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瑶:儿科方】
董廷瑶(字德斌,号幼幼庐主,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1903年生,卒于2002年,上海市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主任医师)
幼承庭训,得父祖亲授,勤诵经史子集,唐宋范文,进而能文作赋。15岁起严父亲自督教医经典籍及汉唐方书,精读《素问》、《灵枢》、仲景学说,继而各家学说。又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董廷瑶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学验丰俱。其主要学术论点可概括为九要: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度。九点环环相扣,在临床初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董氏强调明理,认为医者务必掌握生理病理、脉舌之理、方药之理等整套医理,明理方能识病,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中医的诊治规律,为诊治疑难病症提供思路。辨证求因是中医治病的关键,通过四诊,从外到内,见证推理,以常衡度,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立法选方配伍,丝丝入扣,对症下药,每获良效。又书“小儿用药六字诀”,“轻”居首位,提出幼儿芽嫩弱质,脏气清灵,随拔随转,药石治病,用量宜轻,中病即止,毋犯胃气,贵在清灵平和,故其处方轻灵,又每获奇效。最后指出疾病之发生发展有常有变,小儿阴阳两稚,病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传变多端,病变则法也当随之变。尝云:用古法治今病,不能泥古不化,所谓“检谱对奕奕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谆谆教诲后辈,必须熟读经书,揣摩医理,临证细审详察,掌握九诀,明理识病,辨证求因,见微知著,方不致误人儿矣;反之,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董氏儿科历史渊远,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
第一代:董云岩(1798—1876年,享年78岁)。
第二代:董丙辉(生、卒无从考证)。
第三代:董水樵(1857—1920)字乾增,号质仙,堂名四勿轩,户名“隆盛房”。
第四代:董廷瑶(1903-2002)。
第五代:董维和,(1919-1972)字味和,号纯学。宁波鼓楼联合诊所(现为海曙区鼓楼医院)任副所长。历任宁波市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兼第四届政协委员,五届人大财政预算审查委员,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市卫生科普模范积极分子,浙江省名中医。
第六代:董幼祺(1953、2-至今)现为浙江中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宁波市名中医,(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教育会中医儿科分会常务理事,第七—第十三届宁波市政协委员,曾任宁波市青年联合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第七代:董继业(1982-至今),目前正在努力做好继承整理工作,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锻炼成熟,为今后在中医儿科领域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董氏儿科不但代有相传,至今已七代,继承发扬,而且董氏儿科所带的学生遍及海内外,他(她)们不但继承了董老的学术经验,而且各有特色,学验俱丰,在中医儿科届享有较高的威望。
1.金粟丹
【处方】制胆星100克,明天麻100克,乳香100克,代赭石(煅,水飞)50克,全蝎50克,麝香0.5克,白附子50克,冰片0.75克,白僵蚕克
【主治】研极细末,水泛为丸,金箔为衣,1克/次
【主治】急惊风
2.温脐散
【处方】肉桂1.5克公丁香1.5克广木香1.5克麝香0.15克
【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主治】小儿肠麻痹
3.加味桂枝汤
【处方】桂枝、甘草各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
【用法】每剂煎1次,约小半碗,分2次温服。本方味不苦,患儿喜饮。
【功效】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主治】体虚汗多,纳呆厌食。症见厌食,偏食,不思饮食或拒食等。初起多无精神及全身症状,久则伴有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烦躁多汗、体弱多病及生长发育缓慢。
【加减】见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如舌红苔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斟酌选入;鼻衄加白茅根、藕节;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用泻剂;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另作化裁。
4.金箔镇心丹
【处方】朱砂、琥珀、天竺黄各9g 胆星、珍珠各3g 牛黄1.5g
【用法】共研末,蜜丸,朱砂为衣,1料分30天服。可服3~4料。
【主治】癫痫、惊悸怔忡。
5.金箔镇心丹
【处方】移山参4.5g 茯神6g 紫河车、琥珀、珍珠、制胆星各3g 甘草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此为1料,分20天服。可服3~4料。
【主治】癫痫属元虚久病,痰火初退,形神不足患儿。
6.疳积验方
【处方】甲方:煨三棱、煨莪术、炙干蟾腹、炒青皮、广木香、佛手柑各6g,胡黄连、陈皮各3g 醋炒五谷虫、焦山楂、炒莱菔子各9g。
乙方:米炒党参、炒青皮、陈皮各5g 土炒白术、茯苓各9g 清炙甘草3g 神曲、醋炒五谷虫各9g 煨三棱、煨莪术各5g。
丙方:米炒党参、陈皮各5g 土炒白尤、茯苓、淮山药、炒扁豆、醋炒五谷虫、神曲各9g 清炙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煎服,逐步由甲方消法为主过渡到丙方调补为主,约1月左右可基本痊愈。
【主治】甲方以消为主,适用于疳积已成,腹部膨硬,而形体尚实患儿,乙方半补半消,适用于疳积已久,体质较虚,或服消疳药后其疳渐化患儿。丙方用于疳疾渐趋痊愈之时,调补为主。
【备注】治疗疳症在服用上述汤药的同时,必配合点刺四缝穴,使出稠质粘液,间日一次,直至无液仅血为止。并应忌食零食、冷饮、豆制品及麦类制品1月。
7.熊麝散
【处方】熊胆0.9~1.5g 麝香0.03~0.06g,【用法】制成末,每日一剂化服,以2~3天为度。
【主治】小儿腺病毒肺炎,稽留高热。
【备注】本病属肺炎重症,壮热不退,咳逆气促,是为温毒内犯,痰热壅郁,故创制本散,取熊胆泻火清心开郁,麝香开结解毒平惊以急救,然应中病即止,虑其香窜过正。
8.定惊丸
【处方】制胆星、明天麻(姜汁炒)、乳香各60g 代赭石、全蝎(去尾足,汤泡去盐泥,晒干炒研)、白附子(土炒)、白僵蚕(炒)各30g
麝香0.6g 冰片0.9g 钩藤、龙齿各30g
【用法】 共研细末,水泛制丸加绿豆大,朱砂为衣。化服,每日1.5g。
【功效】小儿发热性惊厥。
【备注】本丸豁痰息风定惊,适用于小儿素有风痰内伏,又体脆神怯不耐邪热,发热则风痰郁逆走窜惊厥,对症投治建树良多。若于未发时连续服用1~2月,即能预防根治,虽有发热,也不再惊厥。但对脑炎、脑膜炎及痫症的惊厥,则无效用。
8.董氏疳积验方
【处方】甲方:煨三棱、煨莪术、炙干蟾腹、炒青皮、广木香、佛手柑各6g,胡黄连、陈皮各3g 醋炒五谷虫、焦山楂、炒莱菔子各9g。乙方:米炒党参、炒青皮、陈皮各5g 土炒白术、茯苓各9g 清炙甘草3g 神曲、醋炒五谷虫各9g 煨三棱、煨莪术各5g。丙方:米炒党参、陈皮各5g 土炒白尤、茯苓、淮山药、炒扁豆、醋炒五谷虫、神曲各9g
【用法】清炙甘草3g,每日1剂煎服,逐步由甲方消法为主过渡到丙方调补为主,约1月左右可基本痊愈。
【主治】甲方以消为主,适用于疳积已成,腹部膨硬,而形体尚实患儿,乙方半补半消,适用于疳积已久,体质较虚,或服消疳药后其疳渐化患儿。丙方用于疳疾渐趋痊愈之时,调补为主。
【注意】治疗疳症在服用上述汤药的同时,必配合点刺四缝穴,使出稠质粘液,间日一次,直至无液仅血为止。并应忌食零食、冷饮、豆制品及麦类制品1月。
9.清上温下方
【处方】川连3克,附片4.5克,青蒿、白薇、炒桑叶、花粉、地骨皮各9克,知母、淡竹叶各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10剂。
【功效】清上焦、温肾阳、退虚热。
【主治】小儿低热,半月不退,朝轻暮重,汗出较多,心烦眠扰,口渴喜饮,大便干结,且小便清长。
【加减】失眠者,加茯神9克;纳差脾虚,加白术9克,谷麦芽各9克。
【方源】董廷瑶《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10.厌食灵
【处方】桂枝、炒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太子参、陈皮、谷芽、麦芽、山楂等制成口服液。
【用法】每次服1支,每日3次。
【主治】小儿厌食,面白光少华,自汗盗汗,睡时露睛,苔润脉弱腹软无积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