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子贡的外交给我们的启示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非常优秀,是出色的政治家,还是出色的商人,晚年也像孔子一样成了优秀的老师。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很成功的。子贡在外交上有很大的成就,他做过一件很出色的事情,当代的易中天先生都称赞他。
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孔子晚年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活,回到鲁国,准备一门心思教书育人、整理文化典籍。偏偏在这一年,齐国的田常准备进攻鲁国。孔子很担心,鲁国是父母之邦,他和学生们都在鲁国。国家亡了,对大家都不利啊!孔子就问学生们,谁能去阻止田常进攻鲁国?好几个学生踊跃报名,可是孔子说他们去都不合适。只有子贡请缨,孔子才说好。
子贡先是到了齐国,对田常说:“您现在在齐国的地位还不稳固,如果齐国打败了鲁国,功劳也不会落到您头上。相反,如果您让军队进攻吴国,他们打败了,您的政敌说不定战死沙场,您在齐国没有人能威胁您的地位了。”田常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军队已经到了鲁国边境,怎么办?子贡说:“不要紧,我去说服吴国救鲁国,您就有理由了。”子贡又到了吴国,劝说吴王夫差进攻齐国。夫差早就想称霸,可是他担心越国背后捅刀子。子贡说:“不要紧,我去劝越王帮您一起进攻齐国。”子贡又到了越国,勾践早就想报仇,当然很热情地接见了子贡。子贡说:“吴王想打齐国,可是担心您背后暗算他,准备先收拾您。”勾践很害怕:“那我该怎么办呢?”子贡说:“不要紧,您派一支军队交给吴王指挥,向他表忠心,他就不会怀疑您了。只要吴王离开了吴国,后方空虚了,您就有机会报仇了。”勾践就按照子贡教的去做。夫差真的北上,去和齐国交战。子贡又到晋国,对晋王说:“现在吴国和齐国交战,如果吴王胜了,他肯定会途径晋国,转过来打晋国。您要做好准备,不能让他得逞。”结果,夫差打败了田常的军队后,回师途中经过晋国,被晋国偷袭。夫差狼狈地回到吴国,吴国又被勾践占领了,想救也来不及了。这样,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相互掐架,鲁国得以保全。
那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我们注意,子贡是儒家的教育家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是他对这几个国家的领导人讲话,没有一句是伸张正义的。相反,他都是用利益诱惑他们互相残杀,让鲁国得以幸免。儒家是讲道德的,子贡的做法还厚道吗?
其实,这正是子贡的高明之处。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诸侯他们只想着称王称霸,从道德上讲他们都是小人。包括田常,他虽然也给老百姓搞过小斗进、大斗出的小恩小惠,但那也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子贡非常清楚,在他们面前宣扬仁政,阻止不义战争,是没有用的。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内斗。
当我们身边的社会环境恶劣,防不胜防时,我们就不能死守道德的教条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变通,弱者只有借助强者的制衡,才能自保。
孔子是儒家的祖师,他的教育主要是讲道德。子贡却头脑灵活,是出色的商人,还是优秀的政治家。子贡的这些才能就不是孔子教的,甚至和孔子的教导还有矛盾的地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深得孔子器重。在鲁国岌岌可危的时候,其他弟子请缨,孔子都拒绝了;子贡一开口,孔子马上同意了。孔子并不糊涂,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就需要子贡这样的人去摆平。
孔子教育学生有道德,但绝不会用道德的教条去束缚学生。相反,我们看到孔子的学生很多都有自己的个性,孔子却能够包容。这就是孔子教育的成功之处。
我们今天很多老师就有个毛病,死守教条,把学生教得整齐划一。很多学生本来有个性,有潜能,全部被扼杀了,很多人才就是这样被埋没的。例如,这个题参考答案是这样的,学生有个别词和答案不一样,他说那是错的。这个题学生用的不是他教的方法,他也说那是错的。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太多了。老师就是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那样我们的未来社会才会充满活力。
我们学中国近代史,总是说“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之类的话。这样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国家弱小了当然会受欺负。可是,作为领导人、外交家而言,国家弱小了就应该任人宰割,不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吗?国家弱小了就是借口吗?
子贡的这次外交活动,易中天先生就很赞赏,他说:“谁说弱国无外交?要看你把刀插在谁的身上。”强国之间也是有矛盾的,为什么不能利用强国之间的矛盾,让它们互相牵制,从而保全自己的国家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也很弱小,和美国、苏联比起来,我们差距也很大。为什么中国能够在这些大国之间游刃有余,一步步地使自己免于灾难并逐步发展呢?
外交也需要智慧,没有聪明的领导人、外交家,那也是受欺负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把原因全部归结于国家实力。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