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17件绝世宝藏,至今无法超越!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

1977年9月,在湖北随县东团破,解放军空军某部在扩建营房开山炸石时发现地下有褐色泥土,施工单位的王家贵、郑国贤和向县文化部门通报,但是没有得到重视。此时墓葬的车马坑已经有一些青铜文物出土,被施工工人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此后王家贵三次赴县城请来专家勘察,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78年5月11日,文物考古部门开始挖掘,5月17日大墓被开启,发现椁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开始抽水排水。21日发现一个直通椁板的盗洞,23日水位下降,曾侯乙编钟露出水面6月底野外清理首战告捷。

通过出土鏄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曾国一位名字叫做“乙”的君主之墓葬,故称曾侯乙。据考,墓主人姓姬名乙。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为国宝。

1、曾侯乙青铜编钟

编钟,可谓中国古代的钢琴,乐器中的王者。组成部分众多,音色优美,每个编钟上的细节,精细到让人吃惊。

编钟是我国古代最庞大的乐器,共64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总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

距今2410余年,虽然2000多年过去,但是乐器本身的魅力并未消退,它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考古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钟演奏出各种中外名曲,无不惊叹音色优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种乐曲,另世界音乐界震惊,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它很高调的奏响过四次:

第一次奏响:1978年

曾侯乙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赶到随州,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1978年8月1日,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了它那浪漫的千古绝响。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为落幕。

第二次奏响:1984年中国成立35周年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邓小平天安门广场阅兵,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响:1997年香港回归

1997年香港回归,在中英政府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嘉宾,欣赏了由音乐家谭盾创作并指挥、用湖北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的大型交响曲《交响曲1997:天地人》,雄浑深沉的乐声,激荡人心,震撼寰宇。

第四次奏响:2008年奥运会颁奖乐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被称作“金玉齐声”,由古编钟原声和玉磬的声音交融产生,以形成“金声玉振”的宏大效果,与奥运会“金玉良缘”的设计理念一致。

还是不得不感叹古人的高超技艺,和追求细节的精神。

2、内外棺椁

墓主棺规模巨大,分为内外棺两层,出土时重约9000公斤。

外棺为长方形的铜木结构,是在青铜框架上镶嵌木板,再用彩漆绘成。棺的下部有10个蹄形铜足,上面有12个铜榫,此端档板有一小门。内棺用大型厚木板制成,外壁绘有执戈的人面兽身和人面鸟身图案。这种青铜骨架的木棺在考古发掘中尚属首见。

棺椁外的图形再一次感动了我们,古老且生动、有趣并且充满生命力。

3、青铜尊盘

尊盘是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成的一套酒器,尊是盛酒器,盘是盛水器,尊置于盘中,也是用来冰酒或者温酒的。

4、大尊缶

尊缶为古代盛酒器,这件大尊缶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大尊缶出土时,里面还存有酒液。历经二千四百多年没有泄漏,可见缶的密封性之好。

5、建鼓铜座

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

6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既是一件可作实用的器具,更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出自西室陪葬棺,应是其中一位陪葬女的心爱之物。器物的腹部两侧分别绘有撞钟与击鼓舞蹈图案,是反映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及绘画艺术的罕见的材料。

7、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

食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

这两边把手很显雕工(要多长时间,一个放酱的要不要这么奢侈,哈哈~)

8、金杯

9、四鹿角立鹤

通高143.5、高110厘米。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

此器造型别致,是一件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把鹿角插入鹤头,将二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古人把仙人乘车叫“鹤驭”、“鹤驾”。此器出于墓主人棺侧,可能反映了死者成仙升天的思想。

10、彩漆木雕梅花鹿  

出土时与笙、瑟同处,头插真鹿角,其腿的上方留有一方孔,原装有一物,可能是一面小木鼓

11、七青铜冰鉴  

它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2008年奥运会所设计的缶阵造型,其原型就来自此。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此铜鉴缶。

12、世界最早的二十八宿天文图——战国黑漆朱绘星宿图衣箱  

楚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

这件衣箱通体彩绘,环“斗”字一周书二十八宿名称,是我国迄今发现记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称,并与北斗、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实物资料,说明我国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体系。它也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二十八宿体系的国家之一。

13、八云纹金盏(含金漏匙)

至迟到商代时,我国就出现黄金制品,但多为一些片饰。而此盏是仿铜的金制容器,反映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这是目前所见我国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1件。

14、十六节龙凤玉挂饰

据说这是一气呵成雕刻成的,要知道工匠错一下整块料就废了,或者是在雕刻细节的时候有一个小细节出岔子,整个作品都前功尽弃,由此推断这个工匠的功力。

15、透雕龙纹玉璜   战国

全器共透雕出4龙6蛇

16、金镇   战国

用器。镇顶有环钮。器身饰变形龙纹、重环纹、变形龙凤纹、云纹等

17、铜盖豆食器。

在祭祀与宴飨中,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繁缛纹样给人带来了极致的审美快感。让人感叹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做到的,明石设计的一位设计师无意来了一句:做不好是要被杀头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