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并非尽皆阳虚

怕冷并非尽皆阳虚,我用我的经历告诉你,附子并非是怕冷的最优选择

‘怕冷就是阳虚’、‘怕冷就用附子’,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符合中医辩证思维的,通常情况下,遇到了怕冷,除了温阳,中医还会怎么办?

①如果患者,在怕冷的同时,还面色苍白、唇青面紫、蜷卧、下利不止、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的话,我会采取回阳救逆的思路。

②如果患者,兼有恶风寒、头痛、不出汗、关节疼痛,并且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的话,那我会把辛温解表,疏散寒邪当作治疗的重点。

③如果患者,怕冷不超过腕、踝关节,兼有身热气粗、心烦面红、口渴想喝水、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的话,那么,清热生津就是我的侧重点。

④如果患者,是手指、脚趾冰凉为主,同时呼吸气粗,、胁肋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的话,那我会从行气开郁入手。

但是我曾遇到过这么一个病人,他不单单是怕冷,畏寒,后背也冷冰冰的,带着左肩膀一起凉。另外,还伴随着心悸、心慌,有的时候,哪怕是身体一动弹,就开始心慌了,整个人看上去也是十分的困倦乏力,舌质淡嫩、苔白腻,脉滑,左上腹部有振水声。

这个病人,该怎么办呢?我开方:茯苓、桂枝、白术、附子、丹参、瓜蒌、薤白、炙甘草。

而结果就是6剂之后,症状大大缓解,前后一共用了20剂左右,症状全部消失。

为什么要这么开方?其中有什么深意?

首先啊,我仔细询问后发现,他怕冷是从心梗抢救过来之后,才患上的,也就是说他的心梗病史,和他怕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①舌苔白腻,脉滑,振水声可闻,是不是就说明了,体内有痰湿水饮之邪?

②痰湿水饮之邪,如果上犯于心,是不是就会心悸心慌了?

③如果痰湿水饮之邪,阻遏了阳气的布散,那是不是就会四肢不温,畏寒怕冷,后背发凉?

④当阳气被阻遏了,不能鼓舞身体,是不是就会乏力倦怠了?

而痰湿水饮之邪,它的源头在哪呢?除了生活习惯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心梗病史,心梗,伤了心阳和脾阳,会让湿邪聚生。

那么这时候,我要做的,就是把痰湿水饮化散掉,把阳气放出来,这就是中医中医治病的方式,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晓了来龙去脉,才能有的放矢:

茯苓健脾利水,桂枝行阳化湿,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固护中焦,佐桂枝辛甘化阳,佐白术健脾益气,崇土制水,这是第一部分,目的在于化水湿痰饮。

但是,我又在此基础上,加了附子、丹参、瓜蒌和薤白,因为患者水湿痰饮的根源,在于心梗,所以,我用瓜蒌薤白化痰饮,通心阳,开郁结;丹参活血化瘀;少量附子,可以鼓动生生之阳气。

我经手的这个患者,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回阳救逆、行气开郁、辛温解表等,并不能解决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理论是死的,思维才是活的,患者并不会按照理论,一尘不变的得病,若是不仔细的辩证,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无异于隔靴搔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