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 | 看一匹青色马的驰骋
【往期回读】
扬州 张庆
作者张庆先生,扬州人。江苏省作协会员,扬州市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设有扬州文艺家张庆工作室。个人著有《古城情思》(摄影/散文诗集)。
上午快递到手,打开一看,青色硬壳上印有“青色马文存”字样,套中三册文集,分《烟火》《望乡》《拾穗集》,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慧骐属马,早就过了耳顺之年,给自己的新作取此名字,自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我与慧骐老师都是原苏北农学院的子弟,我和他逐渐熟悉,有赖于他的弟弟慧骏作为中介。我和慧骏在职大读书时是同窗好友,几十年来,从未断过联系。由于爱好文学的缘故,弟弟向哥哥提起了我,我曾经写过一篇《七平方米的小屋》,发表在《扬州晚报》,写的是他家带给我的回忆,这给哥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我为兄弟间的一次相聚写了诗歌,哥哥看了还特地推荐给《金陵晚报》发表。
慧骐文集中的第二册《望乡》,大都写的是亲人、家园、童年和少年之事,因为曾经同在学校大院住过,我对情况较为熟悉,因此读来感到尤为亲切。那时农学院员工及家属的宿舍统称为村,他住在一村,过了一条二道河,就是我所住的二村。读中文专业时,我常常去他家玩,那时几个哥们为了文学梦,海阔天空聊大天,故而认识他的父母和家人。他的妹妹还是我初中同学,只不过男女生之间好像并无交往,所以见了面也只是点头打个招呼而已。到了毕业四十年才又欢聚一堂,那是后话。
记得他弟弟房间里墙壁上留有空档作为书架,放着好多电影剧本的单行本,弟弟说这都是哥哥推荐的。慧骐当时已经因写作而小有名气,常常发表散文诗,后来他与弟弟合作,陆续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这都是哥哥为了带着弟弟往文学道路上前行而作的努力。过了几年,慧骐调往江都工作,就很少听到弟弟提及哥哥的创作动态了。
我粗略翻阅了《望乡》,其中的《咀嚼童年》、《扬州酱菜》、《永远的母亲》、《那时中秋》等篇章将逝去的过往又拉回到我的眼前,确实,“童年是一张有来无回的单程车票”,可谁的童年不值得回忆,又怎么会轻易忘却?慧骐因接待挚友,挚友陪着母亲游玩金陵,他因之想到自己的母亲,读来特别令人感伤。我记得他的母亲极少言语,看到我们去玩,只是慈祥地笑笑;还记得他的父亲,身材魁梧,声若洪钟,笑声爽朗而极易亲近。慧骐写《那时中秋》,“觉得中秋节真好,让我们吃上这么多好东西,还看到了这么美的亮月儿”,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自在意料之中。
慧骐高考时作文写的是百行诗歌,获得本地语文最高分,这与他坚持诗歌和散文诗创作不无关系。这套书是散文,其中自然不乏诗意的描叙和抒情,因而体现出特有的文学个性,给人以美的阅读享受。他将情感吸附在对往事的点滴描摹之中,使得文字更显真切,直叩读者心扉。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散文诗习作,也是受到慧骐的影响,因为我们常常私下里在说,谁谁写的散文诗好呢!
接下来是春节,这段时间《青色马文存》正可与我相伴。我会如同慧骐《咀嚼童年》一样,再三好生咀嚼这套书的个中意味,更好领略一匹青色马的驰骋所带给我的美妙风景。
【参阅】 王慧骐,当年从江都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