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文化

“興字头,林字底,大字下面有火烧”

——爨(cuàn)

爨的来历

爨字的字形结构很复杂,爨字的本意一是烧火做饭:分居异爨;二是灶。据《汉语字典》的释义,爨字有烧火煮饭、指烧火做饭的人、泛指烧煮、焚烧、灶、戏曲名词、古星名、古族群名和古地名、姓等释义。而《说文解字》解释爨字的由来:一是根据姓氏而来;二是源于军事。从汉末到唐朝中叶的500年间,以曲靖、陆良为中心,一个庞大的爨氏家族统治着云南全境及贵州西部、四川西南广大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南中”。

爨氏

示意图

云南曲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被称之为“爨地”或“爨乡”,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生活着一个强大的民族——“爨氏”。

爨氏本中原南迁汉民,《爨龙颜碑》称爨氏为班氏后人,到东汉末年,班氏因功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为他们的姓氏,即“采邑于爨,因氏族焉”。到蜀汉时为南中大姓,然后“迁运庸蜀,流薄南入”,落籍于滇。

东晋成帝康五年(公元339年),爨氏以刺史、太守、都督等各种封号名义统治南中。由于当时中原王朝的衰落或国家的分裂,朝廷无力经营南中,使爨氏形成“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称雄局面。

爨文化

示意图

曲靖是爨文化的发祥地,在两千余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演绎出以二爨、堂狼、铜商、民族风情等为主的珠源特色文化。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

现在的曲靖人茶余饭后谈论“爨文化”,除了散存于残篇断简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祭祀、庆典、习俗、医药、建筑、宗教信仰以及流传民间的诗文歌舞、音乐、戏剧、曲艺外,最具特色且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除了二爨碑,就要算爨乡古乐了。

爨乡古乐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始于秦汉,自西晋、南北朝到隋唐,经历代演变,至明朝洪武年间,吸收了中原宫廷曲谱、江南乐府、丝竹管弦等流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万历年间(1579年),逐渐填入《文昌大洞仙经》等经文,此后始称洞经音乐,被誉为东方的古典交响乐,属云南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品种。

爨碑

《爨宝子碑》示意图

历史的齿轮已经碾过,但广大曲靖人依旧对以《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为代表的爨文化耳熟能详。

《爨龙颜碑》——“大爨碑”,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爨龙颜是西晋时期云南爨氏政权继承者。碑文追溯了爨氏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

《爨宝子碑》——又称“小爨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现存于曲靖一中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碑文叙述了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及其政绩。

爨园

示意图

爨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无穷魅力。爨文化博物馆暨曲靖一中校史馆的前身是爨碑亭,由学校创始人、第一任老校长谢显琳先生于1937年修建,将《爨宝子碑》和《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合为一亭。

因两块碑均属国务院1961年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在曲靖一中校园内划定2亩地作为保护区,因而又称“爨园”,同时也是云南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