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是所有人的一部分所有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最近有一部韩国悬疑电影《电话》,再次按摩我的想象力和兴趣爱好。跟《万能钥匙》和《伊甸湖》违反老规矩一样,大结局是悲观的,但这是艺术表现形式,没什么问题。而这部电影借助的概念是穿越时空,跟《海市蜃楼》也一样,都是只能靠过去改变未来,区别在于这里的过去是邪恶的反派,永远有优势。不过我今天并非来写影评,想说的是个体改变历史这件事。
现实中不存在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但依旧会进行个体历史改变的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通过现阶段选择来移动未来趋势,俗称“改变未来”,还有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性格、行为、见识乃至长相等等有区别于过去的人生阶段过渡和转型,也就是成长等形式。过去是不可避免的,从来不存在例外,毕竟人就算不现实地固定任何外界因素靠本身的物理反应同样会变成新的个体,所谓“忒修斯之船”。
在日常,外界因素的影响远超个体本身物理反应,而且个体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被包括在外界因素内。再有主见的人都必须参考社会,就算这样也可能犯错误。按照我以前给出的概念——具体怎么说的我懒得翻看草稿——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的存在不仅是作为我们本身,还包括我们能参与的到的任何事项和领域,比如社交媒体、人脉圈和群体决策等。
按照这个逻辑的话,可以归纳出一句话:所有人都是所有人的一部分所有。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曾创作过的一句哲学,“他人即地狱”,原理就是个体会受到旁观者影响。面对不同群体和个体,自我的思想行为输出不会一致。甚至面对相同群体或者个体,在时间和事件干预后,自我的思想行为输出也会不一致。到底怎么变化,这个必须结合现实才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话,外界已经演变到可以联合构成“我们”更具体是“我”。
可以参考小说来理解,当作者要表达角色性格时,通过事情和态度来定位最厉害。现实也是这样,性格、本事、境界和人格魅力等等任何优势和特征,就是事情的集合。善良、强势或者厉害,从来都是动态存在。构成个体的关键,除生物学角度给出的最客观总结,还有这一系列概念。
但不是说我们要跟随外界来操纵自己,以取悦其他人活着。每个人都有不同范围的交际圈,普通人大概会积累到工作几年后停止增长,后续进入生活的都会被归纳到原来的系统中。在这些交际圈中,我们会因为升职或者转型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交际圈看起来宏观,但其实两个人就能走完流程,所以数量庞大,而且部分会死亡。交际圈死亡就代表我们某个阶段的形象毁灭,体现为老熟人失去联系或者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彼此相关的那部分彼此,同样没动静,永远不会被激活。毕竟即便相逢,再见即初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