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双棉布鞋》董凯
祖母手艺精巧、勤于针线。我们一家人的鞋子,大多是由祖母制作的。家里有一个针线盒,那可是她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针头线脑、剪子顶针、线团布条……在农村的乡下,冬季是个农闲季节,也是祖母最忙碌的时侯,她要趁这些闲暇的日子,多给家人做几双棉皮鞋。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祖母开始飞针走线、挑灯夜战,用锥子纳鞋底,用手针缝鞋帮,这一针一线做成的棉布鞋,瓷实耐用、舒适养脚。
长时间的拿针捏线,祖母练出了一手“绝活″:昏黄的灯光下,祖母一手拿着针、一手捏着线,几乎是不瞅不瞄、一穿一个准。当然,祖母飞针走线时,也有失手的时候,有时,由于她一不留神,她的左手被针扎破、流出血来,于是,她便将手指含在嘴里吸吮,然后接着做针线活。
祖母做鞋的工序流程,让我的记忆十分清楚:首先需要鞋样、鞋底、鞋帮底样,二者相互协调、最终合在一起:收集零碎的布头,然后做成浆布,用糨糊将它们一层一层地糊起来,拿到外面晒干,再比照鞋底、鞋帮的牛皮纸样,将大块的浆布用剪刀延着鞋样的边缘剪下来。鞋底需要多层的浆布组合在一起,这样做成的鞋底厚实耐磨、穿着舒适。做鞋底是最辛苦的:由于鞋底厚,针扎不透,就得先用锥子先在鞋底上扎眼儿,然后用针将麻绳儿穿带过去。这样纳成的鞋底针脚密实、均匀,做出鞋来也结实耐穿。
我上小学时,在农村的乡下,学校离家3里多地,每天上学都要走上一段时间,如果赶上阴天下雨,真是苦不堪言。那时的乡下村屯都是土路,雨后道路泥泞,走进校门时,鞋子上沾满了泥浆,每当这时,祖母在我上学前,总会在书包里,给我装一双布鞋,让我到学校时换上,顿时,我那双冰冷的脚,瞬间暖和起来。那时的冬季,天气特别冷,戴着棉帽子、穿着棉鞋、戴着手焖子,手脚冻得像猫咬。有许多小朋友的手、脚上都生了冻疮,我的手、那却一点也没冻。这让小朋友们十分羡慕。每当我看到小朋友们,向我投来的目光,我的心里有一种自豪感、幸福感。
1973年,我到镇里念初中,祖母看着我穿一双旧棉鞋,她怕同学们嘲笑我,便熬了几个通宵,为我做了一双新棉鞋。开学那天,我穿着祖母为我做的新鞋去上学。那天晚上,我在宿舍收拾行里时,意外发现箱子里还有一双新鞋。我晓得,祖母是在担心我,害怕在冰天雪地里弄湿鞋,才为我准备了一双新鞋。白的千层底,黑的鞋帮面,黑白纯正,这一针针、一线线做出的棉布鞋,深藏着多少祖母之爱啊!那一刻,我的双眼湿润了。
穿着祖母做的棉布鞋,我一路前行。毕业后,我先去学校教书,后到机关任职。从那时起,我很少穿祖母做的棉布鞋了。有时下基层、到田间,脚上磨出了水泡。我突然想到祖母做的棉布鞋,如果当时穿在脚上,一定会感觉很舒服。
真的没有想到,我与祖母好像有一种心灵感应。当祖母知道了这个消息,时间不长,就托人从老家为我捎来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双崭新的棉布鞋,还有她亲手做的绣花鞋垫,垫在鞋里软和、舒服极了。此刻,一种温暖感、亲切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当我细细品味祖母做的棉布鞋,看似平凡、普通、粗糙,可那鞋上却带着我少时的温暖阳光、泥土的芳香。这一针一线里含着祖母的手温,给我以无微不致的温暖与体贴。穿着祖母为我亲手做的棉布鞋,让我脚踏实地走在人生路上……
2021.10.4.12.44分于盘锦
原创作家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