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北海印象/万里号

1

北海,仅从名字上看,就足以让人驻足迷惑半天。

北海,不在北方,而是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的最南方。

北海,也不是海,而是中国最南端的大陆,一个城市的名字。

从地图上看,北海像是大陆向海洋深处伸出的一个臂膀。臂膀外侧,朝向大海的一面,是著名的景点──银滩,向内一侧,则护卫着一片宁静的海。

漫步海边,偶遇几位当地老渔人,随意攀谈间,方解心中疑团。

关于北海名字的由来,有许多种的说法。有地理位置说,也有历史命名说。不过,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应该是老渔人告诉我的民间传说:

在北海海湾附近,最初有一些村落,比如南迈村。据传说,三百多年前,南迈村渔民经常到北海港避风打鱼。当时北海港这个名称还没有问世。渔民们就相对于南迈村,把它叫做“北面海”,久而久之“北面海”被简称为“北海”。于是,北海的名字最早就是这样来的。南迈村的村民,无论老人、中年人,当你问及“北海”这一地名的由来时,他们会毫不犹豫、非常自豪地告诉你,北海一词是他们祖辈叫出来的。

2

到达北海的第一站,首先选择了银滩。

时值盛夏,太阳是最热情的时候。十点多钟,我们到达了银滩公园的大门口。银滩公园是免费的国家公园。在公园的大门口,我们欣赏了珍珠主题雕塑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天下第一滩”石刻。而后,我们购买了几套泳衣和游泳设备,换好后,兴致勃勃地向大海走去。

越过一条水泥修筑的沿海公路,再穿过一条绿化带,银滩就毫无遮拦地出现在面前。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大海风起浪涌,绵延不绝,水天一色。

从赤道形成的热风,怂恿着北部湾的浪,一排排永不疲倦地拍打着北海的南岸。强劲的风造成这一带没有高大的树木,也没有高层建筑。千百年的风吹浪打,给北海带来一些苦难,但也带来丰厚的馈赠。海浪从大海深处带来洁白、纯净、细腻的沙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沉淀在这片海滩上,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美丽银滩!

脚下的海滩,是最让我们惊奇的。粗略估算一下,银滩整体长约二十多公里,宽约一公里。海滩主要是由细腻的石英砂组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在北海南岸。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整个北海只有银滩这一段沙滩拥有银色的沙粒,其他地区的海滩都是或黑色或黄色的沙。这在北海乃至全国都是独具一格的沙滩,难怪游人盛赞银滩是“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滩”!

银滩高处的沙滩是干沙,沙粒很洁净细腻。走在沙滩上,像有一双小手在柔柔地抚摸着你的双脚,让人感觉到很温馨,很舒适。继续往下走,低处的沙滩是湿漉漉的,像是刚刚退潮的样子。平坦的沙滩上,到处都是很小的洞穴,有一些像黑豆大小的小沙蟹快速地爬行着,来来往往地搬运着沙球,他们趁退潮的功夫正在整理自己的巢穴。洞口旁边,排满一个一个的小沙球。这些沙蟹长不大,永远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萌萌得非常可爱。

海滩上有一些年轻的妈妈,带着蹒跚走路的孩子,正拿着小铲子挖着什么,凑近一看,原来是在挖这些黑豆一样的小沙蟹,偶尔捉住一两只,乐得孩子哈哈大笑。沿海边,有人安置了两排遮阳大伞。伞下有桌子和椅子,有游累的游客正躺在椅子上很舒适的休憩。

继续前行,我们的双脚已经触摸到大海了。海滩上游泳的人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纷纷下海。整个海滩上,操着不同口音的游人,呼朋引伴,在海浪中嬉戏,与大海亲近。有的坐在浅水区,任由海浪拍打双脚;有的走到大海的深处,然后趴在游泳圈上随波逐流,被波涛一浪接一浪地送回海滩。

我们到的时候,风很大,一米多高的大浪,一排接一排的扑向岸边。站在海水里,如果双脚不注意站稳,很容易被大浪打翻,灌得你口鼻都是海水。在海里,我们只能叫玩耍,而称不上游泳,因为海浪太大。当我们在海水里玩耍时,有安全员驾驶着摩托艇,来回巡视,密切地关注着游客的安全,让人放心地嬉戏。

在海边,我们玩得忘了时间,肚子咕咕叫时,才觉得时光飞逝,已是下午。爬上岸来,在银滩公园的入口处寻得一家渔家餐馆。我们点了一只大龙虾,两只海蟹,一盘花哈,外加几盘时令蔬菜,或许是饿得太久,或许是当地海鲜风味独佳,狼吞虎咽间,如风卷残云,碗碟见底。

酒足饭饱之后,坐在渔家饭馆的草棚之下,品着眼前银滩的美景,听着耳边传来哗哗的海浪声,回味着齿颊上残留的海鲜余香,竟有些懒懒地不愿挪动脚步了。

3

在海洋公园,我惊诧于海洋生物的品种繁多和千姿百态的美。然后又步行去北海老街,品尝大街上各种当地风味小吃。走累了,才想起应寻找一家宾馆落脚。

夜晚投宿在“美丽海岸大酒店”,收拾停当,从二十八楼观景阳台看下去,眼前的美令人陶醉!

橘色的夕阳染红了天空,大海也成了橘红色。海面上风平浪静,放眼望去,如一面深邃的大镜子!天上悠闲飘荡的白云,倒映在海水里,映衬着地上高楼的剪影,勾勒出一道美丽的海岸线。近处,有吃过饭在海边散步的人们,他们惬意的沐浴着夕阳,消除白天的炎热。也有小孩子在海边捡拾美丽的小贝壳,还有个别大一点儿孩子,拿着小铲子在沙滩上挖出各种造型,堆砌天真的沙雕。一片安静和平的海湾!

被美丽海景诱惑,我也沿着海边的滨海公路走了一会儿。凉风兮兮,华灯初放,散步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一种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美,让我目不暇接。

在滨海公园里,我看到一群女人们在跳着广场舞,不禁莞尔,看来中国大妈们在全国各处倒是十分相似的!

4

凌晨三点多钟,从窗缝挤进来的海风把我吹醒。起身关窗时,无意间扫视了一眼窗外,惊奇地发现海面上繁星点点。抬头天上,并没有星星,再仔细一看,才看清是渔火。像是几百艘渔船在那里来往穿梭,我不禁纳闷:白天平静得没有一艘船的海湾,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的渔船呢?难道他们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

再看脚下的海,比白天缩小了三分之二,露出大片大片的海滩。我突然醒悟,原来是大海退潮了!常听说退潮的时候,可以在海面上捡到一些美丽的贝壳,或捉到一些小海鲜,于是我又盼着天快点亮起来。

枕戈待旦,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看到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我忙翻身起床,像个急切的孩子,下楼向海滩奔去。海滩上已有许多早起的人们,有晨练的,也有像我一样,打算来“捡漏”的人,手里的小桶里装着刚捉到的海蟹和精美的贝壳。

放眼大海,才发现夜里看到的灯火,并不全是渔船上的灯光,而是由一些人头上戴着的头灯发出的光。这些人用一种特殊的耙子,在海里打捞一些海贝。这是浅海,没有大鱼,所以极少有人在这里捕鱼,但是打捞海贝的人很多,夜里看上去,确实是一海斑斓的光辉!

五点多钟的时候,大海开始慢慢涨潮。这些海里捕捞的人们陆陆续续上了岸,一般两个人一组,抬着一个大网兜,里面装着他们的劳动果实。上岸后,他们解开网兜,把海贝摊放在海滩上进行分拣。趁这个功夫,我与他们简单地攀谈起来。我困惑他们为什么要在夜晚捕捞?一个捞海贝的人笑笑说,这一片海只在每天夜晚十二点左右才开始退潮,早上五点左右涨潮,所以我们必须赶在大海退潮、水位最低的时候,才能打捞到海底的海贝。如果迟了,海水涨潮,就捞不着了。我突然明白,海边的人把在海里谋生叫赶海,看来他们赶的是时间啊!

在这些赶海的人当中,有两个年纪稍大的老人,我问他们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这么辛苦?老人说,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一行的,干了一辈子,停不下来。孩子们都大了,自己闲着也没事儿干。旁边还有一组搭档,是一老一少,老人比较和善,搭话说,儿子刚结婚,手头比较紧,自己想帮衬一把。果然,一会儿有个挺着大肚子的媳妇,给他们送来早餐,几个白馍和一杯热水,老人接过来先递给儿子,说在水里泡了五个多小时,得赶紧补充点热气。儿子先递给老人一个馍,说一起趁热吃吧。这情景瞬间温暖了我的双眼!

我问他们一夜能打捞多少海贝,老人说大约五十多斤。在海滩上,我曾经遇见过小贩收海贝,价格好像是十块钱三斤,也两块五一斤的。初略估算一下,两人一夜的收入大约也就是一百多元。

渔民赶海,农民种地,工人采矿,劳动方式不同,但辛勤是相同的。无论天南海北,勤劳善良是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最质朴的相同品质,这恐怕也是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特征吧!

太阳渐渐跃上地平线,露出了红红的笑脸。海滩上,人渐渐多起来。大街上,各行各业也渐渐忙碌起来。城市的轮廓,在晨曦中也渐渐清晰。北海,这座年轻的城市,活跃起来了,开始展露它现代化的活力!

北海,愿你成为一座人民心中的福海!

(0)

相关推荐

  • 【新生代丨游记】遇见北海

    文/熊能 (小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熊能,一个阳光,自信的小男孩.就读于江北区鲤鱼池小学4年级4班,爱好旅行与阅读.喜欢用文字把每一次快乐和精彩都留在记忆中. ---------------- [本 ...

  • 行走丨北海的“一街一滩”

    清明时节雨纷纷.冷嗖嗖,这是南方天气的真实写照,但并不适合最南端的滨海城市北海.北海的春天,甚是宜人.那北海的城市,哪里撩人呢?   在开往北海的高铁上,我百度的结果是:升平老街.银滩.北海环岛观光. ...

  • 海之梦:海南之行札记之五||百荷踪影

      海之梦:海南之行札记之五 文/百荷踪影 斜阳夕照,海滩溶金 对于海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山东青岛与海有过短暂的接触.虽然时间久远,但内心里总希望再次与海亲近,可惜始终没有那 ...

  • 2021来一场海边的旅行!

    "阳光.沙滩.海浪.老船长"这是多少人对沙滩和大海的美好向往:海,神秘.美丽.神乎其神,人生至少去一次海边旅行才算完整.2021来一场海边的旅行,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 (图片来源于 ...

  • 北海银滩,潮起潮落在心中

    ◆  ◆  ◆ 诗意人生 北海银滩,潮起潮落在心中 文|陈运东 去过一趟北海,时时让人回味,特别是那银滩,总潮起潮落在心中! 到达北海已经很晚,街上的行人很稀少,街灯在椰树的摇摆中,像女子的眼被飘卷的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丨夜色水亭街/凌代琼

    夜幕落下,散步在衢江边的文友们被远处亮桥吸引.想看老衢州,感觉老城的味道,建议到那亮处水亭街去.我们遇到的每个路人都这般热情地介绍着.明代就有水亭街了,都热闹五六百年了. 水亭街古老的门楼,建筑简洁明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又见油菜花/孔帆升

    油菜开花的季节,我总会想起苦命的二姐,我那至死也没清醒的二姐呀,在闭塞的小山村里,孤寂地忍受风吹雨折,伴着油菜花开花落. 二姐是姑姑做媒嫁到她那湾子的,说是给自己谋个伴.在我上小学时,一次矿难使二姐夫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家乡的枣树/赵瑞英

    常年工作在外地,家乡已是很久没能回去了. 这次回去的时候,正是枣树上挂满枣的季节.一进村口,便有三五成群的枣树映入眼帘,他们分布的很不规则,排列也不均匀,坡上一棵,坡下一棵,有的健壮低粗,有的高大而又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遥远的土坯房/何文太

    我的老家在大巴山里,那里有一座饱经风霜的土坯房,尽管离家二十多年并未丢失童年的记忆. 土坯房顾名思义,全用黄泥筑成,墙厚四十分米,墙高的六七米,矮的三四米,三米以上用树或木板隔一层楼,房顶上放檩子,钉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秋天的韵味/何海伟

    走过了烂漫的春天,经过了热情的夏天,终于迎来了多姿多彩的秋天.秋天,就像童年时喜欢阅读的童话.她的美丽,妙不可言:她的绚烂,光彩夺目:她的厚重,撼人魂魄:她的博大,深邃幽远. 秋天的山岭,静穆而凝练,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荷叶上的水鸟/张礼

    一 一身绿衣的女子,撑着一把把小伞 站立于水中.一朵朵荷花 丛丛绿中的点点胭脂 一个水中的贵族,喜欢古典音乐 以月光为词, 细雨为曲 蜻蜓,喜欢荷叶的尖尖角 停在荷叶上的蜻蜓 就是一朵小小的五彩荷花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孝妇祠前,那潭清泉长流不息/冯子栋

    离我老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风景,平时不路过那儿,已整整三十年没见了.它犹如年少时的伙伴一样隐在心里,虽久未造访,但偶尔记起来,总会有一种念想在心间弥漫荡漾-- 小金山东边约一里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叫着善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迟开的小桃红/谭思思

    夏末的一个中午,朋友给了我一把小桃红种子,她说,不是它的季节了,估计都不会发芽,别说开花了,我深信.随意的把它们撒在了一个早已废弃的花盆里,那里面的土有十年之久了,之后就再也没"正眼瞧过&q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老生常谈/狄树强

    礼拜六是回家看父母的时间. 跟往常一样习惯性的打电话回家,说中午想吃汤面条,在通话当中也感觉不到异样.但是到家后,看见躺在床上的父亲嘴巴已经歪了,立即就打电话联系医生,也顾不上吃汤面条,一人一碗白面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