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子贡的外交给我们的启示

导语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非常优秀,是出色的政治家,还是出色的商人,晚年也像孔子一样成了优秀的老师。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很成功的。子贡在外交上有很大的成就,他做过一件很出色的事情,当代的易中天先生都称赞他。

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孔子晚年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活,回到鲁国,准备一门心思教书育人、整理文化典籍。偏偏在这一年,齐国的田常准备进攻鲁国。孔子很担心,鲁国是父母之邦,他和学生们都在鲁国。国家亡了,对大家都不利啊!孔子就问学生们,谁能去阻止田常进攻鲁国?好几个学生踊跃报名,可是孔子说他们去都不合适。只有子贡请缨,孔子才说好。

子贡先是到了齐国,对田常说:“您现在在齐国的地位还不稳固,如果齐国打败了鲁国,功劳也不会落到您头上。相反,如果您让军队进攻吴国,他们打败了,您的政敌说不定战死沙场,您在齐国没有人能威胁您的地位了。”田常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军队已经到了鲁国边境,怎么办?子贡说:“不要紧,我去说服吴国救鲁国,您就有理由了。”子贡又到了吴国,劝说吴王夫差进攻齐国。夫差早就想称霸,可是他担心越国背后捅刀子。子贡说:“不要紧,我去劝越王帮您一起进攻齐国。”子贡又到了越国,勾践早就想报仇,当然很热情地接见了子贡。子贡说:“吴王想打齐国,可是担心您背后暗算他,准备先收拾您。”勾践很害怕:“那我该怎么办呢?”子贡说:“不要紧,您派一支军队交给吴王指挥,向他表忠心,他就不会怀疑您了。只要吴王离开了吴国,后方空虚了,您就有机会报仇了。”勾践就按照子贡教的去做。夫差真的北上,去和齐国交战。子贡又到晋国,对晋王说:“现在吴国和齐国交战,如果吴王胜了,他肯定会途径晋国,转过来打晋国。您要做好准备,不能让他得逞。”结果,夫差打败了田常的军队后,回师途中经过晋国,被晋国偷袭。夫差狼狈地回到吴国,吴国又被勾践占领了,想救也来不及了。这样,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相互掐架,鲁国得以保全。

那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君子不能只讲道德,不讲变通

我们注意,子贡是儒家的教育家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是他对这几个国家的领导人讲话,没有一句是伸张正义的。相反,他都是用利益诱惑他们互相残杀,让鲁国得以幸免。儒家是讲道德的,子贡的做法还厚道吗?

其实,这正是子贡的高明之处。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诸侯他们只想着称王称霸,从道德上讲他们都是小人。包括田常,他虽然也给老百姓搞过小斗进、大斗出的小恩小惠,但那也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子贡非常清楚,在他们面前宣扬仁政,阻止不义战争,是没有用的。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内斗。

当我们身边的社会环境恶劣,防不胜防时,我们就不能死守道德的教条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变通,弱者只有借助强者的制衡,才能自保。

老师要允许学生有个性

孔子是儒家的祖师,他的教育主要是讲道德。子贡却头脑灵活,是出色的商人,还是优秀的政治家。子贡的这些才能就不是孔子教的,甚至和孔子的教导还有矛盾的地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深得孔子器重。在鲁国岌岌可危的时候,其他弟子请缨,孔子都拒绝了;子贡一开口,孔子马上同意了。孔子并不糊涂,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就需要子贡这样的人去摆平。

孔子教育学生有道德,但绝不会用道德的教条去束缚学生。相反,我们看到孔子的学生很多都有自己的个性,孔子却能够包容。这就是孔子教育的成功之处。

我们今天很多老师就有个毛病,死守教条,把学生教得整齐划一。很多学生本来有个性,有潜能,全部被扼杀了,很多人才就是这样被埋没的。例如,这个题参考答案是这样的,学生有个别词和答案不一样,他说那是错的。这个题学生用的不是他教的方法,他也说那是错的。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太多了。老师就是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那样我们的未来社会才会充满活力。

弱国不一定无外交

我们学中国近代史,总是说“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之类的话。这样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国家弱小了当然会受欺负。可是,作为领导人、外交家而言,国家弱小了就应该任人宰割,不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吗?国家弱小了就是借口吗?

子贡的这次外交活动,易中天先生就很赞赏,他说:“谁说弱国无外交?要看你把刀插在谁的身上。”强国之间也是有矛盾的,为什么不能利用强国之间的矛盾,让它们互相牵制,从而保全自己的国家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也很弱小,和美国、苏联比起来,我们差距也很大。为什么中国能够在这些大国之间游刃有余,一步步地使自己免于灾难并逐步发展呢?

外交也需要智慧,没有聪明的领导人、外交家,那也是受欺负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把原因全部归结于国家实力。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0)

相关推荐

  • 不幸而言中

    公元前495年,邾国国君到鲁国朝见,孔子的高徒端木赐(字子贡)在一旁观礼.按古时礼制,两国国君相见时需要授受玉器.邾国小,鲁国大,但邾君将玉器送给鲁君时头仰得高高的,而鲁君接受玉器时脸朝下俯,身段放低 ...

  • 中国版塔列朗,被孔子又损又爱的古代外交之王

    在世界近代外交史上,有一人出任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外交部长,后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第一共和国督政府,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位大佬又摇身一变成为了,拿破仑第一帝国的外交大臣,他同时还 ...

  • 国学笔记: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和蔼态度与人交往,以平常的心应对事物:以古代贤人高尚心志自勉,厚积才能待机 ...

  • 国学笔记||《弟子规》不能代表优秀传统文化

    导语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国学热".人们能意识到让少年儿童接受经典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想法是好的不代表行动也一定是好的.有的学校或其他的机构让少年儿童去读<弟子 ...

  • 国学笔记||经典的事物有哪些特征

    导语 记得前几年,有个长者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记住,能够传承几千年的东西,绝对是经典."老人家说的是书法,其实他也建议我多读<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 ...

  • 国学笔记||我们凭什么还要批判孔子?

    导语 最近,有个阿姨发了一段其他网友批评孔子的话,问我是什么意见.我说,这样的话是偏激的,这样的观点是要不得.其实,网上这样的话很多,看了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孔子是剥削阶级思想 ...

  • 国学笔记||别拿虚幻的事物当作标杆

    导语 我们都知道,传说中的尧.舜.禹.商汤.伊尹.周公等人都是贤人,人们都认为他们统治的时代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从孔子到屈原,他们都把这些贤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梦想着当下的政治能够像古时候那 ...

  • 国学笔记||孔子真的轻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底层人民吗?

    导语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 ...

  • 国学笔记||评判道德,效果比目的更重要

    导语 <吕氏春秋>上有这样一则: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 ...

  • 国学笔记||失去的总被认为是美好的

    导语 读过我写的<别拿虚幻的事物当作标杆>的朋友可能知道,古人给我们树立的有的标杆是理想化的,现实中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那些事物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出现过,或者已经失去了,人们当然会觉得那些 ...

  • 国学笔记||智邻疑子比智子疑邻更可怕

    导语 十几年前,我还是高中生.我们知道,有一年的高考作文就是说,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事物.作文给出的材料就是韩非的<智子疑邻>,韩非的原文是这样的: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