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赤山有塔越百年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赤山有塔越百年
·吕珠满
在海丰县城东郊三公里的旷野上,绵延着几座碧绿的山头,统称“赤山”。其中有一座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座“赤山塔”。“赤山塔”的西南面均为赤山营房环绕;东面约一里路,有个村落叫做下安东村,北面距离广汕公路250米。“赤山塔”距离谢道山宝塔也只不过六里余路,构成环绕海丰县城的双塔奇观。赤山塔是砖与沙混合结构,壮硕粗硬,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实心塔,高度20.63米。“赤山塔”的底层周长23米,往上逐层缩小。一至五层为灰沙实心夯筑;六七两层用黑方砖砌筑。现在的塔基有些残损,但无碍安全。每当霞光灿烂的时候,我们远观赤山古塔,像巨人矗立在山顶上,栩栩如生。每当雨后初霁的时候,我们近看赤山古塔,整个塔体挺拔雄浑,顶天立地,给人以力的启示,美的感受。
“赤山塔”的地基强壮,愈往上层,环形的面积愈是缩小,就像筒状的雪糕。“赤山塔”除了拥有一般塔的共性外,还有着几个特别之处。其一,该塔建立于山巅。赤山余脉在平地上隆起一座山头,继而塌陷成山坳,旋即又隆起一座更高的山头,山顶稍微平坦,遂选择在此建塔。其二是就地取材。赤山周围皆是黄土,据说:当时的人们在距离一里多路的田亩上挖坑,掘出黄土,混合壳灰搅拌,沿着杉木搭建的木桥,肩挑沉甸甸的畚箕,徒步爬到赤山顶,再用黄土灰壳的混合物,逐层夯实,逐层筑牢,形成赤山塔。时光如梭,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当年建塔时挖掘黄土遗留的深坑,早些年才被填平,场地租赁出去了。其三是列入军事禁区。驻防部队在赤山建设兵营,植树造林,进行绿化,禁止闲人擅自进入,成为森严之地。俗话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然而,兵早已撤走,眼前的赤山礼堂等营房也变得破败。可是,“赤山塔”依旧傲然挺立,抵抗住每一次风雨雷电,每一场战火硝烟,独自走过了三百多年。多年媳妇熬成婆,1997年8月11日,“赤山塔”终于成为海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家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塔呢?据同治版《海丰县志》记载:“赤山塔在邑东六里,崇祯庚午(1630年),举人叶维菱建。”叶维菱乃是明崇祯年间礼科都给事叶高标之侄。民间流传着这样玄乎其玄的说法:叶维菱于崇祯三年建设“赤山塔”,是为弓地山叶氏祖墓镇邪。每当旭日东升,赤山塔顶上炫目的阳光,直逼照耀着叶氏祖墓,照射得妖邪原形毕露,逃之夭夭。
沧海桑田,“赤山塔”早已退居荒野,海丰县城的三环路已经将“赤山塔”揽入宽敞的怀抱之中,它逐渐成为人们记忆里的一座高峰。传说中的叶氏祖墓早已难觅踪影。海丰县城楼盘的高度在不断地攀升,一栋又一栋的高楼,早已超越赤山古塔,阻碍着人们一览无余的视野!唯有“赤山塔”的位置、姿势一直都没有变化,赤山的海拔依旧三十几米,“赤山塔”的高度依旧二十几米,凑合起来五十多米。然而,“赤山塔”在林立的高楼里昂首挺胸,孑然孤立着,观照着时代的变迁,关注着当今的生活,俨然是一位虔诚的老者,倔强地迎着风云变幻,日出日落……
山上有塔,犹如擎天一柱;塔立山上,直插云霄。塔与山如此的亲密,赛过孪生兄弟,展示了大自然和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完美魅力。因此,“赤山塔”不知道已经进入了多少画面和镜头里,成为多少人永恒的风景。绕着“赤山塔”周围兜转了一圈,我们始终找不到登山的路径,只能在山脚下近距离地凝望着,欣赏着,徒留些微遗憾。记得有人曾经这样形容:乡愁是故乡前面的那条小河,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可我们认为:乡愁更是赤山顶上矗立的古塔,因为它是标志性的建筑物,代表着独一无二。
转自:汕尾日报17.07.30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426 | 老警察的老诗与新警察的新诗PK出一段插曲【张道义郑海潮庄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