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这样“进补”,不“上火”效果好!
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
唐·敦煌文书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明日大雪。
从大雪节气开始,进入冬天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仲冬。
这是一年中最可以大补的一个月。
大雪节气怎样“大补”既不上火,又能蓄藏阳气呢?
不妨试试补补“气”。
人体的五脏六腑、躯干四肢需要有一些专门的物质来营养、激发这些脏腑的功能。
这些物质,就是气和血。
血的概念比较好理解,直观形象~在血管中运行不息,流动不止的血液。
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全身提供营养。
那么,传说中的“气“”是怎样的呢?用生活中煮饭的例子来形容一下吧。
如果我们想煮饭,洗好米,加好水,放在锅里,静候几天,米也不会熟的。
但是,如果在锅下架起火煮饭,很快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
因为有了火,冰冷的米变成了香喷喷的饭。
对人体而言,气的作用就像这锅底的火。
由于气的存在,脏腑得以运转起来,才使得生命真正成为生命。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
肺脏有气,肺才可以主持呼吸运动;
心脏有气,心才可以保持神明不乱;
脾脏有气,胃肠可以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
肝脏有气,肝才可以疏理气机,让气的运行畅通全身;
肾脏有气,肾才可以主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中医基础理论把气的作用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四大方面。
上面讲到的“气化”过程,就是气的推动和温煦功能的一种表现。
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可以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可以有效抵御外邪入侵,都有赖于一种很重要的气,叫作“卫气”。
卫气是人体一身的卫士,当人体参加剧烈活动,体内温度升高时,卫气就会把汗孔打开,让体内多余的热量,随着汗液的排出而释放。
当外界有邪气想要入侵人体时,卫气就会把汗孔关闭,不给邪气以可乘之机;
对那些已经进入体内的病邪,卫气还会与之发生激烈的交战,来保护人体的健康。
人体内有很多有形的物质,比如血液、津液(如汗液、唾液)、精液(如男性的精液、女性的白带)等。
这些有形的物质,在体内需要有各自的位置,来实现其正常的功用。
血液就需要循行于血管中,汗液就需要固守在肌表下,精液就需要固摄在肾脏中。
保证上述有形物质能够各司其位的关键,就是“气”。
有些人平时很容易出汗,稍一走动,就大汗淋漓,这就是气虚导致不能固摄汗液的一种表现。
中医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的作用在于推动有形的血液,让血在血脉中正常地运行,即“帅”。
血的作用,在于让气有所归属;
气本身是无形的,必须依附于有形的物质上,才可以正常地发挥作用。
当气不足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就缺乏,很容易出现血瘀的情况。
我们仔细观察老年人的舌头,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小的瘀点在,口唇的颜色也比较暗,这些就是体内有瘀血的表现。
这种瘀血,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上年纪后,与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有关。
反过来,如果体内的血量不够,气失去安身的住处,就会很容易消散掉,从而出现气血两虚的局面。
所以,气虚者,血未必虚;但血虚者,往往气虚。
补气有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之分。
下面简单聊一聊如何用艾灸“进补”。
PS:素体有差异,而且艾灸是用中医外治法系统调理的过程,如有重大疾病请寻求可靠途径就医,切勿贻误病情。
1、补元气:
发高烧、做手术、生孩子、长期用抗生素、放化疗等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素体元气大伤,肾气久亏。
补元气可选以下穴位施灸:
带脉: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壮阳,将下焦空虚及时填补,而且不易造成“上火”。
神阙: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肚脐中,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可温补元阳。