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介休,你不知道的“洪山窑”,本文带你涨知识!
关于山西介休,你不知道的“洪山窑”,本文带你涨知识!
2020-04-06 14:14
介休 , 位于山西晋中平原南麓,是素有“三贤故里”之称的一片厚土,因春秋时有“割股奉君,不言禄”的晋国名士介子推死后葬休于此处而得名。
介休窑是山西最大的窑厂之一,又称为洪山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境内,其烧造历史悠久, 历史上北方多战乱,而介休窑作为独立窑场,历经宋、金、元、明、清,其中宋金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到民国断烧。烧制历史跨度大、从未间断,在北方实属罕见,是名符其实的“三晋瓷都” 其工艺多样、产品丰富,创造了无数佳品,在北方陶瓷工艺史上地位重要。
目前介休窑已发现两处窑厂,一处在洪山镇,另一处位于介休城内,此地水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制瓷业。至今这里还能看到窑窟、窑具,甚至还可以找到一些残片。
更为惊奇的是,在窑址附近有座窑神庙。庙内碑文中记载:“丹炉炊频,洙风扇口,高士云集”碑阴还题有“瓷窑税务任韬”“前瓷窑税务武忠”等字。这通珍贵碑碣立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详尽地描述了当时介休窑的兴盛局面,从碑文记载可知,处在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交界地带的介休窑生产了大量的瓷器。
它一方面要满足北宋王朝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出口雁门关外的辽金地区。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官府为此专门在洪山镇设官收税。
介休窑博采众长,在发展较早的磁州窑、定窑的风格基础上,并借鉴融合了山西境内诸多其他窑场的工艺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在山西诸窑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产品质量好、风格鲜明的,每作为重要品类被大量收录于各大博物馆与私人藏家,其中山西省域内的山西博物院、介休博物馆、晋中榆次区的道莅艺术馆等公众机构均把介休窑产品作为山西古陶瓷的代表进行重点展示。
历史上的介休,地处太原、河东、西河三郡的交界地区,是沟通三晋南北及汾州以至陕北交通的枢纽,经济也十分繁荣,是山西境内较为富庶的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宋金时期,绘画名家辈出,其生产的白地黑花及彩绘瓷,装饰图案具有明显的绘画性特征。装饰题材多样,包括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
褐彩刻花高足碗
介休窑的宋金时期产品公认最佳,以烧制白瓷为主,产量最大,虽然历史影响、烧造规模等方面略逊于定窑。在烧制白瓷的基础上,尚有大量釉下彩绘的白地画花器物,纹饰工艺上仍在山西诸窑中出类拔萃。其中一个品类更是以质朴的风格、独特的艺术内涵,深深吸引着古陶瓷爱好者的目光,这就是介休窑的釉下赭粉彩绘瓷。
介休窑赭彩瓷属于釉下彩绘瓷,器物利坯成型后,施化妆土,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罩透明釉一次烧制成型,其赭彩色调变化较多,大体有深褐色、咖啡色、橘红色等,各类型也深浅不一,描绘时因彩料浓稠,往往随形凸起,有一定立体感。
这种赭彩技法是山西窑口的特色装饰风格之一,河北、河南地区磁州窑系制品中采用“柿红彩”装饰则出现在元明时期,除介休窑外,山西境内也只有有霍州窑、交城窑、长治窑等少数窑场出产少量这类赭彩产品,唯介休窑应用最为广泛,产品质量尤为上乘。
介休窑的赭彩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白地赭彩画花类型,另外一种是赭彩为地,白粉绘画纹饰,而后者相对较少。两者共同特点是均施用化妆土,化妆土的应用,直接提高了产品美洁度。因介休窑大宗产品均面向民间百姓日用需求,则降低成本采用混合坩石为胎质的大部分产品胎质颗粒粗糙,呈灰褐色,折中方法就是利用化妆土掩盖胎质缺陷,既可美化胎体白度,又可使之器壁平滑,更使得彩料纹饰与洁白器身相互映衬,取得突出的视觉效果。
介休窑赭彩产品涵盖广泛,以罐、盆、壶、瓶、盘碟等为主,基本多是民间百姓日用品,绝大多数介休窑日用功能的赭彩瓷在器形上与同类白瓷并无二致,即使一些特殊物件,也没有证据表明为赭彩瓷类的专属器形。宋金期间的赭彩瓷基本单一采用赭粉彩料描绘纹饰,金代期间也大量出现与黑花纹饰混搭,以赭彩作为中心纹饰的双彩产品,常见于瓷枕、盘、粉盒等物件。
介休窑烧造的白瓷种类分为粗白瓷和细白瓷两种。其白瓷胎釉白净、薄细如纸、造型秀气,敲击清脆如磬,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可与定窑媲美,在古陶瓷群芳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为世人广泛实用和珍爱。
白地褐花盖盒
粗白瓷多为低档日常实用器物,有盆、碗、罐、盘等,胎泥淘洗不精,质地较粗,全部使用化妆土,胎为百中泛黄或白中泛灰、灰色,其原因是火候的不同而导致的。烧造技法上多采用三叉支具。
细白瓷在介休窑器物品种产量最大,而且品种多,质量高。其品种有碗、盘、盏、洗、盒、瓶、炉、香薰、小盂、注壶、玩具、装饰品等。在施釉方面,一反粗白瓷多施釉不及底的做法,多数施满釉。器物制作规整,胎质多数坚致细腻,釉层较薄,且细腻匀净,少有类似定窑泪痕的现象。支烧采用三支钉、垫砂烧造、小部分为四支钉。
白秞黑花盆
介休窑装饰工艺博采众长,主要有画花、划刻剔花、印花、贴花、捏塑、镂空等,其中以镂空雕刻见长。如您有藏品需送拍,请联系小编:壹三四,壹零七,零零壹仈壹。这些装饰技法在制瓷工艺中被灵活运用,常用不同方法演绎发展,可谓变化无穷,异彩纷呈。
印花法用刻有纹样图案的印戳或模子在尚未干透的坯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这种技法称为印花。白瓷印花是介休窑的代表性产品,装饰纹样多见有缠枝纹、攀枝婴戏图等,整体风格上讲究刻工精细、脱印清晰、胎白釉润、形美壁薄等特征,丝毫不逊于定器。
白秞外刻莲瓣碗
白瓷刻花、划花的装饰手法产生于宋代。白釉刻划花是在瓷器表面,利用白瓷的胎质和化妆土所不同的呈色,经过手工刻划取得的装饰效果。介休窑的一些瓷器装饰纹样就是以这种划刻手法在瓷器表面进行装饰的,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为牡丹纹。
镂空法亦称为透雕,是用尖利的工具在坯体未干时对坯体上已设计好的纹样部分透雕出纹饰或将纹样外的空地镂通,这种技法一般多用于相对简单的纹饰。介休窑的镂空产品主要有香薰、炉等,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菠萝纹、菊花纹等,通体镂空透雕,造型新颖灵动。
白釉镂空熏炉
介休窑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烧造的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窑口的制瓷工艺,但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高度自由与精巧,坚持自由创作和自由发挥,兼容并蓄学习名窑样式,做到了赋予个性化的创新,而且承载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