抬头看一眼我的功夫都没有。我再次怀疑自己是否在梦中,这些生肖或热门版票是预订都预订不到的,要老预订户通过总公司统一摇号(预订号)中奖后才有机会获得一版,那么这些堆积如山的生肖或热门版票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的呢?甚至连编号都没有乱。直到我转完一楼转到二楼中间时,才有一位年龄偏大的店员坐在靠椅上问我需要什么票,没有起身也没有抬头。我急忙询问三轮生肖大全套多少钱?老人告诉我一万过一点,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个周末在集邮公司刚刚问过才九千出头,仅仅一个星期竟已过万。你要多少套?老人问我。先看看,满意的话要一套。不零售,几十套以下不谈。老人冷冷地说。我扭转身,逃也是的离开了马甸邮币卡市场,这里不是我们这些人能来的地方。我也视乎忽然间明白了邮市疯涨暴跌如过山车般的真正根源了。果然,6月中旬我回到家中时邮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暴跌,时至今日三轮生肖大全套已跌至三千元以下。
儿子显然已失去了激情和耐心,早已躺到他奶奶身边看起了手机,我只好默默地把邮册一本又一本地重新装入大纸箱,合上箱盖,用原先的绳索捆好纸箱,喊起儿子帮我架回衣柜的顶部,看来这才是她们的最佳归宿。
三十多年来,邮票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充实了内心世界,同时还结识了新朋友。我喜爱邮票,每枚邮票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枚邮票画面都有周密的构思、美丽的图案、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态、深刻的内含,我可以从中看到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科学发明、锦绣河山、名胜古迹、优秀儿女和丰富的物产。我喜欢泡一杯清茶捧一本邮册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感受她方寸间的艺术风韵,我也一次次设想将来退休后租一间小门店,不必要有多大,三五平方米足可,不奢求盈利赚钱,只为交友,只为自己有事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能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邮票。集邮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每年一本年册足够。
2019年5月14日
作 者 简 介
杜锋,男,甘肃徽县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现就业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麻沿林场,林业工程师,喜游山水,爱好文字,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青泥岭》、《秦州文艺》、《天水文学》、《大森林文学》、《行参菩提》微信平台等,有作品入选多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