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纯蓝墨水:饱蘸笔墨抒真意,大好河山入画来 --为大山先生诗集序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87】

饱蘸笔墨抒真意,大好河山入画来

——为大山先生诗集序

河南郑州     纯蓝墨水

大山先生准备把最近一年来的诗作出个集子,嘱我给作个序。我视此为一次荣幸和学习机会。
从诗歌发展史看,先秦较为看重,因此有了《诗经》。诗书礼乐,是学子必修课。官方亦有诗歌采风机构。汉代大为发展。诗词歌赋大行其道。因此有了《古诗十九首》《乐府诗集》等。唐代诗歌达到鼎盛,名人辈出,闻名天下。唐诗也成为靓丽的名片。逮至宋代,诗有些式微,但作为“诗之余”的词蔚为成风,延续强势。元明清以降,诗渐次衰落,但已近尾声,强弩之末,仍勉力维持。五四运动后,现代诗新诗(包括欧化诗、朦胧诗等)流行。当代,由于电视、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发展,不独诗歌就连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样式,都受到了严重冲击,连生存都变得困难起来。原来很时髦很大众很荣光的诗,也被人边缘化甚至看不起了,越来越小众化(只限于文人自我陶醉自我欣赏)了。
大山先生近来既写诗,也写词。以诗为多。颇有一些功力。他的诗以五言居多,且是近体诗。诗多中规中矩。也就是说,还是讲究章法的。近体诗更讲究诗律(唐以前的古体诗,对格律要求稍微宽泛一些)。也就是平仄、对仗、押韵、用典等。这些,大山的诗都做到了,颇合诗法。但是,他也很注意古人提出的“不以辞害意”的原则。这是说诗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大凡为诗,不可不遵循诗法,又不可拘泥于诗法。故作诗,既要遵从诗律,又不可太死板硬套。这是我们现代人作诗需要借鉴的。否则,我们现代人模仿古代人的诗,古代不古代,现代不现代,成了四不像,那么就是失败的诗作。
诗讲究个抒发真情实意。眼到心到,心到意到。一切景物尽入眼中,经过视觉又到心中,经过内心思考加工,与情意引起共振,再通过文字高度凝练表达出来。这就是诗。大山先生的诗显然是做到了这一点。他的诗看起来很普通,但仔细读来,再稍加品咂,就立马觉得很有韵味。感情真挚,内容丰富,表达晓畅,感情真挚,是其最大的特点。
大山先生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写风花夜月。不得不说,他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不是民国时期那种风花雪月派。但他确实是对夜了月了涉及较多。难道他是故意吟风弄月招蜂引蝶的吗?这里有个情况需要交待一下。大山先生往往是在晚饭后出来活动,故与夜与月打交道颇多。他写夜了月了比较多,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我经常与他开玩笑,说他是个夜行侠,是吟咏夜了月了的专业户。不得不承认,他对夜了月了的观察是认真的细致的,视角是独特的,这是一般人所忽略的,因此感悟体会也是深刻的耐人寻味的。相反,他的诗吟咏风了雨了夜了月了花了鱼了,赋予了这些普通物象以特殊的意义,让我们领略了郊外和农村田园诗般的韵味,仿佛到了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中。
下面管窥一下大山先生的诗词吧。
《细雨杂兴》(2020-7-30):
鱼戏动青荷,
花静人心闲。
雨细湿华发,
风轻迷水烟。
蒙蒙眼前路,
昭昭云连天。
身处嘈杂境,
悠然地自偏。
首句有江南可采莲诗鱼戏莲叶间的味道,发人雅兴。次句以花及人,比兴起,托人清闲自在。首句动,次句静,一动一静,相得益彰。三句写雨,雨来添闹趣。四句写风,烟云迷离,景也。五句写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六句写云,昭昭云天,如若浮云。仰头一个天,俯首一个地,上下自如,大开大合,何等气魄!七句写实自况,身在闹市,嘈杂烦心。末句尤妙。有了一个大胆的发现,喟然长叹,就是可以在地处偏僻的地方悠然自得。“悠然”句有“悠然见南山”之美。颇有陶公之风。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令人羡慕的城市人,惬意地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冒着蒙蒙细雨,微风抚动,观荷赏花,钟情痴迷于田园之中,流连忘返于天地之间,优哉游哉一白发老者,是多么陶醉呀!我们都被感染了!--会情不自禁由衷地呼唤:到自由自在的的乡间去,到美轮美奂的大自然去!
《野外寻凉》(2020-8-5):
畏暑寻树蹊,
雨来送清凉。
蝉鸣扰思绪,
风湿透衣裳。
傍水蒹葭密,
圆漂芙蓉长。
行到僻静处,
闲看鸟低翔。
这首诗基本上是写景。但借景抒情,情由景生。寻寻觅觅,找树荫乘凉,及时雨来,顿觉清凉。蝉声聒噪,扰乱思绪。风裹着雨,湿透衣裳。蝉风带雨,有些扫兴。水草密密麻麻,傍水而生。芙蓉繁茂,叶圆飘摇。看到这般美景,心情不免好了起来。那些烦恼之事,就烟消云散了。曲径通幽,来到人迹罕至偏僻处,以为没啥可看了,谁知这里有鸟儿,在低低飞翔。令人眼前一亮。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于是,便悄悄驻足观看,似乎忘记了一切。这里才是天堂。末句一个“闲”字,非常之妙,令人遐思,耐人寻味。此乃诗眼也。是我们理解该诗的纲,可以提纲挈领。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闲庭信步,忙里偷闲,闲情逸致,闲敲棋子落灯花,文人雅兴。摆脱世俗,走出书斋,不失为一着颐养天年的好棋。这样,一个本来因为酷暑而烦恼的人,看到眼前这般美景,一切都释然了,通透了。
《菩萨蛮》(2020-8-7):
秋来春去霜鬓成。诗酒年华杯莫停。溟上新月橙,星伴一丝风。
孤鸟又盘桓。蝉鸣柳树尖。趁老识书趣,登高空如碧。
这首词风格有些不同。上片末二句写景,下片前二句写景。新月当空,繁星点点,风来助兴,伴一老翁。孤鸟盘桓,蝉鸣树尖。睹物思人,有些伤悲。上片头二句,感叹岁月不居,转眼两鬓斑白,不妨狂放不羁,一边把酒,一边吟诗。这是李白诗风。下片末二句,老来开悟,要活个清醒明白,人生并非一场空,一边识书伴书,一边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满眼浮云蓝天。退一步海阔天空。整片词有些感伤,人生白马过隙,说长也长,说短亦短,此乃人之常情。正如东坡所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生苦短,但也不能消沉。因此,振作起来,诗书情趣,乐山乐水,登高望远,游历山川,莫负年华,不虚人生此行也。这就是读此词得到的收获与启示。
和旺先生是大山先生的发小、初中高中同学,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酷爱书法,很有造诣。自古诗书画同源,互相渗透借鉴。和旺先生与大山先生同好同志,非常支持大山先生诗作结集,欣然尽心尽力将大山诗作撰写为书法作品,篆隶楷行,各体皆备,挥洒自如,自成一家,颇见功力,使诗作与书法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增辉不菲。这种诗书合璧的清新形式尝试和探索,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使我们在欣赏到大山先生的诗作精妙的同时,又领略到和旺先生的书法魅力,是愉悦身心的艺术享受的二重结合。
纯蓝墨水2020年8月13日于郑斋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0)

相关推荐

  • 清初诗坛盟主之代兴——王渔洋与钱牧斋

           王渔洋一生交往的人物不计其数,乡党.姻戚.宦僚.诗友,种种人物给他的人生以不同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钱谦益.牧斋一诗一序对渔洋备加称赞,许其与己代兴,俨然付之传法衣钵.这对日后王 ...

  • 余光中走了,乡愁却带不走

    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走完了90年光阴,告别了天下读者. 余先生最能引起两岸人民共鸣的佳作当属那首<乡愁> ...

  • 八大山人这水墨册子,静逸超然

    朱耷<山水花鸟书法册>十七开 水墨纸本  29.0×22.0 cm 朱耷(1626-约1705) 字雪个,号八大山人 明朝宗室宁王朱权后代 祖父.父皆能诗善画 从小耳濡目染,八岁即能诗 善 ...

  • 无想斋诗集选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无想斋诗集选 无想斋,留社社员,婺社社员 示女 汝今名可可,此是汝之家.汝不通言语,吾是汝阿爹.酣卧占半榻,宛然树丫杈.中夜时一起,惟解唤咿哑.或缓声扑棱, ...

  • 著名画家伊和君作品专辑之十七:意境含蓄,画风清逸高雅

    伊和君,山东郓城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文博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副院长,196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后一直勤于书画,淡薄名利,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

  • 【西南作家•评论】黄大荣/撒向大地都是爱——关于诗人杨清海诗歌创作谈片

    西南作家·诗歌评论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索成安:妈妈,万岁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妈妈,万岁   河南洛阳       索成安 睁开眼时 你在眼前 闭上眼时 你在心间 抬头望天 你在天上 低头看水 你在水间 就连睡眠 你都常常在我的梦中出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改红:母亲的歌谣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母亲的歌谣 河南内乡    李改红 今天是母亲节,我又梦见母亲了.   她端坐在门前的凳子上,上身着深蓝色外套,下穿黑色裤子,一张枯槁清瘦的脸,一头花白的短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罗明军:温 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温   暖   湖北黄陂        罗明军 为了搭乘早高铁去南方城市出差,因为方便.经济.快捷直达高铁东站的缘故,我选择了城市BRT快速公交早班车.来到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苏相群:母 亲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母 亲 河南邓州       苏相群 这个夜晚热得叫人难以入睡,不论侧睡卧睡.纱窗外时时传来沙沙的虫鸣声,玻璃窗上摇曳着春末的树影,我翻了翻台灯下的日历,谷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树东:清明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3] 清 明  河南西峡    李树东 清明的风 和您走的那天一样 刺骨般寒冷 细雨也如期而至 那么直白 想生一盆火 驱散这风雨 却想起您总是说 不冷 妈妈的新居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树立:母亲的遗照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3] 母亲的遗照 河南西峡   李树立 母亲节快到了,以前我觉得这时节给母亲打个电话问问,或者跑回家看看,是一种开心的事.可今年心情格外沉重,妈妈离开这个世界已经 ...

  • 【中州作家】冀潜:浅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之美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1]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之美  河南邓州       冀 潜 上世纪二十年代, 闻一多提出一种诗歌鉴赏理论,认为诗歌需要具备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理 ...

  • 【中州作家】杨谷仔:背影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1] 背    影 江西上饶       杨谷仔 每天早上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收银系统,做一些准备工作,紧接着就是准备午饭的食材.不早些把饭菜做好,中午根本 ...

  • 【中州作家】顾汉霞:天山深处塔村行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1] 天山深处塔村行  河南南阳     顾汉霞 五一小长假再有一天就过完了,先生说,听说温宿塔村景区不错,我们今天去领略一下风光.于是我们驱车开启了塔村自驾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