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君子不揭人之短
导语
《孔子家语》中有这么一则: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子夏)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长处、优点)者,违(避开)其短(短处、缺点)者,故能久也。”
孔子在路上遇到下雨,没有带伞。他的弟子中有人提议向子夏借伞,孔子却拒绝了。孔子为什么宁可淋雨,也不向子夏借呢?因为他知道,子夏这个人非常吝啬。如果我们问他借,他是借还是不借呢?借了,他心里不情愿;不借,又担心大家都知道他小气,到处传扬,他的名声不好。孔子想到的是包容子夏的缺点,不揭穿,这样师徒之情、同学之情才能维系下去。
其实,孔子的这种理念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要进行包容。孔子就是在教育他的弟子们,作为君子,不要去揭别人的短。彰显别人的短处,传播负能量,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子夏只是吝啬,没有大奸大恶,没有必要让他太难堪。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们就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总是弄得别人无地自容,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案例一
我先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遇到过一个妇女,她总喜欢说年轻人不好。尤其是她的亲戚,如果谁在路上见到她,没有叫她幺姑、表婶,她是一定会记在心上的。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在街上,逢人就说某某年轻人不礼貌,看见她不叫。这样的话听多了,我们就觉得很厌烦。
年轻人不叫人的确是不礼貌,但是这个行为对你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啊!但是你去揭发他们的过失,到处说他们的坏话,性质就变了,这样会损害他们的名誉。你和他们有深仇大恨吗?别人不叫你,你就去伤害别人,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种人让人讨厌,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案例二
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类长者,表面上看他们是关心年轻人,其实他们的话都像毒药一样让人受不了。
具体来说吧!我们考之后填报志愿,我是文科生。有人在旁边瞎指导:“化学专业、医药专业、计算机专业那么吃香,你太笨了,干嘛要报汉语言文学专业呢?”我告诉他,我是文科生,不能报理科的专业。他马上会奚落道:“谁让你读文科,不读理科呢?现在后悔了吧!”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想,我都是成人了,开始混社会了,应该能为自己的事情做主了吧!其实,那样的长者依然存在,他们的毒舌是改变不了的。例如,教师队伍中就有这样的人。你和他探讨教学上的问题,你正说得起劲,有个老教师马上来一句:“你不要去钻牛角尖,你年年教学成绩倒数,你还神气什么?”后来,我的教学成绩不倒数了,他仍然要揭短。他说,很多年轻人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我说:“年轻人可塑性强,现在不会的东西,不久的将来也能学会。我这几年就学会了不少东西,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他马上又泼冷水:“你连女朋友都没有,你学的那些东西再多有什么意义?”
大家看到了吧!有的长者批评年轻人就是这样,专门挑你的不足,专门戳你的痛处。更可恨的是,他还美其名曰“这是关心你”。殊不知,这样的做派多了,代沟不就产生了吗?现在的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这些长者还不该反思自己的言行吗?你总是揭年轻人的伤疤,年轻人怎么会喜欢你呢?
总结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在道德和能力上都会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包容别人的缺陷,不揭别人的短。一个人,只要没有大奸大恶,走的是正道,我们就应该和他和睦相处,不能处处为难他。我们如果都有这样的认识,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永久。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