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销品第三方统仓统配模式订单与仓配一体化的关系

统仓统配市场规模巨大,据2016年数据显示,全国城配规模约一万亿,是同期快递行业的两至三倍,但相对于如此大的市场,统仓统配的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却极低。

在快消品流通领域,统仓统配近年来一直都是较为热门的话题,各方力量都在尝试或关注这个商业模式,从逻辑上来分析,统仓统配是集约经济,把经营生意和仓配交付分离,实现社会化专业分工,做为商业底层的基础设施服务于商业发展。

统仓统配是渠道变革的必然要求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以供销社为主体的统购统销,事实上就是统仓统配,在商品短缺的年代,实行配给制,有效的解决了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商品极大的丰富,单一的渠道被打破,形成了贯穿交叉的多层级渠道,商流、物流二合一的经销制成为了商品流通的主要形态,这种高耗集中的经销制,为品牌商的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快速通道,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商的渠道推广和维护费用越来越高,而渠道层级利润却越来越低。由此统仓统配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统仓统配运营六要素

统仓统配是集合众多品牌商或经销商货品进行集中存储和集约配送,之所以这个模式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是基于商品品类分布、高频低频组合、订单数量、配送网点密度、业务管理流程、系统技术,这六个方面综合的作用,六者之间不平衡,仓配就达不到理想状态,降成本提效率就是一句空话,这是统仓统配的一大运营课题。

商品品类分布、高低频组合、业务管理流程和系统技术属于运营层面,是统仓统配运营方可以进行调控的,而订单数量和配送网点密度则属于商流层面,在外部不可控,而外部的不可控又直接影响内部成本和效率的高低,如何使得内外部协同起来,将仓配成本控制在2%以内,就是统仓统配运营的大课题。

六要素运营之间的平衡

商流和物流分离是统仓统配理论的基础,也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但将两者割裂开来看,就是个误区。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产生商品所有权转变,从而形成物流,前端的商流和后端的物流,两者的关系互为因果,没有商流就没有物流,失去物流的交付能力商流就是死水。那么做为统仓统配运营方就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调控或介入。

1、统仓统配要给货主方(品牌商或经销商)以安全保障,形成相对稳定,有规模的全品供应链;

2、有计划的进行仓配招商,充分考虑高低频搭配、标品与非标品、配送网点分布、订单交付场景的简易复杂度等因素;

3、要通过配送和服务,形成与终端零售店的强关系;

4、做好去二批化的渠道变革,通过仓配收费杠杆,引导供给方(品牌商或经销商)进行渠道下沉,增加配送网点密度,提高订单数量;

5、开放平台仓配网点给供给方,增大二三线商品覆盖面,充实订单量;

6、引入B2B平台或独立控制型公司自营,进一步平衡六要素。

统仓统配的重心在订单上,订单来源不可控,分布不均衡,频率不一致,仓配一体化作业始终会处于无规律状态,再完善的流程、再先进的技术、再精细的运营管理,也难以实现高效的运营,这是统仓统配难做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要达到较为理想的仓配效率,有效的控制住仓配成本,降低运营风险,就必须要让订单有规模、配送网点有密度、商品品类齐全、高低频商品搭配合理。这就使得仓配运营的计划、协调、组织、沟通等工作与品牌商或经销商保持高度的协同,必要时要介入商流,解决订单来源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问题,促进第三方统仓统配自身的健康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