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百问 | 审计取证有哪四种思维模式?
审计取证模式 | 解释 | 目前是否有成熟理论 | 多采用该模式的审计主体(实质上) |
帐项基础模式 |
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
是 | 社会审计 |
制度基础模式 |
审计人员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根据对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
是 |
内部审计 |
风险基础模式 |
起源于注册会计师审计。 定义一、运用的审计风险计量公式: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2.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定义二、也是我比较赞同的解释并一直在实践的 英 /菲尔·格里夫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从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目标开始,发现阻碍这些目标实现的威胁或风险,然后评价降低风险的程序和流程是否有效。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自然的演进,而不是一场革命。尽管从结果上看,也许是革命性的。 |
是 | 内部审计在新修改的《审计法》中也提到审计机关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隐患 |
问题导向模式 | 问题导向就是以存在的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它是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坚持问题导向既是工作方法也是思想理念,是增强审计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审计价值的需要。 | 否 | 国家审计 |
关注、转发、点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