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失业单亲妈妈,逆袭成10亿富婆,如何逆袭?(单亲妈妈共读)
在人们的惯常认知中,男人是大树、是磐石,而女人是娇花、蒲草。
殊不知,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
有那么一种女人,她们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成长为人生的擎天树,以超越常人的坚韧和乐观,顶天立地,活成一道人生画卷的风景,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昨天看到朋友圈一位单亲妈妈发问:为什么他们都觉得单亲妈妈好悲催?
我有时想,怎么不常听见单亲爸爸一词?
中国目前离婚率升高,网上资料显示2017年北京离婚率39%,上海38%,深圳36.25%,广州35%......
就算大部分孩子都跟了母亲,总有一部分孩子是跟随父亲生活的。
人口基数这么大,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跟随父亲生活,其数也不可小觑。
常识里,人们聊天时很少提及单亲爸爸。
单亲妈妈则作为一种社会固化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单亲妈妈这一社会群体的人设似乎并不美好,一提起隔壁XX家的表妹成了单亲妈妈,人们脑子里立马蹦出几个词来:哀愁,怨愤,辛苦,凄凉,无依无靠。
一副被抛弃后寒风中衣不蔽体的模样。
仔细琢磨,社会对男人的偏见也不小嘛!
男人这一群体形象是有多败坏,才让大众对单亲妈妈产生如此强大的怜悯心?
许多家庭“为了孩子”凑合。。。
客观地说,父母的分离多少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所以就凑合了,所以出现了一种情况。
假性单亲妈妈:老公=不存在!
什么是“假性单亲妈妈”呢?
就是老公工作很忙、很晚回家、一天跟孩子说不到两句话,或是根本早出晚归、见不到孩子的面。
运气好一点的,老公还有个星期天会待在家里,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于吃饭、睡觉、看电视、打计算机,通常两只眼睛都不会摆在孩子或孩子的妈身上。
运气差一点的,连假日也要去加班、应酬。
一年工作360天,跟同事相处、聊天的时间,都远远超过家里的老婆、小孩。
比起真正的单亲妈妈,“假性单亲妈妈”唯一的差别,只是在晚上有个人睡在旁边,家里的账单有人支付,还有,会有个人三不五时打电话回来说:“我今天晚上不回来吃饭。”
其他,都没有什么差别。
带孩子去公园玩时,看着别人一家和乐融融,只有自己孤孤单单的母子俩;
去大卖场,别人的老公在扛东西,自己只好想办法当女超人。
孩子生病了,自己想办法坐车、送医;
天色暗了,永远只有一个人面对煮饭、洗衣、洗小孩等做不完的家事,
连想上个大号,都得把老么抱上膝盖一起进厕所。
家人聚餐,老公永远都缺席。。。
离婚带给人最大的伤害,或许不是离婚本身带来的各种现实问题,而是那种挫败感以及自信心的崩塌。
而多数女性在离异后,几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自我审视,或者说自我贬低
曾经有过怨毒、有过愤恨、有过谩骂、有过内疚和后悔、有过全盘的自我否定和怀疑,也曾无数次在夜里崩溃大哭。
甚至曾经一度想不明白:
自己到底有多恶劣,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让一个人对自己冷漠和嫌弃到那样的程度?
我真的很差劲吗?
在我们大众的刻板印象中,离婚的女性是悲惨的,离开婚姻让他们失去男人的支持和帮助,可能让他们落入更加弱势的地位。
这个弱势、这个悲惨是谁给予的呢?
在离婚率逐年递增,直逼60%的今天,再加上未婚先孕、中年丧偶等情况,单亲妈妈越来越多。
而这些单亲妈妈有什么难处呢?
难处一
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很多单亲妈妈的年龄没有超过35岁,孩子还校这意味着她们既要当妈,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又要当爹,努力工作赚钱养家。
“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成了很多单亲妈妈的无奈和痛。
难处二
再 婚 难
有人说,单亲妈妈也可以再婚。
是的,她们当然可以再婚。
现实情况是很多单亲妈妈,想要找一个条件理想的人再婚,非常难。
大部分男性不愿意娶一个单亲妈妈。
某个电台节目做了一次调查,采访了10个男性,问他们是否愿意娶单亲妈妈?
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
如果是离婚女性还可以考虑一下,但是如果带了个小孩,那就算了吧。
还记得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那位单亲妈妈么?
为了给女儿看病,只能去酒吧表演,甚至被夜店的老板和客户羞辱。。。。
男人为什么不愿意娶单亲妈妈?
并不是她们不够魅力,或者没有满足男人的幻想。
只是社会现实太残酷。
乐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很多男人恐惧单亲妈妈,其实是恐惧做别人的爹。
难处三
世俗压力、舆论偏见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同情弱者,但即使这同情,也依然是带着偏见。
认为单亲妈妈是被人抛弃的,遗忘的,无论她们其他方面多优秀,仅仅单亲一点,她们就已经成了弱势群体的代名词。
善意的同情倒也罢了,更可怕的是,因为没有男人的保护,没有人可以撑腰,单亲妈妈更容易遭受各种白眼,冷嘲热讽刺,落井下石,甚至遇到被骚扰、被侵犯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单身母亲的自尊水平下降到极限,她们有种前所未有的自卑感和挫败感。
近一两年关于中国女性的婚姻状况:
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盛嚣尘上。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样的女性还认为自己无能,无法独立生存,不能离开这样的家庭。
中国女性的裹脚布已经被拆除了百年了,可是心理上的裹脚布还一直没有拆掉。
这个裹脚布是无形的,许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而且这个裹脚布的拆除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女性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重塑着世界,并为紧随其后的独立女性,创造不限于选举权,公平的劳工政策等机会;
大城市也为女性提供了更为安全的庇护所,这里有着无限多的工作机会,让她们在生活和情感上也能拥有更加深刻和多样化的体验。
有一则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25-34岁之间的有孩子且孩子年龄小于六岁的女性中,就业比重超过72%。
2016年,中国妇女就业比重为63.3%,而同期男性就业比重为77.9%。
当然,极有可能城市里女性就业比重高得多。
也就是说,带娃妇女们遇到婚姻问题时,选择独立的底气大了许多。另外,女性外遇婚变的可能性也节节攀升。
总是想要追求新鲜的事,想要结交更多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赶上远方的火车,想要痛快喝酒,想要参加马拉松长跑,想要参加各种培训课程……
这就像是一位女作家所说的:“我们不清楚我们要什么,我们想要探寻这世界的一点一滴,一直一直地探索下去。”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摇身一变成为单亲妈妈,现代单亲妈妈毕竟不再是童养媳出身,怨天尤人以泪洗面的类型恐怕很难见到了。
我认识的单亲妈妈们,大多活泼开朗,生活能力爆表。
一边是忙不完的工作与孩子,一边是轻松的人际关系与快乐自由的精神世界。
单亲妈妈选择单身的理由也各有千秋,有主动单身的,也有被动单身的,不见得是谁辜负了谁。
单亲母亲如何教育孩子?
单亲家庭有时候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完整家庭的子女。
弱小的他们,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
父母离异,往往让孩子感到孤立无助,对家庭失去信任,转而投身社会,寻觅知音,极易误入歧途。
有些孩子甚至和炜炜一样对家庭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说谎、攻击性强等不良行为。
单亲又缺乏沟通的家庭,孩子心中难免感到苦闷、彷徨,在一片混乱中迷茫无助,甚至悲观失望。
此外,父母任何一方不在身边,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缺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出现逆反、自闭、忧郁等症状,他会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与众不同、低人一等,自卑心理严重,不愿与人交往,自我保护意识强,无法对他人敞开心扉,显得孤僻不合群,易与他人产生矛盾
其实孩子是不应该被培养的,如果想要要求孩子做什么,一定要先自己做到,如果想要孩子有礼貌,自己却不礼貌,孩子心理会不平衡,也不会真心诚意地去改变,父母应该要坦诚地对待孩子,蹲到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
过去,父母认为自己是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所以孩子就应该听我的,但这些权威式的管教只能让孩子失去自主选择的能力。
董洁自离婚事件后,便淡出人们的视线
董洁与潘粤明离婚的时候,上演了罗生门。
女方先公开指责男方好赌、不负责任,正当舆论准备手撕潘粤明,董洁与王大治激吻被风行工作室拍到,坐实了婚内出轨。
任何婚姻的破裂,都是双方合力的结果。
如今再说谁对谁错,都没有意义,两人原本应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放下过去的恩恩怨怨,然而并没有。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来自潘粤明的消息是,董洁不让他看孩子。
而董洁,对此没有正面回应,在真人秀节目中,她只是一再暗示,她与顶顶要接受现实,可是,顶顶的现实与她的现实明明就不是同一个现实好嘛。
离婚,意味着她失去了丈夫,但不意味着顶顶失去父亲。
多年前,王菲离婚,陶晶莹在采访中问,你有没有想过再为童童找一个爸爸。
王菲的回答是:我给她找什么爸?
她自己有爸。
离婚,既不应该让孩子失去妈妈,也不会让他失去爸爸,只是爸爸妈妈换了一种方式与他相处。
这一点,董洁好像从没想明白过。
现代独立女性已经不同于过去,以前大部分女性是做不到独立的,她们通过家族和男性的肯定来认可自己的付出;
同时又通过对孩子的付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而现代独立女性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她们在职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亲子关系中可以为孩子遮起一片天。
作为一名单亲母亲,会比非单亲母亲遇到更多的困难,所以保持平静安详的心态特别重要。
真正地把离婚的那一页翻过去,不怨天尤人,让日子在积极、正面的态度中流淌,两口之家同样是幸福之家。
我想说的是:受害者心态,几乎是所有不幸的根源。
它会使人习惯性地拒绝反省自身的责任,总感觉自身很无辜,然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起全责。
所以,放下,是一个让你停止自我虐待的途径。
一个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必定也会成为迫害者,绑架别人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平安银行张柏芝吃饭睡着lucas贴心守候
也许你看过《哈利·波特》,被它打动很多年。
但当你了解这个女人,才会明白,我们这一代人最幸运的事之一,是拥有J.K.罗琳。
从一个靠失业金度日的单亲妈妈,到拥有10亿美元身家的亿万富婆,她用了5年。
从一个缺爱的小女孩,到长成拥有坚强自我的女性,她用了30年。
现在50多岁的罗琳,用了半生教会我们,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
人啊,只有在绝境中才能发现——当你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才会迎来生活的自由。
罗琳决定破釜沉舟。
她去看心理医生,积极治疗抑郁症;
她做好母亲的角色,悉心照顾襁褓中的女儿。
去咖啡馆写作,也是因为发现女儿在那里更容易睡着。
还找到了一份教书工作,尽管收入微薄,也要撑起这个家。
这以后,皆是令人动容的励志岁月。
1995年,在连续被12家出版社拒绝后,Bloomsbury出版社忽然联系了罗琳,买下了书。
1997年,这个写了7年的故事终于出版,最初只有1000本。
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说被翻译成67种文字,在全球发行4亿册。
全世界的孩子,开始和哈利·波特一起长大。
经历毁灭又重获新生的罗琳,在名利诱惑中独善其身。
她将赚来的钱用于慈善。
因为母亲死于硬化病,她捐出1亿美元用于硬化病研究治疗。
因为自己曾靠救济金度日,她创立慈善机构Lumos,帮助东欧国家儿童的医疗与保健,致力为单亲家庭寻找更多就业机会。
她说:“当赚的钱远超所需,就多一份社会责任,把金钱用得其所。”
我们当然希望能收获婚姻的幸福,但婚姻幸福是共同创造的,它没有多少逻辑常态可循,要的只是“一物降一物”的绝对性。
远方不是终点,风景在路上。
与所有单亲妈妈共勉!
如果你身边有单亲家庭的女性,可以分享给她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