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同李煜一样都是爱好文学的亡国之君,为何评价天差地别

陈叔宝: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在历朝亡国之君的序列中,如果以文学才能言,这陈叔宝大概能挤进前三,排在他前面肯定有南唐后主李煜和隋炀帝杨广,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也许换上那宋徽宗或梁元帝萧绎,也是能说得过去的。

一直以来,对陈叔宝的印象有些模糊,亡国之君自是铁铁的,其他怕只有他的《玉树后庭花》诗,还有就是他躲进枯井中,同两个宠妃一起,被人吊起掳走的故事。

另外就是他的妹妹宣华夫人,先是爱宠于隋文帝杨坚,后来又成了“仁寿宫变”的主角,被隋炀帝霸占,一大滩的狗血之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这首《泊秦淮》世人尽知,说的就是陈后主,恨其大敌当前之时还在歌之舞之,呼儿嗨哟地醉生梦死;然而,从诗的字面上看,这杜大才子将矛头指向“商女”甚是不妥,难道要她们跃马挺枪地去上阵杀敌,才算正道不成,完全没道理嘛,主角是那些观舞之人才对嘛,是吧。

陈叔宝和李煜都被称为后主,一为陈一为南唐,很多人常常将这两人弄混;更为搞笑的是,有些人提问说,为何陈叔宝还被当成了门神,又是将他混为秦叔宝了,这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也能混为一谈,我也真是无语了。

不过,陈叔宝和李煜倒是很有些共通之处,都是亡国之君,又都是醉心诗词的文人,二人亡国似乎同奸臣误国及红颜祸水无关,完全是二人的不作为,尽管最后在敌方大军压境时,都作了抵抗,但最后都是举白旗投降了。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陈叔宝的投降要邋遢得多,有一句很多人都知道的俗语叫“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就是这陈后主。

他是在隋军冲进皇宫后,带着两位妃子一起躲进枯井中,最后是被人用绳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紧紧抱着的三人一起从井中拉了上来,尊严碎了一地。

华夏大地到了陈叔宝之时,已分裂近三百年了,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即南北朝时期,北方在激烈地争斗后,由隋文帝杨坚继北周一统北方。

而南方自东晋后,历宋、齐、梁、陈,只是这陈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陈叔宝接手时,南方经“侯景之乱”后,国力大损,实力已无法同北边的隋朝抗衡了,亡国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陈叔宝自己对此是心知肚明,不过,虽说国力孱弱,但假以时日,如果发奋图强,未必就总是败相,只是自隋朝统一北方后,他便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明天隋朝就要横扫江南,他早已做好随时束手就擒的准备了。

万幸的是,隋朝建立之初,不仅要整顿内部,协调各阶层的关系,解决各种的内部问题,平定各方反抗势力的袭扰,而且还要去应付那时刻骚扰边境的突厥,一时根本无暇南进,这一晃又是多少年过去了。

在这一段时间中,陈叔宝完全是对国事采取放任的态度,他成天是醉生梦死,美酒佳人相伴,诗词歌赋傍身,将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表面欢娱,内心其实痛苦之极。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便是他写的那首被称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诗,是一首典型的“宫体诗”,辞藻极为华丽,不但对景物的描写极为传神,而且对女人的美丽,也让人惊叹,天际是璧月夜夜满,周遭是琼树朝朝新,几上是美酒琥珀光,面前是倾国倾城貌,陶醉在这神仙般的日子里,管它死后洪水滔天。

玉树映佳人,流光增溢彩,他自在位后的几年时间中,整日不是同妃嫔厮混,便是和文臣宴饮,美女和美酒,是他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故而灭了他的隋文帝杨坚说说:“此败岂不由酒?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安时事?

春砌落芳梅,飘零上凤台;

拂妆疑粉散,逐溜似萍开;

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

佳人早插髻,试立且徘徊。

陈叔宝是位作艳词的高手,这首《梅花落》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即使是放在初唐那些“宫体诗”中,也是不逊色任何一首的,这诗写得甚是恣意,一气呵成,对仗整饬,意态圆足,情感绵密,梅花美人相交映,“色、香、艳”俱全,在对女性的描摹技巧上,其精明工巧,让人叹为观止。

而他却也是个多情种,虽时有专宠,但他喜欢的宠妃可是多多,什么孔贵妃王美人也是一堆,多情不寡情,这点同李后主也有得一拼的。

大妇上高楼。中妇荡莲舟;

小妇独无事。拨帐掩娇羞。

当然,后期那“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的张丽华,是他的最爱,以至于到了“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 的地步,连国家大事也“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

张丽华本是龚贵妃的侍女,天生丽质,陈叔宝一见即如遇天仙,无奈年纪太小,难承雨露,所以,他每日猴急猴急地日思夜想,好不容易上得手便宠幸无比,上面这首古乐府《三妇艳》便是他写的十余首中之一。

张丽华不仅冠绝后宫,而且也很有才,聪明灵慧,富有神采,她发长七尺,浓黑如漆,光亮照人;加上举动闲雅华贵,容色端庄秀丽。每当望观瞟视,光彩在眼中流溢,可惜的是,当隋军攻进宫中后,被隋炀帝所杀,一代绝色,就此香消玉殒。

从上述陈叔宝的作为来看,说他是昏君可能不是太合适,也许庸君更妥帖些,他上位7年间,爱惜民力,对百姓还算不错,绝无横征暴敛之行。

他每年都要大赦天下,也重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尽管由于头顶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得他颁布的许多政令都虎头蛇尾,无疾而终,但可以想象,如果是在一个承平的时代中,却是怕也算得是一个守成的皇帝吧。

不过,他的结局还算不错,他被掳去洛阳后,隋文帝杨坚待他很是不错,不仅封他为三品闲职,还时常邀请他参加宴会,而且还怕他伤心,规定只要他在场时,不准奏江南音乐。

一如当年那阿斗的“乐不思蜀”一般,这陈叔宝至少在表面上从未把亡国之痛放在心上,不知是从阿斗处学来的智慧,还是本身就是个得过且过之人,依旧是每日把酒言欢,日“饮酒一石”,以至于杨坚都感叹道:“叔宝全无心肝。”

长相思。怨成悲。蝶萦草。树连丝。庭花飘散飞入帷。

帷中看只影。对镜敛双眉。两见同见月。两别共春时。

他在洛阳一直呆了16年,于52岁时病逝,这在亡国之君中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倘若如后世的李煜那样,成天写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类的诗词,怕是活不了那么长时间的。

不过,我怎么觉得,这其中似乎有他妹妹宣华夫人的一份功劳在里面,因为,当年隋文帝被独孤皇后的重压下,后宫形同虚设之际,不知是什么原因,唯独对陈氏网开一面,使其能够得到杨坚的宠幸,而饥渴难耐的杨坚面对这“性聪慧,姿貌无双”时,对大舅哥示好,应该也在情理之中,是吧。

有些诡异的是,陈叔宝死后,正值隋炀帝继位之时,他一方面追赠陈叔宝为大将军,另一方面又给他谥了个恶号,即“炀”,而杨广自己死后,也被謚为“炀”。

这是天意为之,还是人间的恶作剧?正应了那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只不晓得这隋炀帝九泉有知当作何感想。

也许,从杨广的角度来看,追个大将军的头衔,是作给天下人看的,也是对老爸善待陈后主及宣华夫人的一个交待,毕竟那美貌的佳人儿要弄来同床共枕的,是得罪不起的;而给陈叔宝这“恶谥”,是他认为陈叔宝也只配这一称号。

这其中是否有文人相轻的因素我不得而知,因为隋炀帝也是文才极高之人,他写的那首《春江花月》亦是“宫体诗”中的翘楚,面对这个他满满地看不起,却又在诗坛上盛名远扬之人,弄点恶作剧,也是符合隋炀帝心境的。

如果说这陈叔宝在政绩上一无是处的话,那他在诗歌中所作出的贡献,那是被为学术界所公认的,尤其是在诗歌在格律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一直影响到唐中期,后来的格律诗是在沈佺期和宋之问的手中定型。

巫山巫峡深,峭壁耸春林;

风岩朝蕊落,雾岭晚猿吟;

云来足荐枕,雨过非感琴;

仙姬将夜月,度影自浮沈。

这亦是一首古乐府,名为《巫山高》,自屈原和宋玉后,巫山早已被异化为神女的代名词,云来雨过,也成为“不可描述”的专用词。

不过,陈叔宝这首诗却写得沉郁无比,绝无一点淫荡之感,更无欢娱之情,倒是将女子昼夜难眠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颇有易安那“薄雾浓云愁永昼”的况味。

要说陈后主只会写这类艳词,也有些冤枉他了,他幼时被当作人质扣于西魏,十岁方归南方,后一直是长于深宫,于外面的世界几乎是一无所知,所以,他诗歌题材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然,他也曾尝试着写些“壮词”,如下面这首《饮马长城窟行》。

征马入他乡,山花此夜光;

离群嘶向影,因风屡动香;

月色含城暗,秋声杂塞长;

何以酬天子,马革报疆场。

这是汉乐府的古老题材,早期一般都描写的是思妇怀人之感,这肯定不是陈叔宝所擅长,但他在诗中的描写,倒也没有常见的“情人怨遥夜”伤感,这最后两句还有点豪迈之气,这在他的诗作中是极为少见的。

能写出这样的诗对陈叔宝来说是很不容易了,虽然有隔靴搔痒之感,不脱脂粉之气,却也算得上好诗了,如果要指望他能写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雄壮,怕有点太为难他了。

观陈叔宝的一生,这胸无大志,荒废朝政而致亡国的罪名是跑不脱的,但是,如魏徵所言,作为一个“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之人,接手的一把烂牌,又恰恰值大隋王朝刚刚立国的如日中天之际,要想逃脱覆没的命运那是想也别想的。

在后世有关陈叔宝的诗文中,我最喜欢的是李商隐写的一首《隋宫》诗,因为,他在诗中全无谴责和不屑之感,他从隋炀帝想到陈叔宝,以温婉的笔触写下了幽幽的怅惋之情,其言外之意,无非都是过往,彼此彼此,谁也别笑话谁!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王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我们现在可以指责陈叔宝的不作为,在大厦将倾之时,成天享飞觞醉月,近奸佞宵小,乐佳丽拥怀,书曼词艳语,这足可以将其打入不耻之列,由此来看,他为亡国之君的典型人物,被后人当作反面教材,倒也不冤枉他的。

但他虽荒淫却并非无道,平庸而无暴虐之行,不知稼穑艰难却能减民之负,喜词章而名动百年文坛,我看他就如同看那《玉树后庭花》的感觉一样,恨是恨不起来的,充斥心中的,是一种同情和无奈之感。

现在之人,对南唐后主李煜的感觉亦是一样,全部的情感都是同情和理解,早已忘却了他同这陈叔宝一样,半斤对八两,而这二人在后世的待遇却有着天差地别,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为这陈后主鸣不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