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统一速度最快,是因为对手太弱鸡?

从唐武德元年立国,到武德七年,七年时间,随着高开道灭亡,燕王罗艺奉诏入长安,辅公祏被枭首示众,李唐基本扫清了隋末四处割据的群雄们,基本统一了全国。
纵观几千年的王朝更替,秦始皇嬴政从亲政开始,花了十七年统一天下;汉高祖刘邦从沛县起义开始,七年之后登基为帝,但要真正消灭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实现统一,则还要花上更长的时间;汉光武帝刘秀用了十四年;汉末的曹操征战二三十年,终其一生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
李唐的统一进程是最快的,这也不免让人误解,是不是因为李唐的敌人们太弱?
其实,不是李唐的敌人们太弱,而是李唐的名将们太强了,根本没有为他们留出变强的时间。薛举、王世充、窦建德、萧铣、杜伏威……放在其他任何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都可以成为璀璨的霸主,但在隋末唐初这个“地狱模式”的战局里,他们的发展进程生生地被李唐给掐灭了。
举个例子,就是隋末群雄当中受关注较少的南方割据政权——萧铣建立的梁国。我们来看看它的王朝建国史。
萧铣,乃是兰陵萧氏之后。兰陵萧氏自萧道成建立南齐,再到南梁、后梁,在南朝的统治延续了两百年。萧铣是当年梁武帝萧衍的六世孙。“侯景之乱”后,萧氏蜗居在江陵,建立西梁政权苟延残喘,最后在隋帝国平陈前夕,被隋军攻陷。兰陵萧氏也就沉沦下来。萧铣的父亲早死,家道中落,只能以卖书为生。当萧铣以为萧家东山再起已经没什么指望的时候,隋炀帝继位了,他的亲戚萧氏成为大隋帝国的皇后,他也得到了余荫,被封为罗川县令。
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的校尉董景珍等几个低阶军官合谋造反成功,但是自觉威望不足,听说萧铣乃帝王之后,又宽仁大度,有当年梁武帝的遗风,于是找到了还在做县官的萧铣,希望请萧铣来担任大王。萧铣原本也是一个有野心之人,见隋朝的乱政已经逼得天下叛乱,自己也可以借势恢复梁国的社稷,重现当年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于是欣然同意。萧铣也收揽数千兵马,响应义军。董景珍等岳州叛军与他合兵一处后,萧铣筑坛于岳州城南的洞庭湖畔,告祭上天,自号为“梁王”。在政治方面,萧铣也是懂行之人,告祭的那一天,因有异鸟飞来,于是众人便认为这是上天的祥瑞,所以年号就设为“凤鸣”。
萧铣(感谢张震老师倾情出演)
然而,萧铣的梁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是有缺陷的。他虽然被推奉为王,但是手下的嫡系军队只有当时在罗川县募得的数千人,其他兵权都在董景珍等岳州诸将手上。这些老兵油子出身的将领本来就骄横,造了反之后就更加天不怕、地不怕,看梁王萧铣,往往就觉得是一个摆设,军中事情还是自己说了算。起兵一开始,梁军内部就出现了严重的火拼事件。在罗川县便投靠萧铣的颍川贼寇沈柳生,因为担心与董景珍等岳州义军会合后影响自己的地位,便杀了董景珍派来迎接萧铣的将领。董景珍得知后,又迫使萧铣杀了沈柳生。萧铣在这一场火拼过程中,完全无力控制,只能跟着拳头大的那一边的意思来。
义宁二年(618年),萧铣按照手下众将的意思称帝,宣布恢复当年的梁朝,并设置百官,制度全都依照当年梁朝的旧例。当然,萧铣自己做皇帝还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满足众将的需求,于是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这些“异姓王”全都是拥兵自重的将领,获封为王之后,自然都很满意。
萧铣的唯一优势,就是自己的政治手腕。从称帝开始,一直到武德三年(620年)末,他一直游走在权力的钢丝绳上,在一步步壮大梁国势力的同时,将国家大政逐渐地把持在自己手中。他一边派遣这些有实力的将领四处征战,扩大势力范围;另一边慢慢地在军中“掺沙子”,把这些年投降的前隋将领混杂在各路军中,让他们互相制衡。
攻占江陵后,萧铣马上以回归梁朝旧都的名义迁都到这里,把岳州留给董景珍他们,自己到了新的国都来经营。
这些出身低阶军官的梁军将领们,虽然在行军打仗方面比萧铣在行,但是说到治理地方、管理钱粮,就完全是一头雾水了。萧铣礼贤下士,招揽了岑文本等一些江南士族,让他们加入梁国政权,慢慢地建起了一套钱粮财政体系。而钱粮恰恰是军队赖以生存的根基。萧铣把财权、军粮抓在了手里,士兵吃的是梁国的粮,那众将手下的梁军便不再是将领的私兵。董景珍、雷世猛等这些将领一开始并不懂这些,等到缓过神之后,自己的手下已经依赖上了梁廷供应的钱粮,想要独立已经不行了。
武德三年(龙凤三年)(620年),萧铣顺势下令,休兵裁军,让这些士兵回归田园,命令诸将将兵权交出来,由梁廷统一安排。
这道命令,当然也有无奈的原因。荆楚之地历经了“侯景之乱”,动荡了上百年,再加上隋朝这些年的横征暴敛,国力、民力始终没有恢复过来。梁国众将手下加起来号称四十万大军,实际可能打个折扣,但估计也有十几万人。梁国虽然占据了从岭南到汉水的广大地区,但洞庭湖以南的荆南、岭南地区依旧非常荒芜,开发程度低,确实支撑不住这么多的军力。
但是,萧铣真正的用意,还是削弱诸将势力,将军权统一到自己的手上。但是,这些骄横的众将怎么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休兵,任由梁廷裁撤。萧铣的底气不只是自己这三年来训练控制的嫡系兵力,还有自己控制的钱粮财政大权。要是萧铣不发粮草,那士兵就没东西吃,只有炸锅了。
诸将心中一百个不情愿,晋王董景珍的弟弟素来骄横,此时心怀不满,于是谋图作乱。阴谋泄露之后,被萧铣名正言顺地下令诛杀。而此时的晋王董景珍,在萧铣的政治操作之下,早已不复当年的强势,远远地镇守在长沙。萧铣派人招抚他,但董景珍心中害怕,便联络李孝恭表示愿意投诚。有了董景珍叛乱的理由,萧铣便顺势派遣齐王张绣前去平叛。张绣领兵围城,董景珍溃围而走,被自己的部下杀害。不久,萧铣又以张绣居功自傲为理由,处死了张绣。这两人都是当年岳州起义时的主要将领,他俩一死,岳州派系的将领们再也不复当年的声势,也就乖乖地接受了萧铣的调遣。
历经三年的耕耘与微操,萧铣从一个光杆司令,变成了真正掌握政权的一方霸主,就此全面控制了梁国各军。按照历史的一般演进套路,他就可以沿着长江挥师顺流东下,占领江南,随后北上,逐鹿中原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唐军已经打了过来。
平定萧铣前的天下形势
梁国经历了这几次内部动荡,虽然兵力有所减损,但是兵权就此统一。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那之前的这次内乱也只不过是梁国政权发展中的一次阵痛而已。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萧铣也是能力出众的佼佼者。
做一个比较也许就更清晰了——东汉末年,孙策统一江东花了五年。到了孙权真正整合江东势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的时候,江东势力已经经营了十年之久。而萧铣几乎是白手起家,短短一年多就攻占了荆楚各地,如果再有时间做好内部经营,未尝不能恢复当年江东六朝的声势。
萧铣已经做得很好了,放在三国时期,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孙策才刚刚打到吴郡,占领长江三角洲的时候,曹操已经打败袁绍统一中原,然后带兵向南打过来了。而在实际历史上,曹操还正在宛城和张绣的嫂子搞不正当关系,距离统一北方还没有影子。
这样的铁血手段与权谋能力,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叱咤风云的枭雄。而就像萧铣这样的枭雄,在英雄辈出的隋唐,可能也只能排到第二梯队而已,与窦建德、刘黑闼、薛举、王世充、李密这些人相比,还是略有些逊色。
只怪李唐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短短四年时间,李唐从太原发迹,转眼占领长安,南下巴蜀,到了武德四年(621年)初,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和能力。当萧铣盘算着要趁中原大战之际分一杯羹,还没有准备好时,唐军便连败窦建德和王世充,基本平定了中原。整个天下,名义上只有长江以南没有平定了。萧铣此时就算是想要逐鹿中原,也已经有心无力了。
非我群雄不给力,奈何李唐有高达。
李唐麾下,至少有两大“高达”,第一个天下皆知,就是“一战擒两王”的秦王李世民;而第二个此前一直没有崭露头角,萧铣以后才知道,他是为梁国量身定制的,那就是李靖。武德四年(621年)八月,李靖在夔州阅兵,准备攻打萧梁。几个月时间,萧铣政权就在李靖、李孝恭的高超指挥艺术下,逐个土崩瓦解,被唐朝攻下。
托塔天王李靖
……
抱歉,走错片场了
李靖
不过,萧铣与王世充、窦建德这些群雄,也算是死得壮烈,虽败犹荣,面对着李世民、李靖这样的名将,输得确实不算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