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写作技巧‖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
木心先生曾说:“所谓深渊,下去便是前程万里,所谓云端之上,跃下也是万丈深渊。”这便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大智慧。生命亦是如此。立足于其长短,所见只能是尽头的与惨淡,立足于其高度,便是超越盈虚消长的无限可能。
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与五百岁的冥灵、八千岁的大椿相比,真的只是小年与大年的分别吗?体验生命本身的美好与乐趣是朝菌、蟪蛄所求,其志虽小,仍犹可说。正如巴尔蒙特所言:“为了看一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界。”这是怎样的善念与天真,让生命时刻充满了正能量,不留遗憾,难道不是人生正道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遭小人谗言离间,落魄失意,因坚持改革,受人排挤,却始终坚持自我,追求生命的高度,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要为后世留下千古绝唱,名垂青史。
回溯东晋,陶渊明不求官场显达,不求名声显赫,顺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清逸洒脱,她深知自己的生命绝不该拘泥于荣华富贵,而应与山水自然共存,这便成就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缥缈一生。
东坡被贬黄州时曾亲自下厨,将普通的红烧肉烧成了名流千古的东坡肉,面对厄运,他将诽谤化为醋,困厄化为香料,一并炖入这一锅喷香的东坡肉中去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放眼于生命的高度,历代文人才能在面对困难时自持其身,奋然前行,离世后,光芒仍长照人间。而”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自诩气可盖世,却落得在乌江边自刎的下场,这悲至极致的惨剧,也只能让霸王之名空沦笑料,何来更加深远的意义为后人所共鉴呢?
史铁生一生可谓命途多舛,时运不济,但他却笑称:”我的工作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笔耕不辍,发愤著书,呼唤写作的零度,呼唤至真人性的回归,他向死而生,极力探求生命的真谛,倘若不是他超越死生的豁然,他又怎能卓然于世,与微博的生命中华丽绽放,成为一位行于时代前沿的智者呢?
昙花凋零,它的生命却停留在了一夜的绚烂;蝉虫死去,它的生命却定格在六月的歌声高亢;企鹅沉潜,它的生命却精彩于迅猛的腾空一跃。
跳出对于人生苦短的哀叹吧,别让生命在平平碌碌中销声匿迹。终有一日,你会愕然发现,生命的意义在于其拔地而起的高度和其本身的汪洋恣意与雄伟壮阔。
孩子你还在抱怨没有写作素材吗——巧用课本素材着华章!
语文课本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历年来都有一些优秀考生因活学活用教材而获得满分,但在实际写作中,许多学生都不会运用课本素材,他们感叹于别人运用的巧妙,但自己却无从下手,我想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对教材不熟悉,其实考试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灵活的运用课本素材不仅自己熟悉,更为阅卷老师喜欢。老师会认为你能够活学活用。教师教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不教,让你灵活自如的运用吗?
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素材。仿佛做数学题,稍一变形,就不认识它一样。那么你得首先训练自己的思维,尤其要学会发散思维。
发散型思维,是指在思考时,能围绕一则材料展开全面的联想,全方位地拓展思维空间,既想到课本素材的正面,又想到其侧面和反面,从而找出许多观点,然后再从这许多观点中,选出一个新颖而深刻的观点。
因此,学生们必须高度熟悉教材,巧用课本素材奏华章。本文就是运用课本素材写作的一次尝试。
朱老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第九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多次预测命中高考作文题目。写烟火,话教育,世情百态,不过寻常,。在《中国教育报》《满分作文》《作文评点报》《新高考》《语文天地》《语文周报》《中学语文》《作文评点报》《作文报》《江苏教育报》《上海教育》《作文合唱团》等刊物发表50多篇文章,有20多篇文章获国省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批改评点升格发表全国各地学生作文300多篇。
【原创不容易,费心又费力,如果有价值,请点
并转发,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