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没有点个性呢
昨天和朋友闲聊,谈及“个性”一词,结果很不愉快。事情的起因不必一一详述,不过是因某事而引起一些话题,后来聊着聊着开始三观不合,兼之双方言语表达不到位,字词之间渐渐摩擦出星星之火,再之后,“个性”一词成为最终的导火索,火势蔓延,殃及到个人尊严和感情,只能“啪”地一声关闭对话窗口,两人不欢而散。
我去百度“个性”一词的书面含义。度娘说:“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个性原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人物、角色及其内心的特征或心理面貌。在心理学中,个性与人格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性与人格是同义词,二者均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狭义的个性通常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狭义的人格通常指个人的一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有时,甚至仅指个人的品德、操行。在欧洲,有些心理学家把人格看作是性格的同义词。”之所以引用这么多,是想在学习的同时也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有些所谓的“个性”,其实是能够控制和因人而异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这个人有点“个性”,说者的语气不同,引申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同,或褒或贬全在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深浅。懂自己的人,一句“有个性”,彰显一份怜爱和调侃,不懂自己的人,分明就是讥讽和鄙视。我从前喜欢笑着说话、冷脸做事,很多事情上表现得“不开晴”,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改变了自己,遇事冷静很多,言辞婉转很多,用和风细雨解决了很多麻烦和难题,也冲淡了尴尬和误解,彼此都很舒服好过。人到中年,我终于把“个性”诠释成了对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判定。
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叫做“个性”的物质存在。“个性”显示出来的时候,完全在于周边人对自己的态度。一度,有两位朋友对我的“写作”提出建议,明明都是英雄所见略同,但在我听来一个是“三月小雨润如酥”,一个是“刀光剑影碎人心”。前者说,有时候看你的小文读着读着便会很恨你,为什么写着写着就来一段“画蛇添足”呢,要是没有那一段就堪称完美了,我又不明白你是怎么想的,所以现在来问一问。我因对方用的“恨”这个字而无声地笑了起来,心里很暖。也说出自己的困惑和以后追逐的方向,对方表示理解并支持整改意见,交谈顺畅,字词之间没有尖锐感、磨砺感,对方的善意提醒被我全部接纳。后者说,我最近遇到某人,谈及圈子里一些人的文笔,说到你的时候,我们都看出缺陷,你的文字太散了,类似流水账,比如文章开头写早晨煮饭,然后写到中午午睡,再就是傍晚吃的什么。还有就是明明写的是吃饭,突然就转到了逛街上。还有,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写什么感情之类的文字,也不注意一下影响,背后已经有很多人议论纷纷了。我听到这里自然是火冒三丈,此时的“个性”已成心魔,再也无法交谈下去,只能甩袖而去。
事后回想,我也有自责,明明知道两位朋友都是好意,却为何感受不同呢?只因双方引出话题的角度不同,带给我的感受也因此不同吧。后者以听到他人背后的议论来劝告我,我心里却想的是:在别人议论我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你有帮着我说话吗?你是否也随帮唱影地附和了别人议论?我因讨厌被别人背后议论,从而完全忽略了后者的善意提醒,不愤怒才怪。
我能够接受被直视却排斥被偷窥,不觉得这是一个人的“个性”,应该是人所具有的“共性”。与后者的交谈中,对方还提及到彼此熟悉的一个人的“个性”,且一再极力维护那人的“个性”,不许被侵犯和侮辱,说对方“脸小”,是纯纯的少女型。我觉得可笑,便回问,当有人背后这样说我“个性”的时候,你也是这样维护我的吗?后者说,你和她不同。我不禁大怒,问有何不同,是我不够纯真,还是我脸皮比较厚吗?于是,聊天无法继续,心情灰暗无比,只能选择退出这场谈话。
我还是有点“个性”,且在“个性”里还存在着尖利的一个个点,被碰触到就会伤害到别人也令自己感觉疼痛。比如此时,再次回忆某些事情的时候,心里仍然有着些微的不舒服感。经年过后,在人群之中,自觉身影越来越细小,在意自己的人和自己在意的人正在不断浓缩减少,也正因为如此,我需要一点点收起那些“个性”里的锋芒,把微笑和暖意多留给身边的人。还要远离那些喜欢斜视自己的人,毕竟,人生苦短,我的心不允许被同样的事同样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更或者,我需要在自己的“个性”里面加上一点叫做“豁达”的物质,那样的话,才会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再看周边万物,就是一片祥瑞和谐了吧?我期待着自己“个性”的全无,或者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